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视角下外语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现状认知初探
2019-09-10吴英垲
【摘要】《高等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国家质量标准》(以下简称“国标”)的正式发布,进一步明确了外语专业本科生的能力培养要求,也使得外语专业教学改革再度成为焦点。但针对性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需建立在了解其专业素质现状的基础之上。该研究以问卷调查法的形式,将“国标”中对于外语专业本科生的能力要求细化,从而试图探索外语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现状,为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提供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国标》;外语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吴英垲(1997.12-),男,山东莱州人,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本研究由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S201810022084资助。
一、研究背景
2018年初,教育部正式发布《高等院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本科教学国家质量标准》。从“国标”开始制定至今,不同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方面的思考和解读:仲伟合、蒋洪新(2015)结合近几十年对英语专业的发展情况,在“国标”制定过程中进一步思考了英语专业及英语语言文学的定位;王立非、葛海玲(2015)横向对比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翻译专业的本科教学国家质量标准,解读三个专业的共核及差异;夏云红(2018)基于对近年改革政策和新国标导向的解读,提出切实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建议等等。结合上述学者的研究成果,“国标”视角下的外语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尚显不足,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往往建立在对现状的基本把握之上。所以,本研究将“国标”对于外语专业本科生能力的宏观描述细化,以此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从而初步量化了解外语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现状,并根据问卷结果分析目前外语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的不足,进而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更为明确的方向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检索法和问卷调查法结合的形式,先利用文献检索法对论文、期刊等资料进行查阅,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之后设计调查问卷,采取发布纸质版及电子版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了203名外语专业大学生填写的问卷,再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1.研究问题。“国标”视角下外语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现状认知是什么?
在语言教学中,应当重视现状中的哪些不足,使外语人才的培养能够达到“国标”所要求的培养目标?
2.研究假设。根据笔者自身经验以及对部分外语专业本科生的初步访谈情况,作出如下假设:
(1)外语专业本科生对自身专业素质评估集中在“不强”“不太强”和“不知道”的区间。
(2)语言基本能力方面,写作、口语两项的评估要低于听力、阅读。
3.问卷设计。经过笔者对“国标”相关文献的阅读与思考,最终将问卷划分为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板块,以翻译为例的语言运用能力板块和文学赏析能力板块。每个板块设置2~3个问题,既包括学生对这一能力板块能力的自我评价,也探究部分能力现状中的不足之处。其中,除探究现状中不足的题目设置了不定数量的多个选项外,其余能力评估题目均采用李克特量表的形式,即可选答案均为五个选项并赋值,选项对能力的评估依次递增,如“A=非常不同意”,“B=不同意”,“C=不知道”,“D=同意”,“E=非常同意”。
4.调查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203名外语专业本科生,来自北京、河南、浙江、四川等多个省市,样本随机。
三、研究结果
本问卷一共分为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探究语言基本能力现状(听、说、读、写);第二部分以翻译能力为切入点,探究语言运用能力现状;第三部分针对文学赏析能力。三个部分均是对“国标”要求的细化,既有综合评价也有细节把握,以下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1.语言基本能力认知现状。在对自身语言能力的综合评价上,评分处于1~3(对应选项分别为“不强”“不太强”“不知道”)的调查对象占总数的81.28%,符合假设(1)。
听力方面,综合评价上调查对象集中分布的区间为“不太强”(46.8%)和“强”(25.12%)。细节把握上(即清楚理解听力材料的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等)调查对象集中分布的区间为“同意”(40.89%)和“不同意”(29.06%)。听力理解上的困难,以“语速太快”“平时练习太少”“缺乏背景知识”最为突出(见表2)。
由此可知,外语专业本科生对自身听力能力较为不自信,且由于缺乏练习和相应的知识扩充,无法适应语速较快的原生语料。
口语方面,综合评价上调查对象集中分布的区间为“不强”(22.66%)、“不太强”(40.39%)和“强”(22.66%)。细节把握上,能较为实现日常交谈的调查对象占大多数(63.05%),但涉及专业知识的有效交谈,调查对象则集中分布在1~2分的区间。口语表达上的困难,以“找不到想要表达的词汇”“讲得不流利”“缺乏深谈的能力”最为突出(见表3)。
由此可知,外语专业本科生对自身口语能力较为不自信,日常交谈比专业交谈表达上更为流利。造成口语表达困难的原因来源于交流的意愿和词汇的储备,而词汇的欠缺会进一步遏制口语交流的信心,导致不愿深谈和表达卡壳。
閱读方面,综合评价上调查对象集中分布的区间为“不太强”(46.31%)和“强”(28.57%)。细节把握上,能清楚理解文章传递的信息、观点、情感的调查对象占绝大多数(60.60%),且根据上下文或构词法推断生词含义也表现良好(4~5分的调查对象占总数的72.91%)。阅读难点主要体现在“生词太多”“平时的阅读练习太少”“缺乏背景知识”(见表4)。
