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升空都是战斗”
2019-09-10李建文张雷
李建文 张雷
西北某空域,数十架战机在雷达、电抗、通信等作战要素的密切配合下,迅即升空向敌目标空域突击……一场实战背景下的体系对抗演练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中军帐”里,指挥作战的正是空军某基地副司令员郝井文。从军25年来,郝井文始终铭记使命职责、苦练精飞、谋战务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斗员、指挥员。这些年,他带领部队出色完成海空维权、防空识别区管控、体系远海训练等50余项重大任务,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说:“每次升空都是一场战斗,这个过程就要有勇气、敢亮剑。”
这是让公众热血沸腾、让国人眼眶湿润的一幕。
那次任务,郝井文带头将工资卡、贵重物品交给家人,带头写遗书、交代后事,带领部队直面强敌,全负荷大强度、昼夜不间断出动战机,创下6个首次。
这种向死而生的血性胆气到底从哪里来?郝井文说,源自对国家、对人民至深的爱。
头顶蓝天白云,翼下碧海如镜,一架架战鹰乘风翱翔。
一名飞行员看着不远处的岛礁,向郝井文感慨:“不管是什么人,不论他多么有钱,也体会不到咱们的这种感觉!”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郝井文微闭双眼、嘴角上翘,双手摊开做了一个起飞动作,对记者说:“这种自豪和荣誉,只有飞行员感受最深!”
“狭路相逢勇者胜!”郝井文所在旅的前身,经过战火洗礼。抗美援朝战场上,年轻的飞行员们凭借“空中拼刺刀精神”,打破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王海大队击落击伤敌机29架,创造了15∶0的空战奇迹。
在王海大队成长起来的郝井文,不仅汲取了奋飞前行的精神力量,更锻造了闻战则喜的血性品格。
一次海训任务,能见度达到起飞极限条件。飞,还是不飞?郝井文思索片刻,坚定地说:“按计划起飞,我第一个上!”郝井文有血性。旅参谋长赵德民说,那年郝井文凌晨突然接到紧急命令:升空应对当前情况!
“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到了!我第一个上,大家跟着我上!”讲完,郝井文拎起头盔、登上战机、冲入云霄,多架战机立即跟进起飞。
“两架外国军机抵近侦察!”一次东海警巡,正在返航的郝井文,果断调转机头向敌而去。郝井文紧紧咬住目标,始终占据有利态势。
蓝天有我,有我无敌。郝井文给团队注入一股“虎狼之气”,让队友钦佩,令对手折服。那年,空军数十支精锐部队“论剑”大漠。“蓝军”部队手握防空利器,撒开天罗地网。郝井文率队出击,成功突防、精确打击。
如此密集的防空火网,竟然没挡住郝井文。“蓝军”指挥员前来探个究竟,在查看郝井文驾机超低空飞行的数据后,这名指挥员吃惊地说:“你这是玩命!”
“我这是打仗!”郝井文淡定回答。
作战研究室,模拟仿真、网上对抗无缝连接;飞参判读,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成为战斗力的“硬核”……这是记者在郝井文所在旅采访期间看到的情景。
“旅长爱学习、爱钻研、敢创新,筹划工作有路子,解决困难有点子。”这是该旅飞行员对郝井文的一致评价。这位五大三粗的山西汉子,让整个团队充满创新活力。
“敢于担当、敢为人先、敢打必胜”,这12个鲜红有力的字镌刻在郝井文旅机关楼前的巨石上。官兵称为“三敢石”。
“敢”字当头,郝井文干了很多打破常规的事,让一个个不可能成为可能。
他盯着装备挖潜,用仿真模拟器攻克某型精确制导炸弹命中精度低的问题;在创新上,使用无人机勘探靶区环境,解决陌生战场环境复杂电磁干扰问题;紧盯前沿设计,组织团队破解体系支撑下的远程精确打击、联合制空等作战难题。
敢的背后,是学习创新的锐气。这几年,郝井文调动全员学科技、用科技,带领团队开发新型战术兵棋推演系统,构建信息指挥、网上对抗、模拟仿真等多种训练手段,实现了利用信息化手段推演信息化作战。
“不怕提意见,就怕没想法。”郝井文鼓励官兵大胆去想、勇敢去试。
一次突防突击演练,郝井文发现某型精确制导炸弹出现偏差,就组织人员大海捞针般分析海量数据,终于找到问题症结。随后又成立专攻精练小组,研究精准攻击战法,在2018年空军突防突击竞赛考核中,发发命中,团体总分第一。
“创新之芯”助推郝井文和他的团队一次次站上新的“起跑线”。
近年来,郝井文带领团队先后完成空军训练大纲和法规的试验试训任务,在全空军率先展开海上对抗空战、远海超低空飞行、夜间常规武器打地靶、夜间空中加油等多项开创性训练,打仗的“铁拳”越攥越紧,越挥越有力。
一次“紅蓝”对抗演习,双方打得难分胜负,最后一个演练日,机关制定了正面多路进攻策略。
“背后再放一路,给他来个‘包饺子’!”大伙儿都认为,郝井文的想法不切实际,飞机油量肯定不够。郝井文却说,“这个航程我算过,我来打这一路!”
