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读写整合
2019-09-10王玲
【摘要】本文以课例阐述了读写整合教学中思维启发、引导的过程,方法和效果,说明从主题、语言、内容的角度挖掘读写联系点来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关键词】思维;主题;语言;内容;读写整合
【作者简介】王玲,福州八中英语组。
一、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定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实施内容,强调其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语言具体化、符号化的特征决定其对思维活动起到条理化,清晰化,形象化的作用(曲巍巍,2016)。这为读写整合课培养思维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实践中读写整合课的思维含量低,教师没有调动学生的深层思维去挖掘领悟阅读文本中的深层意义,学生在动笔前思路不清,思维不足,造成浅阅读--浅思维—浅表达。这也与课标的素养要求不符。基于以上背景,笔者所在的课题团队提出思维型读写课的构想。
二、教学理念
“思维型读写教学”是教师把与写作主题、内容、语言相关联的语篇作为语言输入或主题激活的载体,学生通过阅读思维活动解读语篇,通过写作思维活动建构与主题相关的篇章意义,进行语言表达和思维产出活动;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获取主题信息和语言知识、梳理个人观点、准确表达意义,并进行评价与反馈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教学设计紧密结合观察与比较、分析与推断、归纳与建构、批判与创新 (夏谷鸣,2017) 等思维训练,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落实。在笔者看来,思维型读写课最大的难点在于搭建解构作者意义与建构自己意义之间的桥梁,疏通语言或主题输入和输出的渠道。也就是说教师必须立足于读和写的联系点,以“读”来启发写作灵感、积淀写作素材、以“思”来理顺写作思路,以“写”外化写作思维, 以“评”来激发反思。本文试着以课例来谈谈如何实施从读到写的思维联系活动。
三、教学实践
1.延伸主题联系点,开拓思维空间。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2017 课标)。高中生对课标中三大主题语境下的32个子主题的认知大多停留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水平。所以立足于主题,让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在阅读中探索主题意义,形成对主题的态度观点,然后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关联性问题并以书面形式表达,能够打开学生对一个领域的思考。教师要找到学生的认知与主题相关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产生对主题意义理解的协同,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并使用主题语义场下的词汇,产生迁移创新活动。
教学案例1:
阅读文本:①人教版Module 2 Unit 1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②关于福州景点西湖和鼓山的英文介绍。
写作任务:从家乡的两处景点中,选择一项申报国家级文化遗产并说明理由。
课时:2课时。
教学片段:
(1)主题导入:找出属于文化遗产的图片,思考文化遗产的定义。
(2)阅读活动:围绕文章开篇“an amazing history”核心词来自上而下归纳梳理琥珀屋的奇特史,并且分析其在每个历史阶段承载的内涵。
(3)读后思考:促使琥珀屋成为文化遗产的因素以及内涵。
(4)写前思考:借鉴阅读中琥珀屋的例子和课前搜集浏览西湖和鼓山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思考Question1: Are they cultural relics? Why?
接着讨论Question:2:Which site do you think can bid for the national cultural relic? Why?基于以上归纳的因素,小组交流两处景点能作为文化遗产的内涵,再讨论更适合申报文化遗产的一处。
(5)写作活动:把交流后的信息写成文章。案例說明:
这节读写课的主题是人与社会——认识文化遗产。笔者设定的主题联系点是运用阅读活动中理解到的文化遗产的内涵来评判家乡景点是否是文化遗产及其构成因素。导入阶段学生通过图片在原有知识水平上感知主题,模糊地认识文化遗产的含义,即能经历时间考验的人类创造。在学习理解活动中学生自上而下寻找事实来阐释核心词 “amazing”。这一环节中学生开展了分析、推断、阐释、概括等思维活动,基本梳理了与主题相关的表层信息。接着让学生提炼出琥珀屋成为文化遗产的因素,即结构性知识,为进一步讨论主题意义奠定了语言、文化和认知基础。然后学生参照结构性知识来审视自己熟悉的两处家乡景点,并且从课外阅读材料找到支撑细节,还需要对比两处景点的文化价值,合理地提出自己的主张。这一过程学生思考并且内化阅读文本中的主题知识,思维得到充分的锻炼,充分铺垫了写作的内容。
2.发掘语言联系点,培养英语思维模式。笔者所指的语言联系点是新课标中语言知识的范畴——词汇、语法、语篇和语用知识(教育部,2018)。因为语篇知识是英语思维方式在谋篇布局上的体现,语用知识则是英语思维与交际原则的匹配,缺少了二者的学习,写作很难达到意义和形式的一致。从某种角度而言,读写过程中语篇知识联系点的挖掘要比语法词汇知识的联系点更加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思考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主动观察语言现象,提取特征,通过演绎结构性知识解决新的问题,才能实现思维含量高的创造性模仿。
教学案例2:
阅读文本:人教版Module6 Unit3 Advice from Grandpa 的前半部分
写作任务:说服室友不熬夜。
课时:1课时。
教学片段:
(1)读后思考:在文本内容理解后解读劝说文的语篇结构以及作者的意图。
1)梳理段际关系。
Paragraph1——attract the grandson’s attention;lead in the topic--health
Paragraph2——put forward the problem
Paragraph3——analyze the problem to be more persuasive
Paragraph4——analyze the problem to be more persuasive
2)关注句际关系和衔接手段(以第3段为例)。本段的句子是以topic sentence+3 supporting points+ supporting details结构衔接的。衔接手段有次序性副词“First..Secondly..Lastly ”来衔接吸烟成瘾的原因;假设关系,因果关系的句型“As you know, if…/This means…So”;代词…which is…;以第一人称作者陈述自身为例when…/I remember …I believe…so I….