由此可知,外语专业本科生对自身阅读能力较为不自信,但掌握了推断生词含义的基本方法且成效尚可。阅读难点方面,以缺乏背景知识最为突出。笔者推断背景知识的缺乏导致对生词的掌握不够,再加上平时针对性练习欠缺,造成了阅读能力自我认知较低的现状。
写作方面,综合评价上调查对象集中分布的区间为“不高”(21.67%)和“不太高”(56.16%)。细节把握上,69.46%的调查对象表示中式思维对外文写作仍旧有影响。写作难点主要体现在“常常找不到想要表达的词汇”“词语的搭配拿不准”“文章会有逻辑连贯的问题”由此可知,外语专业本科生受中式思维影响明显,导致了文章逻辑连贯度欠缺的问题。同时,词汇储备和词义区分的不足更是加大了输出难度,导致了写作能力自我认知较低的现状。
结合上述数据,经过横向对比可发现,听力和阅读的平均分数以及集中分布区间优于写作和口语,符合假设2。
2. 语言运用能力认知现状(以翻译为例)。翻译能力是外语专业本科生专业素养的直接体现,其高低也是评估外语人才的重要标准。翻译的过程,本质是双语转换并根据一定策略进行文体或文本调整,最后加以评估和修改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知识、文本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语料的处理策略均会被集中应用(文军,2004)。因而,翻译是语言运用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选择翻译能力进行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估具有研究意义。
在翻译能力的综合评价方面,调查对象集中分布的区间为“不太高”(45.81%)和“不知道”(25.62%)。翻译难点方面,英译汉以“缺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缺乏英译汉的翻译技巧”最为突出,汉译英则以不知道具体用词和“不知道什么是地道的英语”最为突出。
由此可知,英译汉与汉译英难点认知存在差异。英译汉方面需要着重补充的是背景知识和翻译技巧,而汉译英方面则需要对词汇量储备、译文评估方面进行针对性提高。综上,以翻译为例的语言运用能力调查结果,与上文语言基本能力得到的研究结论,在外语专业本科生词汇量和背景知识的现状上保持高度一致。
3. 文学赏析能力认知现状。根据“国标”对于文学赏析能力的定义,即“能理解外语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能欣赏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特点、风格和语言艺术;能对文学作品进行评论”,本研究设置了三个问题,分别是主题思想和内容理解、写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分析和文学赏析难点。
外语专业本科生文学赏析能力自我认知较低,不同体裁文学作品写作风格和语言艺术分析能力还有待加强,文学赏析难点在于文化背景差异、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生词太多。比较高级的阅读体验要求学生基本了解作品的社会及语言文化背景,通过大量的阅读体会,从初级的语言学习上升到对作品语言文字艺术手法的欣赏(田鑫,2011)。结合调查结果可推断,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外语专业本科生无法真正将自我代入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中去,再加以词汇量储备不足,进而无法得到满意的阅读体验,最终形成了文学赏析能力认知较低、分析能力自我感觉较差的现状。
四、结论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1.“国标”视角下外语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现状认知是什么?2.在语言教学中,应当重视现状中的哪些不足,使外语人才的培养能够达到“国标”所要求的培养目标?
调查研究发现,“国标”视角下的几大能力,外语专业本科生自我认知均较低,评分集中分布在1~3分的区间,平均数除跨文化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外均低于中间值2.5。并且,听力和阅读的评估明显优于口语和写作。目前现状中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词汇储备和词义区分不够、背景知识欠缺、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明显、练习量少和部分能力(如翻译)普适性技巧的缺乏。因而,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1.充分提高授课效率,在引入部分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输出,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学习门槛;2.加大对词汇的补充和考察,不能局限于量同时也需专注质的提升;3.课后提高练习量,在实践中熟练各种技巧。
本研究对“国标”视角下外语专业本科生专业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然而对调查对象的专业、性别、年龄、学校未进行细致分类,且部分能力调查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加强。因此建议后续研究考虑学校、年龄、性别、专业等变量,也对“国标”下的能力划分做进一步深入探讨,从而提高此类研究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仲伟合,蒋洪新.无用与大用——从《国标》谈英语学科定位与建设[J].中国外语,2015(2).
[2]王立非,葛海玲.我國英语类专业的素质、知识、能力共核及差异:国家标准解读[J].外语界,2015(5):2-9.
[3]夏云宏.基于新国标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3):144-147.
[4]文军.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J].上海翻译,2004(3):1-5.
[5]田鑫.大学英美文学赏析中多模态教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5):178-178.
猜你喜欢
杂志排行
校园英语·月末的其它文章
- 基于新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信息化课堂活动设计
- 简评丹尼尔·吉尔的精力分配模式
- A Survey Repor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Business English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Dance Teaching Repertoire
- Bringing Caring into Our Education: A Perspective of Care Ethics
- Problems Analysis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raining in English Business Major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