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9-09-10罗陆英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罗陆英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落实,学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主体,并且树立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学的开展需要做出及时的转变,让学生能够从“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探索和应用过程中,这样就能有效实现高效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够在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中得到养成和发展。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出发点,介绍了新课改下的教学策略,希望提高教学的质量,并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前言:传统教育观念的小学语文都是以知识讲解和考试成绩为主,在形式和过程中都忽视了教学开展的目的和学生的主体性,这就使教学的开展下,学生始终处于单体的接受式学习,影响了知识的有效理解和个人学习能力的成长。对于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基础知识学习、自主思维发展和实践应用当中建立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素养,为知识的自主学习提供方法和方向,也促进未来的学习发展。

一、转变教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自身的感受影响较大,在传统教育下的教学都是以定性的知识内容在教学,不允许学生发生一点的错误,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这就造成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消极,不做思考和参与,知识的呈现都是依靠教师的讲解。所以语文思维和审美等核心素養都没有得到建立[1]。对于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态度,将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进行提升,建立平等化的教学关系,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的探究参与,而且激发其不同的想法和认识,强化活跃课堂的构建,也就可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写作教学中,多让学生去简单阐述自己的写作思路,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谈阅读感受,进行人物和语句分析,这样学生在教学中有了参与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能够获得更为丰富的体验,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建立,为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奠定基础。

二、注重兴趣激发,合理创建教学情境

兴趣是小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要动力,而参与教学过程又是理解和吸收语文素养的主要方式。语文知识的内容虽然有一定的人文特性,文章带有故事内容,但是知识的学习都是以文字为主,需要文章解读、字词句的理解、进行写作等,对于小学生来说,这部分的内容特别枯燥乏味,学习的兴趣不高,也就不能深度的去做语文知识的解读和灵活应用。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兴趣的激发,而方法则以情境教学为核心,让学生在情境下能够有兴趣的建立和学习方向的树立[2]。例如,在《找春天》的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伊始组织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色,感受春天的变化,以此来构建一个春天的情境,不仅使学生有进行主动阅读理解的兴趣,也能感受到春天在哪里找,怎样做描写,从而在情境中就能有效实现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构建,引领学生做课文的分析理解和知识点的反思应用。兴趣的激发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第一步,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做自主学习,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呈现,而学生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会和吸收。

三、加强教法创新,引领学生学习探究

小学生的智力和语文学习能力都处于成长的阶段,所以只是简单的让其进行自主学习,肯定无法有效获取和理解到知识的内容,而且学习上的困难也会影响到兴趣的建立。同时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再适合于当前教学环境,需要对教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学生的差异性和自主学习的需要落实到全新的教学方法中,帮助学生能够有效的学习探究。针对于这两点,教法创新是当前小学语文必要的教学工作,而且要以差异教学为主,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过程,获得知识进步,并有素养的养成[3]。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小兴安岭,以动态的、形象的视频来构建情境,然后对学生进行能力互补性的分组,组织合作性的学习,之后组织深度的阅读表达和分析,挖掘文章的写作方式和中心思维,最后则进行写作练习,进行知识应用。这样的教法下,学生一直在做课文的探究理解,而教师处于学习的前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带路,既能保证教学的效果,也能培养学习的能力,而且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素养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四、开展综合实践,帮助学生学有所用

学习是无止境的,而小学语文只是汉语言学习的一个开端,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帮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建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认识,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是以听说读写为基础,既是知识的灵活运用,也是个人学习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组织角色表演的实践活动,将自己的阅读感受用语言和动作表现出来,既实现了趣味性的阅读,也是能促进德育教育的落实,使学生从中有文化理解和审美素养的建立。

五、重视学生差异,积极发展信息技术

对于小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差异,教师要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让教学可以开展到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让教学指导得到延伸,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的教学开展中,以“翻转课堂”为主要的方法,教师设计教学视频,然后教学平台或者沟通软件进行推送,指导学生做预习,在课堂中再基于学习成果,利用思维导图或者微课来开展讨论交流和实践分析,这样小学生的学习过程能够一直有所借鉴,而语文素养也能有所提高。

结论: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应该注重实际的体会和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创建条件让学生去参与教学,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知识能够被学生所探究理解,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能促进学生的综合性成长。但是小学生处于系统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要保护好学生的语文学习感受,尊重差异性,让语文教学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有效培养,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斌福.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19(32):52.

[2]李宁.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121.

[3]黄素娥.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9):45+47.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