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高速公路桩基加固受力分析研究

2019-09-10苏卫迪

西部交通科技 2019年9期
关键词:位移桥墩加固

苏卫迪

摘要:当桥梁位于复杂地质的山区或薄弱岩层的泥岩地区时,基础结构发生偏位的情况时有发生。文章依托某高速公路桥墩偏位过大,基础需要加固这一工程实际问题,对桩基加固受力分析开展了研究。首先,分别建立了桥梁的上部和桩基结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上部结构不同工况下的支反力;其次,将支反力结果带入桩基结构模型中,进而获得了加固前后桩基结构的受力状态;最后,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和基于“增加桩基、扩大承台”加固方式的可行性。文章的研究结果不但能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还能为桥墩加固中更为合理的桩基受力状态提供指导。

关键词:桥墩;位移;加固;受力

中图分类号:U443.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282/j.cnki.wccst.2019.09.026文章编号:1673-4874(2019)09-0089-04

0 引言

基础对桥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基础通常处于环境恶劣的地区,发生病害的情况十分常见。尤其是当基础位于复杂地质的山区或薄弱岩层的泥岩地区时,很容易发生偏位。偏位一旦过大,将直接威胁桥梁的安全运营。相比较于推倒重建,较明智的做法是对基础进行加固处理,因其具有加固周期短、对交通影响较小和经济、环保等优点。目前针对桥梁加固的研究很多,但大多集中于桥梁上部结构,对桩基加固还是相对较少,尤其是对桩基加固进行详细的受力分析方面。鉴于此,本文依托某高速公路桩基加固工程,对加固前后的桩基进行受力对比分析研究,以期为该类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1理论分析

1.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连续梁桥立面如下页图1所示(六寨往河池为路线前进方向)。桥梁位于坡度为15°-25°的低山河谷地貌处,由于山体经长期剥蚀切割作用,导致地形连绵起伏,沟谷发育。桥梁上部为5x30m先简支后连续丁梁,下部结构采用双柱式桥墩和肋板式桥台,墩台均采用桩基础。

由于4#和5#桥墩处原设计为桥台,后经过施工变更,按桥台桩基嵌岩要求进行设计施工。然而,从基础加固前补钻的地质资料分析:4#墩桩基左侧3根桩基嵌岩深度约为7m左右,右侧3根桩基还处在强风化泥岩层内,不满足嵌岩要求;5#墩桩基左侧3根桩基嵌岩深度约为7m左右,右侧3根桩基刚进入中风化泥岩,不满足嵌岩要求。

在连续暴雨的影响下,该桥第5跨与桥台间出现横向错动,4#墩和5#墩上T梁发生橫向移动(墩顶位移如表1所示),4#和5#盖梁均出现裂缝。结合地质资料可知,4#和5#墩已经不能满足继续运营要求,提升其承载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且相较于拆除重建,加固的优势更加明显,不但对交通影响小,还能以较小的成本满足要求。因此本文将依托该工程,对加固前后的桥墩进行受力分析。

1.2 上部结构计算分析

为了便于计算,对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进行单独分析,其中上部结构分析中的支座反力结果作为下部结构的边界条件。上部结构有限元模型如图2所示。采用梁格进行模拟,主梁、横梁均采用梁单元,模型中边界位置与实际位置一致,共1102个单元、915个节点。

分别计算结构在一期和二期作用下,盖梁自重和车道荷载下的支反力,其中4#墩和5#墩处的支反力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支反力中车道荷载相比于结构自重所占比例较小。因此,在正常运营中,车辆荷载变化对桩基受力影响相对较小,这就为不中断交通进行加固提供了可能。为安全起见,加固施工前,根据监测结果对结构进行应急加固,对锚索进行补张拉,每个锚固点处的张拉力为250kN。

1.3基础受力分析

拟通过新增桩基来提高4#和5#墩承载力,同时将新增桩和旧桩通过承台连接在一起,以此达到新旧桩共同受力的效果。因此,在原有4#墩基础附近增加5根新桩基,桩基的深度比原有的桥墩增加15m(见图3).在5#墩基础附近增加2根新桩基,深度增加8m(如图4所示)。新桩基直径与旧桩直径均为1.8m,新桩基底部均嵌入到中风化泥岩内。承台联结时需对旧承台面凿毛,采用螺纹钢筋梅花布置植筋,保证新旧承台联结牢固。

为了对比桩基加固前后受力状态的变化,分别建立桩基加固前后实体有限元模型(如图5-8所示)。模型中考虑岩土对桩基的作用,桩基入岩深度按照实际情况模拟,采用弹性约束模拟最不利滑坡状况下的岩土边界,滑坡面为强风化和中风化交界面。计算参数取值如表3所示。

通过表4可以看出:(1)在樁基加固前4#基础部分桩底反力超过了承载能力容许值,5#基础部分桩底反力接近承载能力容许值(表中加粗部分),这是导致桩基偏位过大的主要原因;(2)加固前各桩底反力相差较大,使得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上部结构发生侧倾的风险加大,加固后由于新增承台的作用,使各桩受力更加均匀,且各桩反力均远小于承载能力。

为了进一步验证加固效果,提取5#墩处各桩基加固前后桩顶截面内力(如下页表5所示)。通过表5可以看出:(1)同桩底反力对比结果类似,加固前各桩轴向力分布十分不均匀,而加固后轴力相对较均匀;(2)加固后的剪力和弯矩值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均远小于各桩抗力。产生增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加固后下部结构属于偏心受压。

2 工程验证

上一节通过对桩基加固后的受力进行分析,发现通过“增加桩基、扩大承台”的加固方式是可行的。为了验证该加固方法的可靠性和桩基加固后受力分析的正确性,对依托工程的4#和5#桩基进行加固。加固施工中和加固后均对桩顶进行连续监测(监测点如图9所示),其中4#墩桩顶加固后连续100d的监测结果如图10所示。

桩顶位移连续监测结果和相应结论如下:(1)施工期间,桥墩位移偏移量较小,整体基本趋于稳定,说明加固过程中结构是安全的,施工方式是可靠的;(2)运营期间,桩基偏位基本不变,说明结构经过加固后趋于稳定,进一步验证了加固方式的有效性,也说明了本文对桩基受力的分析是正确的。

3 结语

高速公路位于地质复杂的山区或岩层薄弱的泥岩地区十分常见,使得桥梁基础发生偏位的概率大大增加。基础偏位一旦过大,将直接影响桥梁的安全运行。本文依托某高速公路桥墩偏位过大、基础需要加固这一工程实际问题,分别建立了桥梁的上部和桩基结构有限元模型,将上部结构得到的支反力结果带入桩基结构模型中,进而获得了加固前后桩基结构的受力状态,并通过实际工程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和基于“增加桩基、扩大承台”加固方式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猜你喜欢

位移桥墩加固
河里站着废弃的桥墩
S型压力传感器形变的有限元分析
东北农业大学校史博物馆改造工程结构抗震分析及调整
信息时代教学模式的位移研究
冒充桥墩的女人
地铁隧道施工对桥梁桩基沉降监测分析
对功的再认识
管线隧道开挖对上部既有线框架桥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河豚与桥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