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语文口语交际评价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2019-09-10达颖娟

大众科学·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口语交际农村

达颖娟

0 引言

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是立足社会谋求长远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1]。與城市相比,农村的地区的学生和老师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口语交际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普及程度较低。导致农村地区小学口语交际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与城市学生差距较大。然而,社会的发展要求更高的信息流通速度,对人的沟通、交际能力要求更高,需要能力更加全面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学生在沟通、交际能力上与城市学生的显著差异,不利于其人生发展。口语交际评价是口语交际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因此,探讨和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口语交际评价现状,对于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农村口语交际教学水平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农村教师、评价主体、评价现状等方面针对农村口语交际评价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以期为口语交际评价提供资料。

1 农村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识

口语交际教学任务的实施与否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密切关系。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教师对教学重点的判断,决定了教学方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语文口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认知和教师素养提高口语教学质量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习得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素养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也存在许多不足。调查显示,在口语交际教学认识方面,大部分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内涵都有正确的认识,但仍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教师认为口语交际教学等同于听说教学[2],或者口语交际能力是从日常生活中获得的,单靠课堂训练很难达到相应的效果。在考试内容和口语课程的设置上,不同的教师持有不同观点。李国凤的调查结果显示:60%教师在对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检测时不考虑口语交际能力,仅40%的教师在语文综合成绩中纳入了口语交际能力,且口语交际能力内容较少,仅占语文综合能力测试的10%以下[3]。对口语交际教学的观点和态度也呈现多样化,例如:在孙红红的调查中,有老师认为在小学低年级开设口语课程会极大程度的增加语文教师的压力,不仅不能够改善原有的教学质量,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赵静研究发现,农村小学中有92.8%的语文教师是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培养的;94.2%的教师认为给农村小学生上口语交际课是必要的,5.7%的语文教师持中立态度,持相反意见的比例为零[4]。此外,还有部分教师轻视对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也避重就轻,不能认真备课,课堂上也蜻蜓点水,缺乏必要的训练[5],这可能与农村教师口语交际教学素养偏低和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能力欠缺有较大关系。

2. 口语交际评价的主体

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是口语教学中最重要的3个评价主体,三者之间相互结合、共同积极参与是口语交际评价的基本要求。张熙等提出,在口语交际评价中,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应按照50%、20%、30%的比例汇总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是比较合理的评价模式之一[6]。然而在农村地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口语交际评价的唯一主体。有数据显示,某农村小学100%的教师认为在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仅由自己一方做主,没有学生自身、学生同学、学生家长等群体参与评价。在具体形式上突出表现在学生汇报交流后,只是教师进行评价好或不好,学生和家长几乎不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口语交际综合素质的考查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3]。

3 口语交际评价的现状

在教学中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评价中,口语表达、倾听能力与反应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及肢体语言是评价内容重要组成部分,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全面性原则,开展多角度全方位评估。目前,农村口语交际评价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为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片面单一。在课堂上,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后,往往只是进行好或不好的评价,重点通常是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较少,忽视了对学生在交往中的态度、习惯、方法以及待人处事是否得体的能力,更缺乏对体态语言等非语言因素方面的关注。孙丽[7]对贵州某校的调查表明:教师的口语评价主要是单方面的针对话说的流不流利、声音响不响亮等表面情况,忽视了在交际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态度、习惯、说话方式以及待人接物是否得体等方面的能力。李国凤[3]对某校口语交际考试内容的调查显示,90%的教师仅在期末考试中设置口语交际考察,并对所有学生采用同一个测试标准。在课堂上,有20%的教师会对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点评,但没有教师进行口语交际的平时成绩记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评价时,很少采取多元化的手段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做出全面的分析。学生数据也反映,一学期中教师对口语交际能力考查次数较少,关于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等方面,教师基本不会考查[8]。

4 农村口语交际教学评价的创新思考

2011年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在目前农村口语交际评价存在主体单一、内容片面的情况下,加强口语交际评价体系建设,才能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促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高。因此,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应根据农村学生独特的成长背景为基本出发点,对口语交际教学评价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在评价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适当的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水平。基于上述现状和认识,笔者认为农村口语交际教学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创新:首先,教师深入学习和理解教学评价的基础理论,即人本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分别从学生互动参与、评价形式多样,环境引导、情感共鸣,变换视角、层面审视三个方面掌握教学评价理论基础,为后续开展评价奠定基础。其次,在上述理论建设的基础上,分别从内容评价、表达评价、仪态评价和效果评价方面入手,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评价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提高口头介绍和阐述能力,鼓励他们学习和感受口齿清晰、声音响亮、语言流畅、条理清晰、情真意切等,并关注他们的仪容仪表。紧密联系几种不同的评价方式,把口语交际过程中的交往、对话、理解、磋商、分析等融入评价过程。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创造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灵活运用教材。在教学中,优化口语交际的课堂氛围和语言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基本素养,或者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堂,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口语交际态度与习惯,从而达到提高老师口语交际教学水平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永杰. 运用多元化评价 提升口语交际能力[J]. 开封教育学院学,2012(3):17-18.

[2]杨素娟. 农村小学口语交际现状分析和策略[J]. 读与写·教师版, 2018 (05):28-29.

[3]李国凤. 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评价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2017.1.

[4]孙红红. 农村小学低学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D]. 河北师范大学, 2019.

[5]贾保良.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浅谈[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8):90-91.

[6]张熙. 多彩评价,语文课堂因你而精彩[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1):81-82

[7]孙丽. 农村小学低段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调查及研究[D]. 贵州师范大学, 2018.

[8]都玉华. 农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猜你喜欢

口语交际农村
两块磁的交际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