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2019-09-10周培荣
周培荣
摘 要: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大学生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多元文化思潮的严重冲击和影响,以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出现的问题,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从课堂教学、办学理念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努力践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延安精神;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09-0020-04
延安精神是指1935年红军结束长征到达陕北到1947年3月撤离,十年时间延安广大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征程。延安精神就是对这十年期间延安军民奋发向上精神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其内涵包含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等精神内容。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凝聚和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在当今改革开放深入进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延安精神必须得到传承和弘扬。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在经济发展全球化过程中,大学生价值观念受到了西方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新问题需要有新办法来解决。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崭新的路径和视角。将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探索新的培育路径,让体现中国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精神动力。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的问题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提出了明确的准则规范,旨在促使大学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以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追求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终实现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但是,由于社会、个人等多方面因素,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
思想政治课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培育的重要路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则是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价值观主线。但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并没有对思想政治课予以很高的重视。在对思想政治课的认知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少数同学甚至认为思想政治课基本没有必要开设,因为它对未来的发展帮助很小。据相关调查显示“超过20%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持否定态度,59.95%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和作用持不肯定或迷茫态度,有近19%的学生持肯定态度。”[1]而在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态度上,很多同学都采取了漠视的态度。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缺课现象较严重,“有29.81%的学生选择从未缺课,44.71%的学生缺课1到2次,14.33%的学生缺课3到4次,11.15%的学生缺课5次以上。”[2]即使是未缺课的学生,听课的效果也不是很好,一部分同学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从事与上课内容无关的行为时有发生;很少参与课程讨论,与教师互动少,学习敷衍了事,不主动去了解学习课程,上课不听讲下课不复习,课外不再延伸阅读;考试临时突击,甚至还会出现考试带小抄等作弊行为。由于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就不能真正的融入学生的内心之中,更不能将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同时,这也就会影响大学生解决问题和价值判断能力的提高。
(二)价值观培育方法单一
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能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多人把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作一般的教育活动,与当前社会和学生群体特点结合不紧密,缺乏一定的实践教育活动,教育内容也空洞无趣,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呈现重理论、轻实践、方法单一的倾向。“教育与实践的脱节实际上影响了人们对价值观正确性的态度。这样的价值观教育,看起来似乎己经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实际上达不到真正的效率。”[3]现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单向灌输,与学生个人吸收难以呼应,致使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不明显。除此之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方法单一还表现为对新媒体应用的不足。当前社会信息化程度较高,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各种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较快。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由于受传统教育固有模式的影响,忽视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没有较好的利用这些新媒体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不良社会因素的冲击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各种文化思潮、消费观念的涌入,以及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都冲击着我国现有的核心价值文化。我国社会环境都面临着各方面的考验。“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是促使人的思想行为变化的重要条件。”[4]可见,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具有重要作用,而其中的消极因素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冲击。本世纪以来,我国多种社会思潮活跃出现,宣扬西方“人权、民主、自由”等观念,其中不乏不良社会思潮,引诱大学生向往西方社会生活,有明显的价值西化倾向。一些错误思潮直接否定中國传统文化价值,诋毁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分辨其迷惑性,造成大学生价值评判标准模糊、知行不一。导致他们对善恶、美丑、荣耻不能完全加以区分,心中缺乏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道德信念十分迷茫民族精神下降,对追寻中国梦缺乏自信。于是出现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攀比心理,扭曲了他们正确价值观念的评判标准,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造成了不利影响。伴随着西方文化思潮的涌入,同时出现的是消费观念上的变化。部分大学生追逐西方节日,受西方实用主义观念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的影响,他们的消费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部分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也进行超前消费、奢侈消费,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消费理念畸形;另一方面是不法金融活动引诱。由此引发很多校园贷事件。同时,社会上许多有失诚信和道德事件的发生,比如“拼爹”现象,“跌倒老人扶不扶”的疑问等。这些有违道德的行为,打破了大学生对诚信的崇尚,对他们原有的价值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影响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对他们的行为也带了误导,因而考试作弊、抄袭论文现象频频发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了严重挑战。
二、延安精神有助于破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延安精神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勤奋好学的内在动力
