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串起乡村发展“绿色通道”
2019-09-10肖婉琦
肖婉琦
梅关古道是广东重点打造的8处古驿道示范区之一。据了解,去年以来,南雄市立足生态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着力加强对梅关—乌迳古驿道的保护和活化利用,与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旅游发展有机结合,助推乡村文化、生态、产业等振兴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2017年,南雄市梅关古驿道保护与利用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梅关古道景区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8年,珠玑古巷·梅关古道被评为中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珠玑文化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
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唤醒沉睡的古驿道
梅关为岭南“三关”之首,千百年来,梅关古驿道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与故事,如秦汉时期名将庾胜、梅鋗在此驻兵,唐代六祖慧能曾路过此地抛衣钵袈裟避难,宋代苏轼路过此地留下诗句等等。
据介绍,总长约25千米的梅关古驿道广东段沿线主要文物遗存包括南粤雄关楼、古道、“梅岭”碑刻、古树及其它古遗址、革命遗址等。2013年,梅关古道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何唤醒沉睡的古驿道资源?首先,南雄市成立了南粤古驿道沿线村史编纂委员会,高质量完成古驿道沿线16个村村史编纂。此外,编制了珠玑古巷·梅关古道景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为古驿道保护与活化利用提供了科学指导。
梅关—乌迳古驿道线路规划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补借结合,利用历史遗存进行节点设计,以古驿道的保护与利用为催化剂,通过注入新的功能,充分挖掘梅关—乌迳古驿道文化内涵;梅关—乌迳古驿道线路规划坚持“进村、借景、活史、宜居”的原则,沿线穿越4个城镇、23个村落,将古驿道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之中,鼓励和倡导村民共建驿道文化。
打造大珠玑旅游圈创收2.6亿元
古驿道是历史文化的厚重沉淀。如何让古驿道“老树发新芽”,为南雄的旅游事業锦上添花?
“我市结合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和活化利用,把乌迳古道、新田古村落与珠玑古巷、梅关古道串连起来打造大珠玑旅游圈。总体思路是以梅关古道、珠玑古巷、乌迳古道为建设重点,带动古驿道沿线村庄新农村建设,塑造梅关古驿道文化之旅品牌,打造成为全省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示范。”南雄市主要负责人介绍了这篇旅游大文章的“中心思想”。
南雄市如何做好这篇大文章?首先是加快对梅关古道的修复,梳理古驿道沿线历史文化资源点。目前已完成投资6411万元、总长25.9千米的珠玑梅关绿道修建工程,完成了南粤古驿道南雄城区至梅关古道的文化之旅的标识系统建设,并开展梅关古驿道城区段建设,包括广州会馆栈道、景观平台、码头改造、雄州廊桥、滨江公园等建设项目。
其次,加强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的培育。一方面挖掘文化内涵,目前已设立“北伐军出师处”石碑,修复了陈毅元帅《梅岭三章》诗碑廊,建成“元帅岭”红色旅游景点,扩种梅树、丰富了梅花品种;另一方面通过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加强宣传。每年在珠玑古巷举办姓氏文化旅游节大会、中华服饰节,在梅关古道举办梅花节,梅关古道、珠玑古巷举行徒步活动,并且在举办以上旅游节庆活动的同时,举办美食节、农特产品展示活动,创作大型歌舞情景剧并到香港、澳门、珠三角等地巡演。与此同时,注重展示珠玑文化。丰富珠玑巷博物馆展陈内容,在馆内设立珠玑巷南迁历史、姓氏文化、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展厅。
再者,加大非遗文化保护和宣传推介力度。在珠玑古巷成立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船歌传习所,由老一辈民间艺人教唱,让龙船歌在村中得以代代传唱。每逢重大节日和节庆活动,邀请民间艺人在珠玑古巷表演采茶戏、舞龙、舞狮、飘色、唱龙船歌等,邀请民间表演团队在梅关古道景区表演唱红歌等节目。此外,还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将梅关古驿道、珠玑古巷、乌迳古驿道与周边的大雄禅寺、泉水谷、坪田银杏景区、香草世界森林公园、帽子峰森林公园、丹霞山等景区串连起来,设计旅游线路向外推介,提升南雄古驿道旅游线路的吸引力。
随着古驿道文化旅游的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旅游生态圈,使得南雄旅游的项目内容越来越丰富,拓展空间越来越宽广,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南粤古驿道备受游客追捧,“古道经济”效益明显,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新引擎。2018年,珠玑古巷和梅关古道景区共接待游客2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1亿元。
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以道兴村”目标
南雄市不遗余力对古驿道进行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不单纯为保存历史记忆,简单复原历史风貌,而是借力发力,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实现“以道兴村”的目标。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南雄市明确提出重点做好梅关古驿道、乌迳古驿道和雄州古韵美丽乡村建设连片示范工程,加快推进与江西接壤相关村庄的“广东北大门片区”整治提升建设工作,大力推进国道323线、省道342线沿线村庄外立面改造和村容风貌的整治提升,打造“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
“近水楼台先得月”,随着古驿道的修复保护和活化利用,沿线村民成为直接受益者。珠玑镇灵潭村的蝶变就是一个例子。随着新农村建设热潮和古驿道特色旅游兴起,该村发展了腐竹等产业,注册了“灵潭村”商标,商标涵盖三大类30个农副产品,立足于长期产品开发,打造村级名优品牌。同时,利用毗邻珠玑古巷和梅关古驿道这一地缘优势,引入社会资本入股,在村里建设了集品尝、购买、观赏、游玩、体验为一体的农家乐“灵潭驿站”,项目产权归村委会,租赁给专业团队经营,聘请本地村民到农家乐工作,还解决了部分本地农副产品销售问题。(据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