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星,还是追梦?

2019-09-10郭青松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体育明星文学家追星

郭青松

新闻导入

疯狂追星的人们

如今的娱乐圈有很多流量明星,比如TFBOYS、张艺兴、吴亦凡以及最近大火的蔡徐坤、孟美岐等。他们都拥有一大批的忠实粉丝,粉丝会为自己喜欢的爱豆不计代价地做各种事情,例如听演唱会,买明星代言的品牌,购买明星的作品,卖力帮明星宣传,甚至是在机场、高速路上“围追堵截”自己的偶像等,我们将这种行为称之为追星。现在疯狂追星的大都是00后的小伙伴们了。有15岁女孩为追星而离家出走,有男子追星21年,更有英国粉丝疯狂追星,不惜花重金给自己整容,“变脸”成偶像的模样,甚至还有一些人,他们本来就是别人眼中的“明星”,但他们自己也追星。

媒体之声

人民日报:

有“我”,追星才能不迷航

与其说偶像捆绑了粉丝,不如说一些粉丝是在“自我设限”。心理学家认为,青少年通过追星确立价值认同,偶像被看成理想的自我。一位演员曾对粉丝动容地说,感谢我没有耽误你们的青春。对偶像见贤思齐值得钦佩,但破除“偶像即我”的心理投射也是必修的成长课。毕竟明星不会永远青春,粉丝又怎能原地踏步?当生活的疑难接踵而至,可以听首歌寻找勇气、看集剧消除烦恼,但“混饭圈”不是寻找存在感的最佳方式,偶像也不是永恒的避风港和安慰剂。

我们常听见这样的逻辑:学会计较得失的中年人,无法理解追星这件亏本的事。事实上,经历过30年前追星热的中年人,曾经的狂热或已消退,但收集磁带、去陌生城市看演出的回忆依然刻骨铭心。他们缅怀过去,不是怀念学会条条框框前的意气用事,而是记起已经化作成长养分的年少轻狂。对时下的粉丝而言,最需要警惕的是,跟随眼前的潮流亦步亦趋,却经不住未来的风浪荡涤。“集体的疯狂,是出自孤独吗?轻巧地参与世界,是为了逃避自己吗?”的确,粉丝可以入戏,却不要沉溺。保持自我,保持理性,追星将永不迷航。

长城网:

遏制“机场追星”乱象,关键在执法必严

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所谓权利,并不是漫无边界的自由,最起码,不能影响到他人的权利行使。为了机场追星、达成自己的心愿,粉丝们“没验登机牌就直接冲进安检口”“堵塞、强占、冲击值机柜台、安检通道、登机口”“失控冲下了飞机”,这些大闹机场的过激行为,既然扰乱了社会秩序、触犯了法律,理应受到行政处罚,甚至是刑事处罚。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得不到执行的法规,无异于一纸空文。近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强粉丝接送机、跟机现象管理的通知》,提到因为近期“粉丝跟机”、“粉丝接送机致航班延误”等现象影响正常的工作及治安秩序,要对此加强管理。說一千道一万,归结到底,还是要把既有的法规落到实处,该追责的要追责,该处罚的要处罚,让粉丝们付出必要的违法成本,浇灭不合时宜的追星冲动。

师生论坛

郭老师:你们有喜欢的偶像吗?

众人叽叽喳喳:有啊!有啊!我喜欢鹿晗!我喜欢赵丽颖!我喜欢孙红雷……

郭老师:那你们有没有过追星的行为?尤其是那种比较夸张的追星行为?

杨宁宁:我的饭卡、VIP卡等等,凡是能贴偶像照片的地方,我都贴上了。

庄芮彧:那算什么啊,曾经我为了去看偶像的演唱会,省吃俭用攒钱买票,硬是把自己瘦到了走路腿都发软的地步。

郭老师:停停停,我不是让你们比谁更疯狂哦。而且,你们这种追星行为还算正常的,那些“脑残粉”才可怕!

徐丽娜:是啊,是啊,我有个同学,就因为他妈妈说他偶像不好,就差点要跟他妈妈断绝母子关系了!

夏祎冰:老郭,您追过星吗?

郭老师:我有喜欢的偶像,但我不追星。我这个年纪的,当年喜欢刘德华、张学友、周润发等明星。但喜欢归喜欢,我不会去追的。你们对追星行为怎么看呢?

俞朱玥:我是觉得一般性的追星行为也没什么,但是那种为了追星,不惜跟家人反目成仇的,我觉得太夸张了。这就是所谓的“脑残粉”吧。

郭帅琪:你们女孩子喜欢追那些娱乐明星,我们男生喜欢追体育明星,我觉得追体育明星更好,能促进自己锻炼身体。

张 乐:小郭啊,照你这么说,追娱乐明星也可以促使自己多学一些才艺啊。

郭老师:对对,这跟喜欢什么类型的明星没有关系。你们说说追星时的心理呗,或者说你们为什么追那些明星呢?

庄芮彧:那些明星长得多漂亮啊,看着又养眼,演技又好,能不喜欢吗?

潘 厉:是啊,那些体育明星,比如C罗,又帅,又那么会踢球,我要是能成为那样的人,该多好啊。

王欣悦:我的偶像就是我的榜样,我要向她看齐,锻炼,减肥,保持好身材!

朱宇航:我是觉得,有些人追星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荣心理在作怪吧。

庄芮彧:我觉得跟自己兴趣爱好也有一定的关系吧。喜欢打篮球的,就追篮球明星;喜欢唱歌的,就追歌星。

郭老师:除了追体育明星、娱乐明星之外,你们还有追那些文学大师、商界精英、科学家的吗?

刘 邦:我喜欢马云,想成为他那样的企业家。

黄涵昳:我喜欢刘慈欣,想成为他那样的科幻小说作家。

杨宁宁:追这类明星的人应该很少吧?

郭老师:的确是有点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王欣悦:感觉文学家、科学家这些人太“高大上”了,有点高不可攀的感觉,离我们太远了。

郭老师:的确是,但如果青少年们都去追文学家、科学家、企业家等等这类人,对国家的进步来说,是不是更好呢?

陈奕妃:郭老师,我知道您的意思,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舆论上缺少这样的引导吧。

李乐馨:是啊,其实我们也很佩服那些文学家、科学家的。但是网上到处都是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的新闻,文学家、科学家的新闻很少哦。

郭老师:的确是,媒体在舆论引导上的确做得也不够。其实有自己喜欢的偶像,然后去追一追,也没什么错,但一定要理性,不能做“私生饭”,不能做行为极端、作风疯狂的粉丝。我是觉得只有理性追星的,才配称粉丝。最好的状态应该是粉丝从偶像身上看到努力上进的正能量,和偶像一起成长,而以喜欢一个人为美好出发点,最终却做出给对方添堵的行为,只能算是“黑粉”。最后,借用那些成熟粉丝的话来总结一下:离偶像的作品近一些,离他的个人生活远一些。

猜你喜欢

体育明星文学家追星
让追星不疯狂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浅析我国体育明星公共形象营销及对青少年的影响
国内体育明星图书出版的冷思考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
不为五斗米折腰
挽衣留谏
刘禹锡与《陋室铭》
黄庭坚一夜三点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