延安时代以“自力更生艱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为代表的延安精神被广为传颂。而当前大学生都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长大,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那种血雨腥风的生死考验,更没有经历过物质严重缺乏年代那种身体异常饥饿的痛苦。他们缺少挫折和困难的磨砺,因而表现出懒惰、依懒性强等不足之处。正是由于这些不足,导致了他们对学习的厌倦和不求上进。因此,当前大学生需要延安精神的不断鞭策和激励,进行意志上的磨砺,才能有勇气面对各种困难,理解读书一定要下苦功夫才能把书读好的现实内涵,有助于他们用勤奋刻苦的精神来面对学习。在当前的生活背景下,将延安精神教育深入地开展下去,让大学生深切感受到自立更生与艰苦奋斗的意义,促使他们在生活上俭朴节约,不浪费不攀比,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进而在学习上形成努力刻苦、坚韧不拔、奋发图强,遇到困难百折不挠的良好习惯。从而激发他们在完成学业和从事研究时,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有为个人私利而进行剽窃、弄虚作假等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不盲从权威,敢于提出质疑,养成刻苦钻研努力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二)延安精神有助于提升高校育人水准
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成功创办了延安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等30余所学校,对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革,需要充分发挥延安精神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对提升高校办学水准和培养人才质量等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延安精神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高校来讲“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办学过程中就要以学生为本,做到了解、关心学生,深入关注他们的实际需要,解决他们实际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高校育人水平,切实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教育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始终把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落实到工作当中,努力钻研创新工作方法,不怕苦、不怕累,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办人民满意的大学。2017年9月,习近平在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重要批示上指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把这所具有光荣历史的大学办得更有特色、更有水平。”[5]其中的深刻意蕴就在于,从延安精神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做强高等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
(三)延安精神有助于培育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内容。当年,全国一批批知识青年冲破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层层封锁来到延安,就是因为延安聚集着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仁人志士敢于面对枪林弹雨,抑或视死如归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就是因为坚定的理想信念赋予他们强大的精神力量。邓小平曾指出:“过去我们的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6]在和平年代建设时期,大学生同样需要牢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树立的人生信念。但是,由于受到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和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价值取向功利化、多元化、自制自理能力差、贫困大学生自卑等特征。”[8]。由此产生了价值扭曲和理想信念认知上的偏差。因此,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有助于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对他们心灵的侵蚀,从而获得强大的精神动力,正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三、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加强延安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学课堂
思想政治教学课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阵地,学校应该认真落实贯彻习近平关于新时期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案,高度重视延安精神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作用,积极推进延安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有效措施。明确院系、党政、教务等部门职责,在规范、规划、规定上作出明确要求,鼓励相关教师积极承担延安精神进课堂的教学任务,结合大学生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在认真梳理理论要点的同时,做到深入浅出,形式生动,素材丰富,让学生从思想上对延安精神产生高度的认同感,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延安精神,进而将这种认同和理解内化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动力。
(二)提升延安精神融入高校办学理念
我国高校众多,但是办学的财力又有限。因此,在办学育人上需要大力发扬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根据国情、世情的不断变化,及时变革办学育人理念。破除墨守成规的思想,学习先进的办学经验,创新育人方法,突破育人方法上单一的状况。基于高校目前的资源和优势,广泛吸纳社会优势资源促进办学力量不断壮大。同时,还要用先进的办学理念来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顽强拼搏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把以为人民服务、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为特点的延安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用较好的工作业绩来推进高校办学育人水平的提升。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和践行。充分发挥好榜样的力量,以人为本对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仍然有很大作用。把延安精神融入高校办学理念,艰苦奋斗让所有教职员工都受到延安精神内在精神动力的感染,结合多样化的形式,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自然会得到较好的效果。
(三)推进延安精神融入社会实践活动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路径。利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学校主题教育,把延安精神融入其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社会,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避免社会不良风气对青年学子的不良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同时,把延安精神与志愿精神相结合,组织青年大学生深入基层、靠近群众、奔赴革命老区,感悟延安精神的本质。以实际行动弘扬乐于助人、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实现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要求。
在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延安精神仍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精神力量。新时代,大学生群体更需要把这种精神力量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之中,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拼搏勇于担当,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2]刘驾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倦怠问题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5:18,15.
[3]兰久富.价值多样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教育[J].袁贵仁主编,价值与文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53.
[4]付静静,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5.
[5]光明网.习近平的教育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延安大学建校80周年重要批示体会[EB/OL].(2017-11-06)[2019-09-10].http://politics.gmw.cn/2017-11/06/content_26707723.htm.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
[7]共产党员网.习近平“致青春”[EB/OL].(2018-05-05)[2019-09-10].http://news.12371.cn/2018/05/05/ARTI1525486106119582.shtml.
[8]马红娟.延安精神在当代大学生中的践行[J].人民论坛,2010(26):295.
责任编辑 牛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