APP下载

作文教学之我见——关于作文教学的调查报告

2019-09-10邹泉凤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课外书写作文想象

邹泉凤

本人平时主要担任低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全班四十多个学生,只有4个学生不怕写作文,占全班的8%,其余学生都怕写、厌写,最好别写,写作内容空洞的学生占全班的10%,个别学生甚至不写。我着急了,就调查了其他年级其他班级的学生,通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结果跟自己的班级差不多:多数学生大多怕写作文。那为什么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呢?是教师的原因还是学生自身的原因?我思索,于是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调查,发现了好多问题。

一、存在问题。

1、题材狭窄,构思呆板,立意陈旧,缺乏个性化。

在作文教学中,由于我们常给学生设置“雷区”告诉学生只能这样,变“条条大道通罗马”为“自古华山一条路”,牵制了学生活跃的思维,使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大话空话套话的的应制之本。由于过分的规定了写作套路,学生想说的内容不能说,想写的内容不敢写,于是抑制了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他们的作文构思公式化、程式化、没有新意。一位老师在教学生写记叙文,就是教给学生公式化的方法:写记叙文一定要先写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要素,不可颠倒这三要素的顺序。比如,写到老师,很多同学就是写老师晕倒在讲台上,夜晚备课、批作业;写妈妈,就是冒着大雨给“我”送雨伞,深夜“我”发高烧,背“我”到医院。学生变成了制造作文的机器,“出来的产品”都是一个样,哪有新鲜感?

2、学生惧怕、厌恶心理。

老师刚进教室,说:这节课我们来写作文。学生就皱起眉头,产生排斥了心理了,如果这时老师还是只管自己讲,不顾及学生的心理变化,不调节当时的气氛,那这节课尽管你讲吐沫飞扬,但收效不大。学生特别是在刚学写作文的时候,尽管他们写得很短,语句并不通顺,老师还是以鼓励为主,表扬他(她)作文中的可取之处,让学生对作文有兴趣,不能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

3、学生不爱看课外书,知识积累少。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身子女条件特好,玩的电子产品上就很多,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就迷上了玩电脑游戏,还有现在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特别精彩,这些现代信息的出现,深深吸引了学生。还有家长一有空就玩游戏,很少陪孩子一起阅读,一起讲故事。家长榜样表率作用缺乏。学生久而久之不爱看课外书?知识积累就不多了。另外,好多小学应试教学的现象还存在,学生要做大量的课堂和回家作业,哪有时间看课外书?这都是造成学生知识贫乏的原因。等要写作文了,学生头脑里根本没有什么“货”,叫他们怎么能写出具体生动的文章?

4、学生感情漠然,失真失诚。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因此对某一景物或事物就不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写作文时,文章内容就很干巴。为了完成作业,只好编造 一些事实。比如写做好事,学生都是写扶盲人过马路,哪有那么多的盲人过马路?不要说小学生,连高中生写作文也缺乏真实性,1998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坚强,我追求的品质》,好多学生写了自己是个孤儿,是怎样坚强地生活,还有父母重病在床,“我”是怎样坚强地挺过来了,一调查,他们的父母都是好好的。2000年天津市作文题目《上学路上》;2002年高考作文《风雪救人》,好多学生写的都是缺乏真实性。作文编造,内容当然缺乏真情实感,不会得高分。高考的学生写作文缺乏真实性,那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把握小学作文教学的训练关,提倡学生要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5、想象不丰富,作文内容空洞。

作文的想象与编造故事情节不并矛盾。为了能使文章更加生动、细腻,课本中的进行好多文章都进行了了想象,把这个物体比喻成什么什么。可学生学了大量的范文,就是不会使用想象。写的作文就不生动,很平淡。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了几点建议。

二、提出建议。

1、立意要新异,使用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千人一面。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应尽力做到有自己的见解,切忌“人云亦云”,尤其是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更应鼓励他们多动脑筋,避同求异,力争翻出新意,从与众不同的方面展现时代风貌和生活气息,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真知灼见。或在某一方面有新的发现,如同登山一样,能独辟蹊径,使文章别开生面。比如,我看到今年玉米长势喜人,丰收在望,我换个角度,命了《玉米笑的露出了牙齿》的作文题目,学生感到新奇别致,趣味无穷,引起了写作兴趣,有景到人,拖物言志,挖掘了文章的主題。例如写落叶,就应该指导学生多角度的立意,以赞扬她坚韧、乐观的精神:“不要紧,我们明年再来就是了”;可表现她自由而喜悦的欢快心情,“终于得到了自由,笑嘻嘻地和故枝告别”;可以歌颂她的奉献精神“落叶并非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培养兴趣,帮助他们积累词句。

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原动力,动机是促进学生积极行动的主观因数。每个星期要求每个学生上讲台讲一个故事,讲的故事不管长短,但一定要让全班同学听明白,并且每个星期评出谁的故事最精彩。这样促使学生们去看课外书,注重了知识的积累。在课堂内,当学到特好的课文时,我们师生共同欣赏文中的精词妙句,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去领略词语的美,去体会句子的妙,并让学生一一抄下来。课外,引导学生把平日自己做的有意义的事,以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那些感兴趣的内容用各种方法摘抄和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3、“体验真”。——真实、真切的关注和感受。

我手写我心,我口写我心,反对说假话。叶圣陶先生说:“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性在理真情切而达意。”中年级的学生对事物有了较正确的感知,情感也丰富起来,而且有了抒发这种感受的要求。课堂素描也是创造情境,点燃孩子内在情感之火的最佳训练。我对此深有感触,常常是一件偶发事件,就别出心裁地指导学生练笔。如:一只小鸟飞进了教室,书本说:原来它是被学生的读书声吸引过来的,它也想来学知识呢。最后我们是怎样放生那只小鸟的。语文课变成了作文课。

4、模范课文写法,趁热打铁,教师学法指导。

课文是最好的范文,着重引导学生揣摩、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技巧。有时要趁热打铁地让孩子们进行仿写,如学完《桂林山水》一课后,让孩子们仿写《我的家乡》等。从而,达到孩子们吸取、借鉴他人长处的目的。

5、可采取多种想象,使文章思想深刻、主题鲜明、内容具体想象。

作文的想象有:扩展想象、对比想象、假设想象、比拟想象,这些想象的正确使用,能使学生的习作锦上添花。看图作文,看图学文、学句、说话训练,课文的扩写和续写这些都是扩张想象。对比想象很多,如上与下,内与外,远与近,现在与将来。《庐山的云雾》一文中,把云雾写成千姿百态,一会儿像……,一会儿像……。比拟想象,小学低年级很多课文运用了此类想象。

实践证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非一日之功,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但只要坚持以上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训练,贵在坚持,就能把学生从不良的写作困境中解脱出来,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提高。

猜你喜欢

课外书写作文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写作文的烦恼
课外书
小丁写作文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我爱写作文》的魅力值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写作文等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