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略音乐之美 享受音乐之境

2019-09-10南南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初中音乐

南南

摘 要: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形成音乐审美。针对初中生自身的特点和课堂的需求,本文浅析了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心得,从静心聆听、精赏细品到领悟体验,有效提高了初中生的聆听能力,加强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真正领略音乐之美,享受音乐之境。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静心聆听、精赏细品、领悟体验

初中音乐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音乐的基础知识,还注重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它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必要途径。学校重视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如今,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网络流行歌曲,尤其是受到当下抖音里的那些脍炙人口的旋律的影响比较深。他们所接触的音乐往往比较单一,认识也不深刻,没有真正领略到音乐从情境、感情、内涵、文化等上面传达的感受。音乐是从听觉产生触动从而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加强初中音乐的欣赏教学至关重要,使学生能够真正领略音乐之美,享受音乐之境,从而得到情感的升华。

一、静心聆听——音乐专属静定训练

音乐有许多类型,每种类型都给人传达了不一样的感受,在适当时候听适当的音乐能够起到调节作用,例如听舒缓的音乐可以缓解情绪,听激昂的音乐可以振奋人心,听动感的音乐可以带动气氛……校园的音乐也渗透着音乐的感官效应,例如上课铃声给人稍急促的感觉让学生做到快和静,眼保健操的前段和后段音乐以一种舒缓的节奏很快让学生静下心来并得到放松,早操的进行曲给人振奋的感觉并能够激发爱国情怀。初中生是最为浮躁、容易受外界干扰的年龄阶段,也成了很多学生写作业拖拉、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

静定训练是对传统上课教育模式的改革。学校可以从初中生特性的角度出发,运用相匹配的音乐,设置专属的静定训练,帮助学生调节和稳定情绪,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学习。学生平时在家写作业和学习,家长也要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书桌上拿走任何干扰性的物品,在学习前适当放几分钟舒缓的音乐让孩子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白噪音也是一种适用于自习的音乐,音乐的选择有很多,教师需要根据课堂总体反应进行选择,家长需要寻找最适合自己家孩子的音乐辅助学习模式。另外,教师还可以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出发,在上课前几分钟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音乐,丰富课程的情境,课堂前给学生一个初感受。在经过一节课的学习后,教师再利用几分钟重复播放此音乐,学生在了解后必然有了更深的认识,在音乐中学生能够自我消化本节课学习的感受,促进学生提高音乐品鉴能力。

二、精赏细品——品味音乐内涵

(一)搜集有关资料,加深作品理解

音乐的创造如图诗词画作的创作,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如果听者没有相似的经历,那么很难引起情感共鸣。但是如果真正了解作者,了解他的创作故事,相信听者一定会被他的故事和音乐所打动,这就是音乐的真实魅力。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品味音乐的内涵,第一步一定要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本身、作者创作当下的环境、作者的情感态度等,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真正将自己代入进作者的世界去感知音乐。世界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是我国民间艺术家阿炳(华彦钧)的代表作,每个人刚听这首曲子时都会感受到一阵悲伤,但不知道这种感情出自哪里,因此听这首曲子时一定要足够了解阿炳的生活经历。阿炳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精通二胡演奏,但是后来染上鸦片导致家庭贫瘠,接着又换上眼疾双目失明,他流落街头卖艺维生,饱受了人世间的艰辛和屈辱。《二泉映月》是他落魄后的生活写照,表达了他的悲惨状况和面对不公和愤怒的情感宣泄,扣人心弦,听者落泪。

(二)整体聆听和分段赏析相结合

欣赏音乐作品除了需要搜集资料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外,经典的音乐作品还值得反复聆听、细致品味。人随着阅历的加深,每一阶段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也会不同。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对于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教师要以整体聆听和分段赏析相结合的方式,把握音乐中情感细节和波动,让学生理解更加深刻。整体听《二泉映月》,曲子时而深沉,时而激扬,学生感受到了他的苦楚和怨愤。教师再带领学生将《二泉映月》进行分段赏析,将情感更加细腻化。《二泉映月》一二小节作为引子,以低沉的音色代入意境,中间又分成了好几段体现阿炳内心的起伏,最后又由扬到抑,让人意犹未尽。整体聆听和分段赏析相结合的方式是音乐欣赏的重要过程,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音乐作品,由表及内,层层深入。

三、领悟体验——享受音乐之境

(一)情感共鸣

经典音乐之所以能够永传于世,除了它本身的作品艺术外,还有一个要点是它能够引起当代以及后代人的情感共鸣。音乐灵感来源于生活,作品中贯穿了作者的感情线,情感是互通的。有的人经历过,能够回忆起当时自己的处境;有的人假想自己在經历,体会自己遇到时的感受;有的人站在作者的立场,为他而欣喜而忧伤。情感一旦产生共鸣,对于音乐作品也会有更强的认同感,更加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思想。同时,这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想象力,提高审美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重视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感官体验,打开思维的界限,带着情感去欣赏,更容易对音乐产生情感的共鸣,收获更好的音乐体验。

(二)表达独立见解和再创作

现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最缺少的就是自己的见解和创新,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模式下,音乐创作能力的培养被家长所忽视。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音乐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开拓思维,激发想象能力,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于不同的音乐,学生也要有对比和分析的能力。另外,在此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加入自己擅长的艺术形式,来充分展现和抒发自身的情感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对于一些音乐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充分给学生机会锻炼尝试进行再创作,发挥学生的无限潜能。

结语:

音乐是共通的,没有高低贵贱,没有国界。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充分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体会音乐的价值,学会欣赏音乐,提高审美,增强想象和创新能力。另外,在教学和自主学习上,也可以借助音乐去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同时也要不断思考,积极创新,实现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雪姣.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分析[J].艺术评鉴,2018(1)

[2].郑国强.基于情感共鸣的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J].北方音乐,2018(4)

[3].郑琳.从“深度学习”视角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初中音乐
敢“问”路在何方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