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

2019-09-10吕碧英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90期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韵律诵读

吕碧英

【摘要】古诗文作为抽象性强、不易理解的学科内容,常常使学生遇到困难,同时也引起教师的烦恼。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文教学的实践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诵读;韵律;情景;意境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思维逻辑方面虽然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尚不成熟,在学习含蓄、抽象的古诗文时,依然在领悟其内涵方面存在一些障碍。据此,教师可以通过细化策略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古诗文,结合古诗文韵律、意境、背景和体系四大要素来深入开展教学。笔者认为,高年级的古诗文教学可以参考如下四种策略。

一、反复诵读,体验韵律之美

韵律美是古诗文最明显的特点之一,规则的押韵、工整的对仗让古诗文韵律和谐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反复诵读中,学生可以感触到古诗的韵律之美,进而为整首诗的理解奠定基础。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诵读环节,努力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古诗文之美。

比如,《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韵律和谐、声调抑扬顿挫,句意也较为容易理解,适合反复诵读。因此,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首诗时,笔者分配了大量时间给学生诵读。首先,让学生初步读这首诗,把它读熟并划分句子的节奏,这个步骤可以促进学生对诗的初步理解;其次,笔者给大家播放了朗读录音,一共播放了三遍,其中前两遍播放的时候要求学生在心里默默跟读,体会范读录音中的节奏、语气和诵读情感,第三遍播放录音时学生可以大声地跟读并模仿范读录音,自己摸索诵读的感觉。跟读过后,学生对情感的把握便有了一定的进步,通过情感的把握,就可以感知作者整首诗表达的心情如何、气氛如何,再结合对情感的理解,对诗句内涵的体会也会随之深入。待录音播放完毕后,笔者又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试着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大家都开始专心致志地读起来。然后笔者随机叫了几名学生来给大家朗诵这首诗,并让其余的同学试着分析他们朗读的优缺点,在互评中,学生对古诗的韵律和诵读技巧把握地更加到位了。最后由笔者给学生们进行了再次范读,为这首诗的诵读环节做了结尾的工作。在讲《长相思》这首诗时,笔者使用同样的方法,给学生的诵读留出了很多时间。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切实体会到诗中的韵律、声调的美感,还可以对古诗的内涵产生初步的感知,一举两得。

二、情景交融,感受意境之美

意境美是古诗词的第二大美感,古诗文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景物描写,从而以景衬托情感,使整首诗情景交融,充分表露出意境之美。因此,教师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应该重视对景物的分析,使学生置身于诗歌营造的情景中,有利于深入理解其内涵。

比如,白朴的《天净沙·秋》这首诗,全诗五句话每句都蕴含了景物的描写,通过景物塑造了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从而抒发了由冷寂惆怅到开朗、憧憬的情怀。讲授这首诗时,待学生能够感情充沛地诵读它后,笔者便开始了对这首诗的情景分析。首先,笔者让学生找出这首诗中的所有景物,要求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小细节。大家找到了“孤村、落日、晚霞、烟、树、寒鸦、飞鸿”等十二种景物;其次,让学生找出每一种景物的形容词,透视这些形容词下的景物特点;再次,让学生拿出画纸和彩笔,将诗中描绘的景象画下来,而笔者则在一旁观察大家的绘画过程。笔者发现通过对景物的分析,学生都可以画出这样的景象:日落西山、晚霞消散,余晖映照下的村落里,青烟袅袅,古藤老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远处一只大雁飞掠而过。外景山清水秀,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和金黄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大家的彩笔为这幅画面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领略这首诗的意境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笔者让学生看着自己的画作,然后给大家朗诵了这首诗,一来同学们可以核对自己描绘的景物是否齐全;二来可以通过视、听两方面的刺激深入感知诗的意境。大家在绘画和听范读的过程中,都发现了诗前后两部分的鲜明对比,进而感受到了这两部分在意境、情感和作者心境方面的不同。通过“景”来反馈“情”,让学生很快体验到了诗的意境美,同时也是学生顺利理解诗句的保障。

三、结合背景,分析内在情感

古诗文的创作背景是理解诗句的关键要素,它反映了诗人们的写作初衷、奠定了古诗的创作基调,同时还会与诗句相互呼应。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紧密结合古诗的背景材料,以此来促使学生更全面、透彻地理解古诗文。

比如,在带领学生们学习《七步诗》时,笔者先让学生读熟整首诗,然后给学生介绍了此诗的背景资料,包括作者曹植其人和轶事、曹植与曹丕的关系,还重点介绍了《七步诗》的小故事:曹丕嫉妒弟弟的聪慧和文才,在父亲去世、自己坐上皇帝的宝座后想要找机会治罪曹植,于是命他在殿上走七步的时间做出一首诗,否则就要治他的罪,于是《七步诗》这在这种情况下被创作出来了。这些背景资料丰富且充满趣味性,学生们都听得津津有味,不仅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状况,同时也对曹氏父子产生了好奇。介绍过背景材料后,我让同学们先试着自己分析诗句的含义,大家都能够有效提炼出背景材料反映的信息,看出了作者曹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同时初步感受到了曹植对哥哥和封建集团内部斗争的强烈不满。背景的渗透,让学生更快速、深入地领略了诗歌的情感。

再比如学习《泊船瓜洲》这首诗时,笔者依然为学生补充了它的写作背景:其一,作者王安石写诗时已经年过半百、对政治心灰意懒,并且历经了两次罢相的惨痛遭遇,又要重新登上政治舞台;其二,钟山是王安石的故乡,他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结合背景,学生很快就捕捉到诗句字里行间反映出的思乡之情和对诗人重返仕途的态度。重要的背景资料让学生更能体会诗人作诗的心意,同时让学生理解、分析詩句的过程简化了不少,将背景融合情感分析,其效果可见一斑。

四、对比延伸,建立知识体系

教师还可以在古诗文的教学中时常加入一些拓展延伸的内容,比如,把同类诗或者同一作者的诗汇聚一起,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透析古诗文的特质,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形成知识的体系。

比如,在讲授辛弃疾的田园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时,对全诗进行了分析与整合之后,笔者在黑板上写出了《清平乐·村居》,这是学生之前学过的,同样是辛弃疾作的田园诗,笔者还写出了辛弃疾其他两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和《鹧鸪天》,然后带领学生对本课这首诗和黑板上的三首诗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辛弃疾田园诗善用比兴手法和想象的作诗特点,归纳了他常用的写作手法。在赏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扩展了眼界,了解到了辛弃疾其人、其诗,还初步建立了对大诗人辛弃疾写作特点和他的田园诗的知识体系。这样的方法,不仅充实、丰富了课堂内容,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增添了动力和活力,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将古诗词的教学划分层次,有步骤、有策略地组织教学,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来体验其韵律之美、注重景物描写分析来促使学生感受其意境之美、结合背景材料帮助学生分析其内在情感以及对比延伸的学习来引导学生建立古诗文的知识体系。以上是笔者关于古诗文教学总结的四种有效策略,未来会更加潜心钻研教材,大胆创新教法,时常反思并总结经验,争取把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林顺达.打破古今屏障,探析诗词精髓——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教学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7(31).

[2]陈美丽.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才智,2017(06).

[3]李大娟.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探析[J].基础教育科研,2015(16).

猜你喜欢

古诗文教学韵律诵读
书的国度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偶感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