對抗开始,郝井文驾机飞抵预定空域,上升高度后松油门空滑,战机基本处于不耗油状态。
“善出奇兵,精算制胜!”被突防后,“蓝军”指挥员惊呼。
创新驱动使该旅战斗力不断跃升,而驱动郝井文不断创新的,是源自使命的深切忧患。
飞行员杨春雷感慨,他们旅没有庆功会,不论什么任务,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深刻的检讨与反思,哪怕是拿了第一。郝井文却说:“一个成熟的团队,胜利面前只能高兴一秒,就要立即转战下一个战场。”
那次突防突击,让郝井文记忆犹新。
西北大漠,剑拔弩张。空中有歼击机、预警机;地面有覆盖高、中、低空的地空导弹,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空地协同的攻防对决拉开架势。
时任空军航空兵某师副师长的郝井文,带领团队组织对重点目标进行突击。午夜时分,为达成突然袭击的作战意图,郝井文带领战机编队,从左、中、右三路低空突防。然而,让信心满满的郝井文始料未及的是,左右两路主攻力量,虽占尽地形优势,却被地面防空火力全部“击落”。而原本没抱多大希望,也是地面拦截火力最密集的中间一路,却在干扰机伴随掩护下成功突防。
“全新的体系联合作战样式,彻底颠覆了单兵作战能力标准。没有体系支撑,纵有一身本领,打起仗来就是聋子瞎子!”郝井文吃了单打独斗的苦头,却尝到了“体系联合”的甜头,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一体化”的魅力。
“必须强化一体化联合作战思维,用联合思维打开联合之门!”郝井文发现,实战化军事训练,即使单兵、单机作战能力达到很高水平,离开体系连施展拳脚的机会都没有。从此,郝井文大踏步迈进体系联合训练之门。他牵头成立信息作战研究中心,选派骨干赴地导、雷达、电抗等部队参观见学,带领团队加强联合素养训练,积累联合作战知识,精研联合制胜机理。很快,他们就打通专业壁垒,通过信息融合、协同配合,实现多种战术意图。
“以前战机就是主角,现在体系才是真正的主角。”随着研究的深入,信息主导、体系支撑、联合制胜等理念,在郝井文头脑中清晰繪就,改变着他对团队的训练指导。“红剑”演习,郝井文作为战术级指挥员,被选入战役级指挥班子。
“只有找准自己在体系中的位置,处理好单元与体系的关系,才能实现作战效益的最大化!”战区成立后,郝井文敏锐意识到,新的作战指挥体制为联合训练搭建起广阔舞台。
他重新定位航空兵部队在体系作战中的位置作用,主动借助战区、“基地—旅”体制优势,四处伸出联合之手,先后与陆军航空兵部队、海军驱逐舰支队等多家单位,建立联训机制,创新验证新型战法,破解联合作战课题,一个个融入体系的关口障碍,相继被打通。
从对体系的模糊认识,到融入体系、适应体系、主导体系,郝井文带领团队为战鹰插上一双“联合之翼”。
大漠深处,“狼烟”四起。红蓝双方展开激烈的体系之战。郝井文细致分析战场态势后,提出机混编、弹混挂、舱混用,对“红军”重点目标成功实施30多次有效打击。
“郝井文满脑子都是联合,满脑子都是体系。要想打败他,首先得过体系关。”对抗结束,“红军”地导指挥员百思不得其解,找郝井文聊了几个小时后得到答案。
新岗位、新使命、新征程,郝井文和他的团队着眼体系联合,打造过硬空中王牌,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