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的应用策略

2019-09-10陈丽辉

成长 2019年9期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意识核心素养

陈丽辉

摘 要: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的程度以及现实生活中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得到的数学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内化而成的。它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数学信息交流、创新意识等。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意识

信息技术的特点和规律为培养人的数学素养提供了可能。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单一呈现方式灵活,许多数学思想、数学法则和数学规律往往依附于一定的感性材料存在,许多数学问题都能够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原型,甚至有一些数学问题实质上就是日常生活中存在现象的翻版,直接显示出生活意义。同时,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发展,已有一定知识经验积累。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 从生活实例入手,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数学素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与数学有关系,学生经常看电视,教师就可以从电视节目中挖掘素材。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可从农村的风土人情中找素材,使学生在宽松和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真切感受真实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做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价值。信息技术化的数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更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

比如,在讲解“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买菜”“比身高”等多种生活情境问题的解决,引出不同背景下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如何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又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从具体的元、角、分入手,再到相对抽象的小数直观图,最后从小数位值意义的角度探索一般意义下小数加减的竖式算法。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由具体到抽象,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关系,同时这个过程也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这样的活动,会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2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数学技能

数学课程理念要求,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在教学改革的今天,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已经明显不够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当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学习活动,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对其数学技能进行培养。

比如,在讲解四年级下册有关于统计的知识时,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个有效的统计活动,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如统计生日活动、统计蒜苗生长情况的活动、统计记数字情况的活动等。结合这些活动进行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等内容的问题串的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完成合作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技能得到锻炼,也参与到了数学学习过程中。

3 关注学生思考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数学素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如何观察数学问题,从哪些角度入手解决数学问题,如何分析与表示数量关系,怎样整理数学数据,都与学生数学素养的高低有关。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快速整理数学知识,从数学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经常写一些数学日记,让学生将自己一天中所遇到的与数学相关的事件或事物记录下来,并用数学知识表示它们。当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数学日记中的内容,为这些数据创设一个情境,将其组成一道数学题目,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另外,在课堂中,教师也需要认识到学生认识的不足之处,学生会因为不正确的教学方式而具有定向思维,总是从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时,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做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察思考明确:不同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形状可能相同;同一立体图形,观察位置不同,形状可能不同。以此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并适时进行德育渗透:当同学之间发生误会时,不仅要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还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的数学思考方式活跃起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快速形成。

4 加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积极开展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的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体性和主动性,加强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搞好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安排活动。数学知识的呈现形式,将产生不同的效果。以结果呈现形式,容易使学生产生機械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死记硬背。以过程形式呈现,能引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的愿望,对所学知识具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则能引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望,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再辅以适当的教学工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将受益无穷。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十分强烈,思想意识形态的形成迅速,这种“再创造”的教学方法对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具有关键的作用。

爱因斯坦说过:只教给人一种专门知识、技术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人要借着教育获得对于事物和认识价值的了解和感悟。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掘数学本身的魅力,也要不负数学学科自身的育人功能,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 曹鹏.数学文化在海南省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普及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281,284.

[2] 王万良.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J].课程·教学·教法,2006(01)77-80.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数学意识核心素养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
浅议小学生数学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谈小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