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019-09-10王锦祥

新纪实 2019年9期
关键词:激发策略主动学习研究

王锦祥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每个学生,由于他们的遗传素质、家庭教育、学习习惯等诸多因素不同,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不同的层面,本文主要谈如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作用,从而得到不同的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动学习;激发策略;研究

活动是认识的前提,而参与是主体与活动的一个重要通道,是活动产生的前提。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重视学习目的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师应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做”中学,强化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这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老师“讲”数学,学生“听”数学的状况提出的。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即“做”中学。

例如:小学阶段学习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让学生通过拼拼摆摆、折折叠叠、量量画画等实际操作,认识图形的某些特征。学生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对所学知识掌握牢固。又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为突出“凑十”法,给学生提供了小棒、十格纸和圆片等学具,使学生在愉快的动手、动脑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体验等亲身“做”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强大的吸引力和无穷的魅力,从而强化了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断去发现、探究、应用数学知识,发展了思维,提高了学习能力。

三、创设情景,满足需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一)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供参与的物质条件

小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而抽象思维是需要有感性材料为基础的,丰富而必要的感性材料应来源于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并把它作为数学课上的研究材料,不但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环境及经验,使它成为构建新知的事实材料,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到数学亲切真实,研究的就是身边的事,解决的就是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乐于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这种图形的特点,我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知材料,各种对称实物和图形,并让他们剪出你熟悉对称图形,学生在课堂上主动积极的参与,充分感知并建立了轴对称特点,还为他们丰富了生活经验。

其次,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每个孩子的潜力得以发挥。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学生可以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一些教学材料就可以调动学生自己去搜集,这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搜集是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在搜集中,学生会对材料甚至新知产生一些粗浅的认识,这使他们课上的研究有备而来,从而产生展示自己发现的愿望,这正是他们深入探索新知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在教学《简单的数据统计》一课时,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收集全年级同学喜欢吃哪种快餐的数据;全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情況;本班学生的体重和身高情况……任选其中一项进行调查统计。学生分成小组,各尽其职,学习热情格外高涨。这样的作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增强了能力,还充分体现了各组成员的合作精神,使学生的视线跳出教室,延伸到课外。

(二)面向全体,变被动参与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通常有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一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更加激发了参与的兴趣;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性格、知识掌握程度等差异,不愿参与教学活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习成绩下降,更不敢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恶性循环,这样就造成了两极分化。因此,要提高参与度,必须从被动参与者入手。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办法努力改变学生的参与状态。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锻炼,使他们获得信心,逐渐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变被动参与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可以尝试着采取:老师和同学谈心,增进师生感情,克服紧张情绪;多鼓励、多肯定,创造成功机会,体现自身价值;树立短期目标及纵向比较等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更加热爱数学。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才能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的习活动,发现者、研究者,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齐新强.小学教学参考.2018(06).

[2]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曾庆环.课程教育研究.2018(04).

[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廖启平.教书育人.2019(13).

猜你喜欢

激发策略主动学习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趣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个人理财》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