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它们见证历史

2019-09-10

宁夏画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李克农

红五军战士珍藏的海螺号

这把海螺号长35厘米,高15厘米,颜色为红白相间,是红五军战士符泽攀珍藏的,蕴藏着他对战友的殷殷深情。

符泽攀,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宣汉县黄石乡符家嘴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拾柴放牲口,勤劳朴实。1932年8月的一天,经组织多次考验,25岁的符泽攀被批准参加了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农民赤卫军。参加革命后,这个一向沉默寡言的青年,在地下党组织的教育下,跑交通、送密信、运粮款、传情报,以极大的热忱投身革命斗争。经党组织的多次考验,1933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发动了仪南、营渠、宣达三大战役,解放了宣汉县。符泽攀被任命为宣汉县第六区宣传科科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发动群众、组建政权、禁毒禁烟、打击土匪等工作。10月,川东游击队和梁达地区农民赤卫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军长王维舟,政委杨克明,符泽攀正式成为一名工农红军战士,并奉命在政治学校学习1年,于1934年10月担任三十三军二九七团一营三连连指导员。他,一个贫苦老实的农民,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革命战士。

1936年10月9日,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在此期间,符泽攀和他的连队在董振堂军长的率领下,攻青川、平武,占宝兴、天全,打雅安,夺丹巴,过阿坝,抢班佑,强取腊子口,三过雪山草地,浴血奋战。会宁会师后,符泽攀随部队西渡黄河,后被编入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在山丹县与敌军激战中,符泽攀不幸中弹负伤,被转送随军医院治疗,后转沙河总部医院。1937年元月底,部队组织沙河突围,结果医院遭敌攻击,人员被打散,符泽攀突围后隐蔽在高台北山煤矿。在挖煤工人的掩护下,符泽攀一面挖煤,一面治伤。生活原本就很艰辛了,但更使他痛心的是从此与党组织和部队失去了联系。他用挖煤挣下的一点钱,办了些布匹日用杂货,在高台黑泉一带,走乡串户当起了货郎。1940年他在羊达子成家落户。

日也盼,月也盼,1949年9月23日,高臺解放了。10月的一天,符泽攀和流落在高台的20多名红军老战士,被解放军七师师长张开基请到高台县城座谈,符泽攀激动得热泪盈眶,喜不自禁。见到久别的老首长老战友,他格外激动,当即提出了继续革命的迫切要求。部队首长对这批幸存的革命同志视若珍宝,立即决定对他们进行短期培训。后来他先后在高台县任区公所公安助理员、民兵自卫队队长、定平乡乡长、公安特派员等职。1957年回乡务农。

为纪念在高台浴血奋战牺牲的红军先烈,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57年在高台县东郊修建了烈士陵园。陵园烈士公墓埋葬着高台血战中牺牲的部分红五军烈士遗骨。1965年,符泽攀受组织委托,和2名工人来到烈士陵园工作。他们在荒滩上开垦土地,平整道路,修建住房,种植树木,扎扎实实地开展了陵园管理工作。他还把自己一直珍藏的一把海螺号、一条毛毯被单、一件羊皮夹袄,献给烈士陵园。正如他所说:“到了烈士陵园,我也算真正归了队。我要长陪牺牲的战友,与忠魂相伴,做他们的守墓人。”在陵园工作的20多年间,他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前来悼念革命先烈的领导和群众、首长和战士,向人们一次又一次地讲述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的峥嵘岁月,追忆西路军的悲壮征程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瞻仰者每每被感动得流泪。1986年1月12日,符泽攀逝世,享年78岁。符泽攀走了,他终于回到了他的战友身旁,回到了他的队伍之中。

李克农的莱卡照相机

这部莱卡照相机原产于德国,长方形,金属质地,镜头部分突出,上端有快门和计数器。这是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处长李克农最喜爱的一件物品。 李克农是中共隐蔽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中共情报机构的创始人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他独具胆识、勇闯龙潭虎穴的传奇故事,被一代又一代人所传颂。但许多人不知道,李克农酷爱文艺,还是一位摄影爱好者。1932年,李克农从上海进入中央苏区时,就携带着这部相机。在以后的岁月中,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斗争多么艰苦,李克农始终将这部照相机带在身边。即使在二万五千里长征期间,为了减轻包袱,轻装上阵,很多红军将士都扔掉了行李,只背着枪支子弹,李克农依然把照相机视为珍宝,没有舍弃,是红军中唯一背着照相机的人。

