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符号设计探求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设计

2019-09-10洪旭段艳汝

美与时代·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系列化符号学产品设计

洪旭 段艳汝

摘  要:文化创意产业在飞速发展,但我国大多数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问题,难以满足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和精神需求。在符号学原理指导下设计出博物馆核心文化资源的系列化产品,是突破当前文化衍生产品困境的重要途径。产品的设计过程与符号传达系统相似,将经典馆藏资源核心文化进行编码,结合博物馆所在的地域与民族文化内容,增强用户在解码文化内涵时的体验,提高博物馆的文化影响力。

关键词:产品设计;符号学;博物馆;核心文化;系列化

现代博物馆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教育推广场所,博物馆中的藏品是一个时代的写照,能体现一个地区和民族的特色文化风貌。文化创意产品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1],是传达博物馆所承载文化内涵的重要方式,与旅游、文化产业紧密结合,对本地区的文化和历史有较好的传播效用,加深游客对地区文化的印象和认同感,助力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

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要能够在满足受众的文化价值需求基础上传递更多正能量。在体验经济时代,产品设计的概念及评价已超出对功能、造型、材料等方面一般的关注,更多聚焦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向用户提供新鲜、丰富及全面的体验[2]。因此,需要把握好与其他博物馆相似文化内容的区分程度,这是避免当前文化衍生产品同质化现象的重要举措。运用符号学的观点,在符号传达过程中,设计师作为发信人,将馆藏经典文化资源编码并传达给作为收信人的用户。将博物馆的核心文化内涵传递给用户并获得认同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关键,是获得受众对博物馆文化认同的钥匙,是加深用户对文化衍生产品文化价值印象的重要途径。

一、文化衍生产品设计与符号学相联系

符号是人造的具有传递信息作用的媒介,符号系统是由能指与所指构成的双面体传达系统[3],将符号学视角带入产品设计,文化衍生产品设计过程与符号传达过程相似(如图1)。符号传达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发信人、收信人、编码规则、信文、信道、噪声。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包括:设计师、用户、设计生产、产品、运输、瑕疵。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情感寄托、使用体验等价值,将符号学原理应用到文化衍生产品设计当中,有助于产品在科学化、理性化的设计过程中融入艺术形式,使设计出来的产品能满足使用人群的新需求。

二、符号传达系统中的博物馆文化元素衍生

(一)文化元素的符号编码

编码文化元素是藏品的文化内涵按照一定的设计规则来构建的,在开始之前根据设计对象、目标用户以及使用情境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衍生文化的内容范围。以目标用户对文化衍生产品的实用价值、象征价值以及情感价值的需求为引导,确定产品的外在表现和承载的文化内涵[4],进而塑造出能被广泛认可的文化衍生产品。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作为文化元素的编码者将对应的文化元素编码,选用一种接受范围广的编码规则组建。在当代消费观念下,统一的市场不复存在,个性化市场已经形成[5]。产品的实用价值已不能完全满足用户的非物质价值需求,而产品的设计出发点决定了产品承载着文化和情感价值的双重特性。这就要求设计师设计编码规则时要结合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和自身素质确定好产品的价值偏向,然后再将博物馆的核心文化元素提取出来进行编码,巧妙地融入产品设计当中。

(二)文化元素的符号解码

消费者是文化衍生产品文化内涵的符号解码者,用户在自身背景和环境背景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解读信息符号能力,对产品外延和内涵信息进行解码,还原设计师想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并实现自身的价值观念。这种解码能力的广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户的自身背景和时代环境,自身背景如受教育程度、世界观、财富、经验、爱好,等等,时代环境的影响如政策和时代主题。

产品的使用功能由产品的客观存在决定,但产品的情感价值、象征价值受用户的主观意志影响。由于个体间存在差异,用户对产品文化内涵的解码在理念和结果上存在无数种可能,产品的整体与构成它的文化部分之间存在欠缺解读、过分解读和错误解读的可能,影响产品文化体现的效果。设计师的编码过程与用户的解码过程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设计师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的人群特征,使用最具代表性和最被广泛认可的编码规则来对文化元素进行编码。既利于用户在解码过程中解读产品整体内涵,又能仔细体会产品部分文化内涵的深度,增加产品的趣味性。

(三)文化元素传递的信文、信道

文化元素在被编码后,生产制造出的产品及其表现出的形态、色彩、材质、结构、交互、包装、价格等方面是设计师和博物馆为了传达特定的文化目的和功能的信文。信文品质的高低与产品的生产制造水平有直接关系,是理念落实的现实途径。信道则是产品的运输环节,包括产品的包装、物流运送以及最终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展示环境等。消费者购买文化衍生产品的意愿与产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有关,恰当的包装和展示氛围与文化内涵相辅相成。

