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起帆站在改革舞台上创新
2019-09-10
记忆讲述
从码头装卸工到技术工程师,从国企老总到上海市政府参事,创新始终是包起帆生命的主旋律。他常说:“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国家发展、港口发展的好机遇。我愿与广大职工一起勇立潮头,朝着下一个目标继续前行。”
“抓斗大王”
1981年10月,中国港口史上第一只用来卸大船的木材抓斗诞生。包起帆发明的“双索门机抓斗”,用两根起重索使抓斗打开、闭合,就可以轻松地将原木抓起来。人木分离的目标实现了,木材装卸工的安全有保障了,包起帆也因此成為闻名遐迩的“抓斗大王”。
“抓斗大王”的科技成果还实现了产业化,不仅推广到了全国港口,还在铁路、电力、环卫、核能等30多个行业广泛应用,并出口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
1994年,是包起帆声名大噪的一年。
这一年,他作为全国典型在中南海举行了报告会。全国总工会、交通部、中共上海市委先后发出了向包起帆同志学习的决定。
早在这之前,包起帆已经是闻名遐迩的“抓斗大王”,他凭借着“木材抓斗装卸工艺系统”推进了港口装卸机械化,将码头装卸工人从肩扛手提、人力捆扎中解放了出来。
从一个码头装卸工,到站在国家最高讲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之中,有包起帆自己的努力,更有时代给予的机遇。
1968年,初中没毕业的包起帆成为一名上海港木材装卸公司装卸工。他工作的地方,是上海港最大的运输木材专业化码头。木材从美国、加拿大、北欧等地运来,细的直径有碗口那么粗,粗的直径足有一人高。
当时,码头木材装卸是项危险的工作,全靠工人下舱,用钢丝绳捆扎后,再用吊机起吊。这种粗放的作业方式,险象环生,事故不断。
包起帆清楚地记得,从进港到1981年,短短十几年,他所在的码头死了11名工人,重伤和轻伤的职工多达546人。
至今,包起帆左手的大拇指,上还留着一道伤疤。他回忆道:“我有一次去挂钩,大拇指被木头卡在了吊钩上,钢丝松下来后才发现骨头都卡断了。”十指连心的疼痛使他产生了一种本能的愿望:一定要摆脱危险、繁重的劳动。
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鼓励通过技术革新促进经济发展。
包起帆经过将近3年的艰难攻关,克服了无数的困难,终于在码头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木材抓斗装卸工艺系统。从此以后,再也不需要一个工人下船舱用人力去捆扎木材了,因此再也没发生过一起重大伤亡事故,同时装卸效率也提高了2.67倍。
初战告捷后,他又把目光瞄准了“铁老虎”,那时用人力在船上搬生铁、卸废钢,工人常常累得爬不上船舱,由于作业时灰尘很大,人在舱口露脸,只见两只眼珠是白的,周身一片乌黑。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包.起帆又发明了“单索生铁抓斗”‘“异步启闭废钢块料抓斗”“新型液压抓斗”等等。他的这些创新和发明都是紧紧围绕着码头装卸生产第一线的薄弱环节而搞的,哪里不安全,哪里效率低,哪里成本高,他就在哪里动脑筋、搞创新。
二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进入“瓶颈”,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上海港也不例外。1995年,上级让包起帆改行,到上海港龙吴港务公司当经理。
当时,龙吴公司是一个经营比较困难的单位,码头在黄浦江,上游,货船从长江口到龙吴码头要逆水上行6个小时,很多公司担心成本太高,而不愿将船靠泊在那里。有时候,码头两三天也等不来一条船,最长的一次一个星期没有一条大船。而一天的空耗成本就是30多万元。
包起帆认为,创新是龙吴码头唯,一的出路。经过审时度势,他瞄准了内贸标准集装箱业务。早在上世纪80年代,交通运输系统就制定过5吨的内贸集装箱航线,但没做多久就散伙了。直到1995年,我国内贸件杂货水上运输还在依赖散装形式,内贸标准集装箱运输产业仍是空白。
包起帆盘算,小的集装箱做不起来,用国际标准的集装箱能不能做内贸?有人跟他讲“没有条件”:第一,中国没有运内贸集装箱的船;第二,缺少可装集装箱的内贸货;第三,龙吴码头没有装卸集装箱的设备。
“但我想改革开放起步不久,中国的内贸将来一定会走标准集装箱之路,国外能做,我们为什么不能做?他认准了这是一条能使企业脱困的正确道路。
包起帆提出中国港口内贸标准集装箱水运工艺系统,连续4次到北京寻求支持,8次到南方寻找愿意合作的船公司、货主和码头,解决了设备、工艺、单证、计算机管理系统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在交通部的支持下,终于在1996年开辟了中国水运史,上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
三
2001年,包起帆担任上海港务局分管技术的副局长,2003年改制后担任上海港口集团副总裁。随着时光的推移,包起帆的官越做越大,名气越来越响,头上的光环越来越多。
从码头工人到集团副总,虽然职务在变,但创新始终是包起帆生命的主旋律,青春岁月奋斗过的码头始终是他的牵挂。2004年,他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研究”,开通了世界上首条带有集装箱电子标签的商业班轮航线,被国外专家誉为“一场改变人类运输方式的革命”。
2006年6月,在浪漫之都巴黎举行的国际发明博览会上,当宣布金奖的时候,有一位中国人站起来4次,他就是包起帆。在该博览会105年的历史上,包起帆是同时获得4项金奖的第一人。
包起帆还实现了一个“零”的突破。2009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投票表决,正式任命由包起帆负责领导的、由9个国家专家组成的工作组编写集装箱电子标签国际标准,这标志着中国物流和物联网领域在获准制定国际标准方面担纲主角。
连续五届当选全国劳模,17项发明金奖,包起帆的名字已经成为中国工人的一个时代标志。
作为一名工人发明家,包起帆拥有许多人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辉煌。他常说:“我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国家发展、港口发展的好机遇。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在创新的旗帜下,我深信,前方的路更宽,攀登的峰更高,身上的劲更足。我愿与广大职工一起勇立潮头,朝着下一个目标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