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之要点分析

2019-09-10贺春保何娟

新教育论坛 2019年9期
关键词:保证体系监控院校

贺春保 何娟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加强内涵建设、追求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共识,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和讨论,各高职院校纷纷积极学习和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框架。各高职院校都各取角度、各出心裁、各具特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工程宏大而艰巨,本文只就其中些许关键要点予以探讨,以抛砖引玉。

前言:笔者从事学生工作多年,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学生培养和教育模式都有了较为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近两年又专门负责质量监控、教学督导方面的相关工作,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就有了更明晰、更透彻的认识。

2015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职教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工作的通知》(职教成司函【2015】168号)两个文件,以促进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遂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职院校加强内部质量保证系统建设的热潮,各种研讨会、培训班如雨后春笋班纷纷涌现,各高职院校也都积极学习、研究,意图探索处适合自身的模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算是这方面走在前列的院校之一,很多兄弟院校争先恐后地前去取经,但很多院校最后都表示难以学习、难以移植,在该校发展起来较为成熟的模式,在其他院校却总是“水土不服”。很多院校的负责此项工作的同行坦言,现在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确实是现状。

笔者认为,在这个“过河”的过程中,如果还不清楚到底哪条才是适合合身的路径,又没有现成的模子可以套用,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瞎“摸”,因为瞎“摸”是会犯错的、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急着去“摸”路,而是要先“摸”清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哪里,具体是哪些。只有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努力。

一、主要问题

1、重视不够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虽有国家部委文件指引,但真正执行到下面,程度深浅不一。表面上看,很多高职院校之前没有质量监控相关部门的都陆续予以增设,虽然叫法不一,但实质差别不大。很多院校的质量监控相关部门也在尝试做些事情,但普遍地进展不大,甚至有的连努力的方向都很模糊。

归根结底在于重视度不够,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决策层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决策层的领导或还未下决心要改变,或根本都还没有思路。这样的情况下,质量监控相关部门哪怕有想法、有决心,但没有学校决策层的强有力的支持,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都不到位,也很难将想法付诸实际,因为单独的一个部门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大的权利和能量,去完成这一庞大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

2、教育模式“宽进宽出”

笔者曾很多次听到负责过招生工作的领导讲大家一定要善待学生,因为招生真的不易,有学生才有学校的发展。这话诚然不错,但他们就是秉着这句话而振振有词地为继续放任“宽进宽出”而辩护。行动上则是,对学生能护着就护着,能宠着就宠着。

比如学生处分问题,该开除的只是警告一下,该警告的通报批评了事,该通报批评的只是以谈谈话结束。怕学生出事、想不开、心理问题,不敢教育学生,又要求整体平和,严整有序,最后结果就是将直接跟学生接触的一线辅导员、专任教师变为夹心层,上有领导提出业绩要求,下有学生的不配合,为息事宁人,不敢严格要求学生,只能哄哄哄这一招最好用。这样的情况下,学风可谓是一片狼藉。

降低学业标准,协助学生顺利混到毕业,你好我也好。比如考试问题,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向老师要复习资料,不然就可能不过。久而久之,考试不过无所谓,因为后面全是路,而且越走越好走。补考比初次考试简单,重修比补考容易,毕业前清考更是包过关。很多时候学生考试要教师催着去,面子大的老师才催得动。近两年不少高校会搞学业预警,比如一学期不及格课程学分达到4、5分即给予学业预警,达到6学分则给予降级预警,达到8分左右给予退学预警,学生连续两次接收预警,就要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降级、退学等,但这有模有样的预警却没有真正起上作用,因为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基本上不执行的。最后只落得空喊一场,辅导员、班主任为此反复谈话,忙得头晕,到头来只是白忙,学生看看,学校和老師总喊狼来了狼来了,结果连只虫子都没有来,所以一切依旧。

这种模式以眼前利益换取长远福祉,实不可取。

3、发展只重规模和速度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的高等教育普遍醉心于规模的扩张,即使今日依然也未有大的改观,只因为在很多评比、排名中,规模大占有巨大的优势。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本就天然地在许多方面处于劣势,要想坚实地立足甚至往更高层次发展,规模的扩张是第一个选择。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本来在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就问题多多,再加持续不断地扩招,势必造成生均资源占有量的逐年快速下降,进而到教育质量下滑,并终至毕业生质量在社会中可信赖度和学校整体声誉的逐年下降。如果长此以往地如此发展而不改变,这终将是高职院校自毁前程的一条不归路。

4、内部质量保障制度缺失

制度是指导和规范,它全面地影响和制约着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没有科学、有效、可行的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就很难真正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也就很难保证工作的方向在正确的轨道上。虽然这股热潮一浪又一浪地翻腾,但很多高职院校在相关制度建设上并不积极,很多院校这方面的相关部门都是草草创立,工作思路都还没有搞明白,制度就更无从完善。很多都是由原来的教学督导相关制度稍加修改而成,换个名字,并未改变实质,也有院校另起炉灶,但也只空在国家部委划出的圈圈里晃悠,并未有实质性内容,缺乏质量监控力度,相关评价更欠科学性。

