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

2019-09-10周丽霞

新纪实 2019年9期
关键词: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摘 要】本文探讨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学习模式的由来以及发展趋势,同时文章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途径、方式方法、模式,特别是探索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关键词】网络环境;课堂教学;教学模式;自主学习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个性化、网络化发展。这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使受教育者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

一、网络环境下“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主导—主体”型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学科教学中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学科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提高信息素养水平。

“主导—主体”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包括:“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 “提供平台,自主学习” → “多元交流,合作互学” → “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 “总结评价,提升认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以音像等手段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自主学习的愿望,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确定学习内容和目标。在这一环节,创设情境是关键,提出问题是目的。主要通过创设生动、感人的情境,愉快精彩的活动或者提出富有诱惑力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索研究的方向。目的是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动机,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提供平台、自主学习

教师提供接近学生认知发展区的材料,组织学生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索、去发现。目的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主动构建新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在公开课《光合作用》教学时,提供Flash动画“光合作用的过程”,结合教师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有丝分裂”时,教师设计一个导学提纲,再播放Flash课件“有丝分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去自主探究。此外,教师也可在课前通过搜索下载相关的资料制成网页,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的学习平台,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在网页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进行有效学习。

二、微课课程化整为零,开创学习新体验

所谓“微课”, 即微型教学、微型课件,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讲授某个知识点、技能、案例等微内容的教学课件,内容聚焦于知识讲解,学习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主要用于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

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冗长而言,微课程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针对性强。每个视频片段都是一个小知识点,而且结构完整。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筛选自己需要的知识,这个知识点可以是理论解析、实战案例、flash演示、情景模拟等各种素材,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需求,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样教师的讲解只是学生学习知识中的一个工具,形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有别于传统填鸭式课堂的不同学习体验。

同时高职学生的学习有其自身特点,对感兴趣的东西积极性高,同时对于枯燥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学习效率较低。而微课能够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不断重复的乏味和理论教学的枯燥,每部分的时间短,效率相对较高。微课中加入的实验课教学环节,也特别适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者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开创学习新体验。

三、突破知识传播局限,养成移动学习习惯

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课堂形式,通过互联网媒介,促进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将知识与技能更快、更广地传播出去。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能力直接影响到网络教学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安排。在这个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普遍感觉到学生的探究能力十分欠缺,而且个体间的差异极大。因此,最好是在基础年级(如刚入学时)调查研究整个年级学生探究能力的基本水平,建立一个能力发展系列目标,各学科通力合作,帮助学生形成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核心的能力基础,同时也应注意加强学生日常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但在现实中,高职高专学生的移动设备终端设备用来打游戏、聊天、购物、刷微博、微信等休闲、娱乐活动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并没有将其作为一个主要的学习工具来使用,这方面教师和学校有义务进行引导和推动,让学生养成主动进行移动学习的习惯。

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创设多种学习模式

(一)讲授型模式

由教师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策等材料编制成HTML文档, 存放在WEB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浏览这些页面来学习知识。教师和学生间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交流。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便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来询问教师, 教师通过电子邮件给予解答。虽然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再像传统课堂教学那样处于同一空间, 但通过网络,教学的透明度、灵活性、开放性反而大大提高了。目前这种教育方式在世界各地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二)讨论学习模式

在INTERNET上实现讨论学习的方式很多,耳熟能详的是BBS。这种系统具有用户管理、讨论管理、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信件等多种功能,因而很容易实现讨论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一般有专职教师监控, 即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或专业教师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学科主题讨论组,学生可以在特定的主题区内发言, 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 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能即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这种学习过程必须有具有发言特权的领域专家监控,以确保学生的发言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防止讨论偏离当前学习的主题。

(三)探索学习模式

一般由某个教育机构设立一些适合由特定的学生对象来解决的问题,通过INTERNET向学生发布,要求学生回答。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查阅。另外,还有专家负责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帮助的形式是给以适当的启示或提示。探索学习模式有四个基本要素,即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将这四个要素组织和衔接好,便能在简单的技术背景下, 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协作学习模式

利用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 由多个学生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这种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共享信息、交流协作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 从网络数据库中获得所需课程的有关资料, 然后通过网络参加有关的协作组。这种模式以支持网络上群体学生之间的协同工作为目标, 能实现多点间的交互操作,将会帮助学习者超越时空的阻隔, 使学生之间通过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任务。在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协作模式有竞争、协同、伙伴、角色扮演等。

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的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知道,多媒体及网络最适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反之,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必须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有的优势,照顾学生的差异,学生能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参考文献:

[1]侯政.线性代数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深度融合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4):14-14.

[2]周丽霞.浅议微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J].数字化用户, 2014(8).

[3]王恒新:构建学生主体: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08期.

[4]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第04期.

猜你喜欢

网络环境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