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均衡视野下学困生心理转化策略研究

2019-09-10王锦清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学困生

王锦清

摘 要:当前如何优化配置新时代育人资源,科学开展教学活动,完成育人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成为教师需解决育人问题之一,其中教育均衡理念作為新型育人思想,侧重综合教育、素质教育,确保每位学生都不掉队,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本文通过研究教育均衡视野下学困生心理转化策略,以期提高教育质量。

关键词:教育均衡;学困生;心理转化

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能力弱、学习兴趣低、学习方法不佳、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群体,在教育均衡视野下学困生心理是影响其学习成效突出内因之一,为此教师需在了解学困生心理前提下,研究学困生心理转化策略,继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研究教育均衡视野下学困生心理转化要点

1.教材。学困生从心理上抵触教材,翻开书本经常不知道要从何学起,教材内单调、乏味的知识让学困生感到压力很大,为此较为抵触教材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了解学困生心理前提下,丰富教材内容表现形式,以学困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再现知识,拉近教材与学困生之间的距离,助力学困生学习基础知识,夯实学困生心理转化基石,为提高均衡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2.学困生。虽然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综合能力偏低的学生,但有些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好,仅因缺乏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学习动力并成为学困生,还有部分学困生学习较为认真,因无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成为学困生,为此教师应根据学困生成因解析其心理状态,以此为由设计均衡教育视野下学困生心理转化方案,确保育人行为更加契合学困生心理特点,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引下完成学困生心理转化任务。

3.课标。当前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不仅需学习书本知识,还需塑造健全人格,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树立正确价值观,这无形中加重学生学习负担,部分核心素养较低学生产生厌学、恶学、恐学、逆反等消极心理,徒增育人阻力,为此教师应引导学困生正确解读新课程标准,明确新时代自身学习目标,以此为由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进程中有所收获,逐步提升核心素养,并定期进行学习反思,看到自身的成长,感受学习喜悦,逐步转化学困生恐学、厌学及逆反等消极心理,使教育更加均衡,学生学习更加高效[1]。

二、研究教育均衡视野下学困生心理转化阻力

1.教学思想不良。有些教师过于重视学生考试分数,甚至将考试分数视为衡量、评定学生学习成效重要指标之一,而“考试分数”正是学困生的“短板”,对考试较为厌烦并抵触一切以考试为出发点的学习行为,教师教学思想与学困生学习心理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产生教育均衡视野下学困生心理转化阻力。

2.教学方法不佳。学困生较为抵触传统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源于教师更愿意与学习好的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对学困生关注不多,加之灌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法严重削减学困生学习兴趣,使其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打瞌睡、搞小动作、看课外书等现象,不仅影响教育均衡性,还无法实现学困生心理转化目标。

3.教学体系不当。学困生学习心理存在特殊性,不仅受学生自身学习态度影响,还容易受教学环境、家庭环境,乃至社会环境影响,如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一旦学困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进行打骂教育,严重打击学困生学习自信心、积极性并产生逆反心理,激发其学习抵触情绪,不利于教育均衡视野下学困生心理的转化,为此新时代教学体系需随之优化,多方面规避不良教学因素,为学困生心理转化奠定基础[2]。

三、研究教育均衡视野下学困生心理转化方略

通过对教育均衡视野下学困生心理转化阻力进行分析可知,教学思想、方法及体系不科学,已然成为影响学困生心理稳定性、健康性突出内因,为此需教师在累积教改经验前提下,从教材、学生及新课程标准着手,研究教育均衡视野下学困生心理转化方略,旨在优化配置新时代教育资源,打造良好的教学体系,实现学困生心理转化目标。

1.革新教学思想。首先,教师应摒弃“以分数论英雄”育人思想,客观对待学生考试成绩,不应将考试分数作为学生群体综合能力横向比较标准,应通过看到学困生的成长与学习问题,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氛围,抓住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优处,使他们逐步具有自尊的心理素质。我们班上新转来一名后进生,据学生们介绍,他的语文曾考过“1”分,可是,在一次其次,教师应秉持一视同仁、因材施教教学思想,掌握学困生心理特点,用耐心、爱心、关心、热心、责任心转化学困生心理,使其可以重返课堂,并在学习进程中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素养,落实均衡教育目标。

2.革新教学方法。为保障学困生可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学困生成为课堂中的一份子,教师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摒弃育人旧态,应用新方法、新模式赋予课堂教学参与性、趣味性、生本性,在教育均衡视野下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教学方法更加科学高效,成为学困生心理转化主要工具。例如,教师可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指引下,将学困生打乱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中,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活动,组内3—5名成员围绕共同学习目标分析、思考、探讨、互助,转变教学形式,引导学困生参与其中,使学困生学习能力在组内成员帮助下可不断提升,助其重塑学习自信心,转变其学习态度,使学困生心理得到转化,同时教师应灵活运用激励教育语言,关注学困生的表现,给予学困生科学引导,通过师生高效互动,达到学困生心理转化目的。

3.革新教学体系。教师应科学制定教学方案,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的开展学困生心理转化教学实践活动,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在一起,打造良好的教学体系,科学践行教育均衡育人理念,营建良好的学困生心理转化氛围。例如,教师应与家长建立“教育联动”关系,引导家长摒弃滞后性育人方法,关注学困生心理,用耐心与尊重引导学困生成长,同时社会应做好均衡教育宣传工作,加强立德树人影响力,降低考试对学困生造成的心理负担,加大减负政策宣传力度,使学困生学习心理更加健康,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落实均衡教育目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应革新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教学体系,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实现学困生心理转化目标,使学困生可不断学习知识及技能,塑造健全人格,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收获,继而推动教育事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秀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学困生的转化[J].科学咨询,2018(11):4-5.

[2] 高晓雯.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9(2):23.

[3] 黎美莲.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干预探讨[J].求知导刊,2019(2):21-21.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
有效的“学困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