(四)减少文化衍生产品的噪声干扰

从产品设计角度出发,应对噪音干扰的产品符号设计存有以下方法:避免产品外观磨损导致的产品语义分歧;产品语义符合用户定位下用户的经验范围[6]。在充分调查消费者的消费意向与价值追求后,除去包装和运输环节造成产品外观的损坏。信文质量还受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和生产制造水平的制约,当前批量化生产的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除了缺乏设计外,还存在产品生产粗滥等问题,这些非设计上的瑕疵都冲击着消费者对文化衍生产品的热爱。

三、开发系列化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

(一)文化衍生产品的系列化设计

展示环境、核心文化、建筑造型等方面是一个博物馆区分度的体现。开发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应选择核心文化资源,将编码后的产品外观作为系列化产品的视觉主题,进行统一处理,使之与产品风格相协调,会有效提高产品的文化识别度[7]。使用系列化设计策略将对摆脱同质化现象、提高博物馆文化影响力有重要作用,可以从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深层次的文化寓意方面进行探索。产品的外在表现是易于实现产品系列化设计的途径,但存在较为简单没有新意的弊端;系列产品在文化寓意上的緊密关联能使产品本身具有更多趣味,这需要设计师深入挖掘目标文化的精髓。

(二)调整编码规则的变量

博物馆观览人群存在共性和个性,在一个时代下,个体表现出的价值取向整体上是相似的,但在个体的接受能力、审美水平、经济水平、世界观、需求等方面又有所不同,导致个体的消费动机差异较大。在符号学原理指导下的博物馆核心文化资源衍生产品系列化设计,以及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编码规则使得输出的产品可根据文化信息源的变化以及编码规则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设计师确定了以博物馆核心文化资源作为设计出发点时,编码规则就成了自变量,输出的产品则是因变量。

设计师调整编码规则就能输出相对应的产品,合理地使用编码规则中的因变量,可以设计出既存在差异又有联系的产品。产品在视觉感官上的体验效果结合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将可能触发其他感官上情感的共鸣,增加用户对产品的情感并加深体验的印象,令人难忘[8]。在编码文化信息时应将核心文化资源与其相关联的文化资源联动,挖掘产品系列化开发的潜质,丰富产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在文化趣味。对于拥有大量文化资源的博物馆,设计开发文化衍生产品是一个设计——反馈——设计的循环过程。在设计产品时可以根据用户对产品的反馈来调整设计,对获得认可的本馆产品从外观、结构、色彩、功能、文化隐喻等层面出发,推出“兄弟”产品,形成系列化风格。

四、结语

从符号学角度指导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设计开发,将符号传达系统映射到产品设计过程中有利于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的科学化、理性化与艺术化的融合。在充分调研受众的价值取向、消费需求、情感需求等影响因素后,以博物馆中的核心文化资源作为设计出发点,设计师调整编码规则中的自变量(个人对产品的理念想法),设计系列化产品的概念;生产制造提升产品的外在品质,减少非人为噪音对产品传递信息的干扰,使得产品具有更强的综合竞争力。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设计师在开发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时需要扎根于文化本源,与时俱进地升级设计观念,提升设计思维,增强博物馆文化衍生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博物馆文化影响力,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单霁翔.把故宫文化带回家[N].中国文化报,2016-04-25(4).

[2]张凌浩,娄明,何娟.产品符号感官体验中的艺术通感转译[J]. 包装工程,2018(6):14-19.

[3]吴琼.基于符号学的产品设计[J].包装工程,2007(9):128-130.

[4]陶阳.产品语义学及其在汽车造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5]杨先艺.论产品设计的个性与差异性[J].装饰,2007(1):16—17.

[6]吴琼,褚鹏.产品符号设计过程中的噪音控制方法研究[J]. 包装工程,2016(16):95-98.

[7]殷科.巴楚文化元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16(6):151—154.

[8]张宪荣.设计符号学[M].北京:化工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洪旭,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设计工程。

段艳汝,南京工業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

猜你喜欢

系列化符号学产品设计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基于“三点共面”的航天项目管理探讨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绳结文创产品设计作品选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浅谈《唐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课堂教学
青花·木 产品设计
写在“生命符号学研究”前面的话
制作技术类课件应注重“系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