6、人员不足

高职院校系统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覆盖的工作范围较为广阔,很多院校跟着风潮,匆匆上马,甚至有些院校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要求,而设置相关职能部门,工作种类、内容都很多,而人员无论数量、素质都显不足。

二、对策分析

1、应做好顶层设计

学校党委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在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中起着强有力的主导作用,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上,党委拥有重大决策权,担负着指引学校科学发展的重任。高职院校党委层面所形成的关于学校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将相应地形成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宏观战略,并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

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这一大而艰巨工程的实施中,质量监控职能部门担负着全面协调的职责,二级教学单位是质量生成的核心,其他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为提升教育质量提供基础保证,而则担负着全面领导的职责,而且是强有力的主导主体,如同作战指挥部,校长则是工作全面展开的指挥。这个指挥部要给予质量监控职能部门实际的权利和有力的支持,以助实施。

在这个组织机构中,如果党委不重视、不作为、支持弱,质量监控职能部门就会沦为花架子、虚楼阁,根本做不出实绩,甚至只能随便做些事,自娱自乐而已。二级教学单位则落得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其他行政部门就更是能躲多远躲多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

很多高职院校到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考察、学习后纷纷感叹该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做得好,但又惋惜于自身无法模仿和复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学校党委在凝心聚力,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出征,由此自上而下便形成了一个运作流畅的通道和协调有序的体系,而很多院校缺少这一点。

2、要痛下决心

时至今天,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之风越演越烈,完全可以说已深入人心。所以高职院校再也不应该继续无动于衷,时代在变,要想一直稳稳立足甚至是更进一阶,质量观一定要放在每一位职教人的心中。尤其是高校的决策层,一定要下定决心改变和前进,要有壮士断腕的豪气摒弃一切陋习痼疾。要理清思路,切实转变只重规模与速度的发展方式,逐渐转向以内涵建设为主,注重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上去。要切实改变“宽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树立教育产品精品意识,提高学生学业标准,严于要求。没有制度的要立起来,有制度的要切实执行起来,责任部门要执行有力,确保实效。通过严格的要求和督促,使学生对于制度和学习有敬畏感,有紧迫感,有驱动力,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引导学风往好的方向转变,改变学校和教师一厢情愿的被动、尴尬局面。

好在现在国家和社会对此已有觉醒,质量观念逐渐在现实中得以体现。今年10月,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对经补考后学业成绩未达到要求的 22 名学生予以退学处理、40 名学生予以留级处理,开了一个好头,以一时痛换得治校、治学的风清气正,究竟值不值?算清这笔账不需要太高的智商。

3、要真抓实干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关注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质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是当今及以后院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所以,来不得半点虚假,任何花言巧语、花拳绣腿都是在给自身帮倒忙。所以高职院校应该真正俯下身来、沉下心去,潜心学习、研究,苦心孤诣,寻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建设之路、质量之路,讲真话、做实事,切实把教育质量抓牢抓好,确保自身所培养的教育产品都是合格的硬通货,于学校、于教师、于学生、于家长、于企业、于社会、于国家都带来实惠和福祉。

4、要健全制度

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应建立全面质量管理制度,以此普遍加强教师、学生的质量意识,促进整体质量追求;同时,还应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制度,使质量监督有的放矢, 真正起到促进作用;另外,应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机制,确保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全面实施。

5、要建好队伍

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质量监控与管理队伍,这是理想、目标和规划付诸实施的重要保障。这一队伍的组成应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院校的個性,建议由校内外专家、资深教授和学者、企业工程师、技师等专、兼职人员组成。对于他们,应重视之、重用之,要尽力为他们的工作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和动力,要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

结语: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业已产业化。虽然高等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发挥教育的公益性和产业性,走教育、科研、企业一体化的道路。但这种形势必然要求其教育活动市场化,其教育机制企业化。高职院校也随之被推向市场,市场手段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的作用,高职生就成为了市场供需关系中的一种商品,同时也是教育消费者,高职院校如果不关心消费者权益,不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产品,终将被社会和市场所淘汰。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正是为此而生,各高职院校只有勇立潮头、大力作为,才能胜利地奔向更开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马丽杰.关于高职院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8

[2]阮先会.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3

[3]史晓君,董光.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与完善.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2

[4]唐利群.教学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建设的作用和内容.统计与管理,2015.09

作者简介:

贺春保,男,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讲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现工作部门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质量监控办、督导处。

何娟,女,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后勤服务中心、校园建设处副主任、副处长。

猜你喜欢

保证体系监控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通信电源监控系统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体系:问题聚焦与对策分析
关于创新军队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思考
GPS/DR/GIS技术在基于GSM—R列车监控系统中应用
侦察兵
1-Wire在家庭监控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