3)回答问题,归纳劝说文的文本特征。
① To whom does the grandad write the letter?
② Does his words sound like commands?
③ How does the grandad make his words persuasive?
(2)写前思考。
1)讨论写作任务——说服室友不熬夜,思考如何增加说服力
2)头脑风暴支撑信息——熬夜的原因、弊端、不熬夜的好处,列出关键词
3)思考写作对象与作者的关系——室友,与阅读文本中的祖孙关系不同;
4)讨论使用的语气以熬夜原因为例把关键词扩展为句子 如peer stress——When we see others make extra efforts, we may follow.
(3)写作活动(借鉴结构和衔接手段书写全文)。
案例说明:
这节读写课的联系点为劝说性的语言知识,即语篇宏观和微观的组织方式(教育部,2018)、语言特点和达到有效交际的语用策略。学生先感知体会爷爷劝说孙子戒烟的苦口婆心,再解读语篇结构,从段际和句际连贯的角度观察语篇中的显性衔接手段和语义逻辑关系,梳理出作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思路,概括出此体裁文章的结构化语言知识。这个环节体现新课标中培养 “主动观察语言和文化的各种现象,通过比较,识别各种信息之间的主次关系”的思维水平;最后迁移以上的语言知识,表达对住宿熬夜的观点。由读到写的过程锻炼了学生说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熬夜现象的理性的评判能力,培养学生英语表达的直线型思维模式。
3.串联内容联系点,搭建思維支架。学生在内容关联的读写活动中解读和建构情节、人物、观点,提取事实性信息去获取推理性信息,再生成创造性的信息。在此过程要用逻辑思维来理解、分析文本的内容;用批判思维来选取信息为己所用或形成自己的观点;用创新思维基于文本内容进行创作。以语篇内容为依托引导学生读后写,教师用信息差和推理差活动引导学生续写、改写、缩写阅读文本的内容,正是以内容相关性为读写联系点最常见的读写手段。
教学案例3:
阅读文本:人教版Module2 Unit2The Olympic Games的课文An interview;Workbook Page52的扩展课文Three Inspiring stories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写作任务:写一则关于奥运的演讲稿,介绍古今奥运的变化和对奥运精神的看法。
课时:2课时。
教学片段:在奥运常识小测试后。
(1)阅读活动。
1)在阅读标题,对话的背景介绍和Pausanias的问题后,以问题为导向,分析推断出对话是关于古今奥运的异同。
2)围绕similarity和difference这两个核心词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划出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利用梳理的信息概括出时间,赛事,运动员,主办国,奖励等几个方面的关键词(如图1)。
3)提供表达对比的句型,让学生口头说明古今奥运会的变化
Compared with A, B is ../Unlike A, B is…/A is….than B in terms of …
4)在阅读Workbook中的文本,搜集3位运动员的信息,归纳出他们inspiring之处
5)读后思考 从3位运动员故事中选择的一个角度诠释the Olympic spirit(如图2)
(2)写作活动。
案例说明:
这节课的读写联系点是文本中关于奥运会的内容。笔者分析学生需要的脚手架有1. 古今奥运会的变化2.对不变的奥运精神的理解。首先,学生围绕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自主学习,找出支撑细节,绘制思维导图,重建文章的结构内容,尤其是概括出奥运会发展的几个方面——时间,赛事,运动员,主办国,奖励。在这一学习理解活动中笔者调动了观察,比较,分析,推断,概念建构上的思维能力。接着通过口头表述奥运会的发展开展应用实践,搭建写作任务的第一个脚手架。然后通过故事解读激发学生思考奥运精神的内涵,再写出自己对奥运精神的看法。本课从读到写的延伸着眼于对内容的深挖和思考,使得产出不仅仅停留对文本内容的复述,而是对文本内容的提炼、比较、选择,形成自己观点,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多元思维。
四、教学反思
语言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形式由思维的内容和形式所决定(曲巍巍,2016),所以评价一堂读写课的思维训练是否到位,可以关注其语言表达的质量,这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准实施思维活动各个环节。而教学在设计和实施时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1.课堂是否耐心给予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由于对思维要求较高,在从读向写的延伸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耐心等待思维产出。在培养学生形成批判性的观点中应避免过度控制,挤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使得产出千篇一律。
2.课堂是否充分激发学生的读写动机。学生的读写动机越充分,课堂的参与度就越高,主动思维的程度就越高。这离不开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角色分配的活动设计和个性具体的课堂评价。此外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共读同写,在课堂上也展示自己的习作,能更好激发学生参与读写思维活动。
3.教师的思维素养是否与时俱进。教师要适应课标要求,合理选择教材,钻研读写文本在主题,语言,内容的思维链接点,合理设计有梯度的问题,及时作出逻辑严谨,启发思维的评价,这都亟待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
五、结语
一堂有质量的思维型读写课,除了帮助学生完成其写作目标,还应以思维活动贯穿课程内容和学习行为,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选取主题、语言、内容中的一个为侧重点,循序渐进地助思,保证理解和表达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夏谷鸣.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中小学外语教与学, 2017(6):8-13.
[2]王蔷,胡亚琳.英语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与学,2017(8):3-11.
[3]姚旭辉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写整合:铺垫与输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兰良平,韩刚.英语写作教学——课堂互动性交流视角[M].北京:外语教學与研究出版社,2017.
[6]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7]曲巍巍.英语思维与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