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研究

2019-09-10何述勤

大众科学·下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责任

何述勤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高校教师作为发扬和引领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应自觉承担立德树人的责任与使命。各科应不断地对接融合,不断地创新方法,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责任

一、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长期以来,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联系不起来。由于人们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把握不足,错误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而其他课程的教师主要是负责知识点的教育,以知识点的教育来代替了“思想”的教育。所以往往导致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脱节,思想政治教育成了思政课老师的“专属”。这样不僅使得其他课程育人资源难以利用,而且思政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举步维艰。所以,坚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显得尤为重要。才能充分利用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利用“课程思政”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二、教师承担责任的必要性

(一)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教师比其他职业更具有立德树人的重任。青年是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的素质影响国家的素质,青年的进步影响国家的进步。一位没有责任的教师,他是不可能具有高素质的,也不可能教好书、育好人。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1]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具备责任意识。这份责任来自国家,来自社会,来自学生,来自教师自己。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承担国家、社会所赋予的重任。

(二)“新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

我国要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国家对高校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但真正去落实的是各个学科的老师。针对很多学生当中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我们的高校,特别是我们的各学科老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依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采取多方面政策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

(三)学生成长成才需求

现在的大学生群体主要是以零零后为主。零零后相对于以前的学生来说又有了新的特点和需求,相应地对教师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带来了网络化的生存方式,教师应不断创新高校立德树融入社会实践教育的方法,注意教育教学的泛化问题,在关心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学生道德法治教育。要教师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在实际工作中以身作则,关心关爱学生,因时而变,善于观察,根据学生的变化,不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三、教师应怎样承担责任?

(一)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彰显新时代思政教育优越性,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创新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习总书记的讲话指明了当前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又强调了高校作为培养人思想素质的主战场地位,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将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这对扩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深度与影响力,提高全社会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关注与重视,激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做好融合,引导青年大学生立德树技,助力实现中国梦

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融合,应充分利用每个学科当中蕴含的德育资源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不仅可以形成各学科的合力,更好地进行立德树人。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要什么问题都追求一个标准答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勇于对所谓的权威说“不”。在遇到问题时,在评价他人时要一分为二,不要凭自己的主观意志来判断事情,即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以史为鉴,为更好地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有用经验。

(三)立足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一切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都要回归于实践。教师应组织、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各样有益的社会活动,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受影响,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团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应该关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力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要将国家对学生的各项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使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国家政策所带来的好处。

四、教师承担责任的路径探究

(一)以德立身

一方面,教师要自己要充实自己,要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只有比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才能有资格,有底气给学生上课。另一方面,教师还应了解与本学科相关的学科知识,只有了解与学科相关的知识之后,教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遇到其他学科的内容时轻松应对。俗话说得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否掌握专业的相关知识是能否成为一位老师的基础条件,但有无德则是能否成为一位老师的前提条件。一位品德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重大的。同样,一位品德差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重大的。教师只有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将师德放在第一位,并且相信自己所教是有用的,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才能让学生信服自己所讲的内容。

(二)以德立学

高校教师作为学生步入社会之前重要的引路人,对学生起着重大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发展成长。一位好的教师,在教学上应该是一丝不苟的。在生活上应该是关心关爱学生的,既是学生的老师,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一方面,在教学上要善于与学生沟通,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要善于将我们的指导思想,社会的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让学生知之、懂之和爱之。一方面,在生活中要关心关爱学生,主动询问,帮助学生解决困难,通过自己实际行动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爱,这样也会让学生懂得关心关爱他人,学会做人做事。

(三)以德施教

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点的讲解,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更多的是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一位好的老师,不仅仅体现为知识的丰富,教学方法的多样,而且也体现为他对学生的关心与关爱。只有当老师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自己的责任时,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的来说,立德树人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老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充分利用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利用“课程思政”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周济.爱与责任——师德之魂[J].人民教育,2005(08):2-3.

[2]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北京:光明网,2016.12.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责任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