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汝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探索

2019-09-10李茹

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农民培训专业

李茹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8年底,汝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1667家。从行业分布来看,从事种植业的有1377家,从事畜牧业的有113家 ,从事农机服务业的有112家,从事植保服务业的有39家,其他有66家。 汝南县从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合作关系、服务功能、经营规模、增收效果6大方面大力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涌现出一批服务能力强、营运效益好的典型。通过规范引导,全县已创建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60家。

二、显著特点

(一)覆盖范围广

目前,汝南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基本实现了6大主导产业全覆盖和乡镇发展无空白。此外,部分乡镇还围绕特种养殖、食用菌、中药材、苗木、水产、麦草画等新兴农业产业创办合作社,如东官庄镇发展中药材合作社、苗木合作社,老君庙镇发展食用菌合作社,金铺镇发展麦草画合作社等。

(二)服务功能强

合作社以组织农民、服务农民为宗旨,有效解决了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对接难题,促进了农村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2018年,全县合作社累计为社员和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3.45万人次,统一配送农资10.2万t,统一病虫害防治0.7万hm2,统一销售(加工)农产品11.17万t,解决了一些单家独户“办不了”、村级组织“管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难题。

(三)扶贫作用显著

合作社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贫困户发展上发挥的作用日益显现。如汝南县天顺农业高新技术专业合作社在2018年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利用入社带贫、代耕代种、捐赠、科技扶贫等方式进行帮扶带贫,全年土地托管面积0.1万hm2,共培训贫困户1000多人次,发放培训资料10 000多份,带动增收5000元以上受益贫困户100户以上。

(四)注重品牌建设

合作社要想提高自身的地位,在做好各项服务外,还要注意自己的品牌建设。如汝南县天顺农业高新技术专业合作社共注册商标6个,分别是“地亨”“金天顺”“欣天顺”“鑫天顺”“银宛花”和“玛朵奇”,注册商标的使用树立了汝南县天顺农业高新技术专业合作社在汝南县及周边的自身品牌信誉度。

三、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加强资金扶持

近年来,汝南县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依据国家项目资金,不同程度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项目扶持。每年汝南县还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在全县农村经济工作会上,对农业、畜牧、农机等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奖励,每个合作社奖励资金3万元。

(二)加强技术指导

汝南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指导合作社依法依规发展,积极组织合作社申报市级示范社,指导合作社建立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定期向成员公布信息,接受监督。

(三)搞好培训

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模式加强对合作社理事长、理事、会计等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四、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

汝南县由于对合作社的性质、发展定位、发展前景和运营模式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相当多的农民乃至有的基层干部对合作社的性质认识不足,合作意识差,没有把合作社作为一个实体企业来经营管理,使合作社的作用僅停留在协会的服务层面上。有些合作社建社的目的就是想钻政策的空,套取国家项目,进而出现一批空壳社。

(二)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决策不够民主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中存在着文化程度低、专业知识缺乏、对市场了解不足的现象,虽然农民专业合作社都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但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日常运作和管理随意性大,对一些重大事项和活动没有通过成员大会讨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合作社的正常运营和平稳发展。

(三)扶持力度不够,组织运作困难

大部分合作社由于资金困难、缺乏管理,造成合作社发展乏力,信贷支持不够,运营资金成为瓶颈,严重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平稳运营,影响了全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进程。

(四)技术人才匮乏,成员素质不高

汝南县是劳务大县,由于外出就业人员较多,常年留守人员以中老年为主,存在着劳动力缺乏、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的现象,多数人尚未达到“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受尊敬、爱奉献”的素质要求,合作社技术骨干十分缺乏。另外,社员合作意识差,市场行情好时,单方面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农产品。

(五)科技支撑乏力,品牌建设滞后

合作社基本上从事初级的农产品生产,产品科技含量低,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弱,规模化、基地化、专业化程度较低,对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的少,缺乏对认证认定无公害基地、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及地方名牌的认识和行动。对产品宣传、包装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产品层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农副产品以初级、中级加工为主,进而形成效益低、发展缓慢、资金不足的恶性循环模式。

五、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在科学认识上求突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及政策扶持的宣传教育力度,给广大群众讲清楚合作社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参与合作社有哪些好处,与单家独户经营相比有哪些优势,社员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合作社如何经营管理,利益如何分配等问题,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科学认识水平,增强合作意识。同时,大力宣传一批内部运作规范、标准生产好、品牌运作好、示范带动好的合作社典型和一批优秀合作社带头人的先进事迹。

(二)加强合作人才培训,在提高素质上求突破

农业推广、人才培训等机构要采取各种形式,全面加强合作社人才培训,增强合作社的核心竞争能力。将合作社成员培训纳入全县农民培训项目计划,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和技术骨干进行培训。切实提高理事长的综合素质,增强专业管理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市场把握能力、市场风险预测能力、产品营销能力。

(三)科学构建发展模式,在创办方向上求突破

鼓励多主体、多类型、多层次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主体上,鼓励种养大户、龙头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发挥各自优势,牵头兴办或加盟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建类型上,根据农民需求和组建条件,重点发展与社员利益联结较为紧密,统一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民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形式成立专业合作社,或鼓励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出资,实现增资扩股,以壮大发展规模。

(四)强化规范运作引导,在提质增效上求突破

合作社建设重在规范,要重点抓好“运行职责、规章制度、生产经营、民主管理、出资管理、产权归属、财务管理、利益关系、农超对接、档案管理”十大问题规范。如合作社生产经营规范,要坚持实行“生产计划、物资供应、技术培训、质量标准、生产流程、品牌包装、价格销售、收益分配”八个统一。

(五)发挥后勤保障和服务作用,在互助协作上求突破

村委会要依托组织优势,发挥资源调配和关系协调等功能,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合作社提供发展条件。

猜你喜欢

农民培训专业
耕牛和农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农民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