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学者:垃圾处理需“软硬结合”

2019-09-10刘国伟

环境与生活 2019年9期
关键词:垃圾处理静脉学者

刘国伟

由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北京智享荟主办,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9第二届西太湖全球公司发展论坛,于9月6日至7日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

论坛围绕“共建开放型经济、共享新规则机遇”的主题,聚焦全球公司与中国经济共同成长中的重大议题,从智能制造与企业发展,中日环保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到中美经贸关系与企业发展及税费政策等不同领域,与会人员针对国内外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出了富有创见的研判与建议。

9月7日上午,针对当下中国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的难题,论坛的第三场平行分论坛以“中日环保产业的现状与未来”为主题,由5位专家和学者主讲。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首席顾问染野宪治和日本中部大学教授细田卫士,以《日中静脉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做了联合发言。“静脉产业”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是对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行业的形象称谓。染野宪治介绍,日本虽然国土面积有限,但垃圾填埋空间在未来可供利用的年限却越来越长,这要归功于垃圾焚烧和循环利用。他认为中日两国都重视实现垃圾处理技术与政策法规相结合,为此要“软硬结合”:一方面需要“硬法”,即国家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法律;另一方面离不开“软法”,即社会规范、商业习惯和市民道德等。他认为上海目前付出巨大努力来推动垃圾分类,尤其不能忽视“软法”的作用。

中部大学教授细田卫士在发言中提到,日本也同上海一样收集和处理厨余垃圾。但日本的经验是挑选人口只有几万人的小城市,花上3到5年的时间开展厨余垃圾的处理试验。他说,这是从孔子的“欲速则不达”中吸取的智慧,就日本的经验而言,想急切地取得成效并非上策。

日本阿米达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总负责人须永裕之作了题为《推进资源循环,发展循环经济》的发言。和很多强调使用高科技设施的企业不同的是,他所在公司凭借旗下约300个网点,就实现了4000种垃圾的循环利用,其奥秘主要依靠的是“低技术”。据他介绍,这种“低技术”的核心做法是把各种有害垃圾和无害垃圾处理后加以分析和调配,使其成分均一化,将其作为水泥和化工等行业的原材料,从而達到减少有害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春明在题为《深化中日环保企业合作,助力城市垃圾科学处理处置》的报告中,介绍了上海垃圾处理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规划,他认为有必要建设新的“静脉产业园”来推进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标准化,实现中日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共赢。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凌锦明认为,尽管2018年以来环保行业“黑天鹅事件”频发,但由于国内在人口、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上的优势,中国环保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很大。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对专家和学者们的发言做了评议。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静脉学者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下肢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价值
静脉曲张“喜欢”谁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程门立雪
大学者
负压技术在45例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