全国抗战爆发后,李克农在国民党统治区协助周恩来、叶剑英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这部相机曾随他走南闯北,历尽千辛,从上海到南京,从延安到西安,再到武汉。1938年11月下旬,李克农到达桂林,全力开展对广西桂系及各阶层人士的统战工作,领导、引导桂林抗日文化救亡运动。百忙之中,李克农没有放下摄影爱好,用这部相机记录了在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和重大事件。如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部分工作人员在转运站路莫村合影,李克农及儿子李伦在路莫村留影等。1939年1月28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在路莫村军需物资转运站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热烈欢迎支援祖国抗战的香港、九龙、新界司机总工会代表黄光明先生。黄光明代表海外爱国侨胞向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捐赠救护车、药品等物资及一面绣着“血肉长城”字样的锦旗。李克农代表八路军、新四军向黄光明回赠了一面“祖国先锋”的锦旗,以感谢爱国侨胞对祖国抗战的大力支持。李克农的相机记载了这一感人的场景,成为抗日救亡时期海外侨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有力见证。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被迫撤销。李克农率领办事处工作人员撤退,经重庆回到延安,担任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兼中央情报部副部长等职务。在繁重和复杂的工作之余,他拿起相机,拍摄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在延安时期的人物照和生活照片,拍下了抗战时期延安军民为打破敌人的封锁而开展的大生产运动,还拍下了延安等地纪念1946年4月8日因飞机失事遇难的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烈士的活动。 历史的岁月已经远去,过去的一切已成回忆。但这部相机为记录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它所留下的珍贵历史镜头,成为我们今天回顾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历史信息资源。 1974年,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筹备处人员从李克农的小儿子李伦处征集到这部135型莱卡相机,后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毛泽东从西柏坡进京乘坐的同款吉普车

在香山革命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一辆1942年美国道奇公司生产的军用吉普车,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从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战利品,也是毛泽东从西柏坡进京时乘坐的同款吉普车。这辆车与普通吉普车相比车身较长,空间宽敞;驾驶员一侧放置有备胎,没有车门,只有副驾驶位置有个豁口;发动机盖为侧开,形制十分特别。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当时西柏坡村边,一支由11辆中小吉普车和10辆卡车组成的庞大车队整装待发,毛泽东被安排乘坐在第二辆吉普车。从西柏坡到北平,由于道路弯弯曲曲,坑洼不平,造成行车时十分颠簸。但毛泽东似乎全然没有觉察到这些,他的心情非常愉悦,与随行人员有说有笑。毛泽东问随行人员:“现在又是3月份,为什么老在3月份咱们有行动呢?你们记得这几次行动的时间吗?”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大家兴奋地讨论起来:“1947年3月18号撤离延安”“去年3月22号,我们由陕北米脂县的杨家沟出发,向华北前进”……毛泽东听完大家的话,信心十足地说:“今天是3月23号,与去年3月22号只差一天,我们又向北平前进了。三年三次大行動都是在3月份。明年3月份应该解放全国了。等全中国解放了,我们再也不搬家了。”

车队驶入华北平原,广袤的田野随处可见正在劳动的人民群众。见此情景,毛泽东感触颇深:原来预计从1946年7月起,大约需要5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1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整个解放战争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的:“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3月25日,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与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北平社会各界群众热情地迎接,毛泽东来到他们中间,高兴地与他们握手,互致问候。见到各界民主人士,毛泽东感慨地说:“今天是你们欢迎我们,也是我们欢迎你们,并向你们表示感谢。希望我们继续合作,在今后的政府工作和其他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北京香山成为党中央所在地。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的光辉篇章。

(文图源自人民网)

猜你喜欢

李克农
李克农与张学良洛川谈判:抗日为什么要反蒋介石
“皖南事变”后李克农率数百干部撤离
李克农,铁汉柔情话忠魂
神秘上将李克农
李克农智斗国民党特务
中共“特工王”与夫人的一世情缘
善于“演戏”的李克农
中共“特工王”李克农与夫人赵瑛的情缘
李克农:“演戏”成就将军路
李克农:“演戏”成就将军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