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2019-09-10赵军付灵杰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个别辅导语文课程工具

赵军 付灵杰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能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研究与实施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与语文课程整合

教学策略是讲授式的教学,学习方式是集体听讲,教师角色是知识施与者,学生角色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学评价是纸笔的测试、口头问答。信息技术作为演示的工具,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者多媒体素材库制作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融视、听为一体。以此来演示教学目的、教学步骤、教学内容以及重、难点,辅助教师完成语文课堂教学任务,代替传统的媒体,实现它们无法实现的一些教育功能。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小动物,如小猫、小狗、小白兔等这些小学生较为喜欢的动物的视频,使学生对小动物的形状与生活习性等有一个较为全面与直观的了解;描写春天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春姑娘来到时,小草、河水、树木的相关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二、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与语文课程整合

教学策略是讲授式教学,个别辅导;学习方式是个体作业为主;教师角色是知识施与者、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角色是知识接受者。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语文教师没有与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不能积极开展师生互动活动,使得小学生与语文教师产生隔阂,不能有效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作为简单的人人交互工具,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拓宽了教学资源,展现了时代特色,能够更好地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尤其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術独特的优势,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小学生渗透人文教育和德育教育,通过组织小学生观看微课视频或者电子课件等加深其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发挥了小学生的主体性,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活跃、开放的语文课堂。

三、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与语文课程整合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会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促进高效语文课堂的形成,教师指导探究性学习。学生从文学角度、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出发,教师及时通过网络工具整理有代表性、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助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上网搜寻资料如字词解释、文章翻译、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解决问题,交流、发布学习结果。课后教师可指导学生个体进一步研读,完善学习结果,将感想发表在论坛上,也可指导学生将结果制成网页,链接到校园网上。这种整合借助操练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实现个别辅导式教学。

四、信息技术作为资源环境与语文课程整合

资源环境与语文课程整合要突破书本作为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看到百家思想。这一模式主要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比如,小学语文中《乌鸦喝水》是一篇充满童趣的文章,很适合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课文语言简洁,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教学时,教师可首先在大屏幕上给小学生播放乌鸦喝水的视频动画,使小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种模式都是交错运用的,没有界线,整合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师生课堂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资源的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但我相信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能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个别辅导语文课程工具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巧用”工具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高效组织绘本教学的几点心得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