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育从优化教学管理开始
2019-09-10蔡国胜
蔡国胜
【摘要】优质教育与素质教育类似,其本质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作为学校,必须不断优化教学管理才有可能实现优质教育,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四点做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优质教育;优化教学管理
一、优化教师队伍
1.抓聘任关。教师的聘任是优化教师队伍的第一关。凡是到我校应聘的教师必须专业对口、条件达标,完成笔试、进行备课、说课、公开试教、复试面谈等环节,择优录取,选择最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师。
2.抓岗训关。对新教师实施岗训是优化教师队伍的第一课。集中学习教育法规政策和职业道德要求,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分部、分级、分科学习学校相关制度,做到有针对性,时效性,让每一位新教师提前熟悉学校要求,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抓发展关。教师的发展是优化教师队伍的关键。只有教师在素质上、专业水平上、技能水平上等方面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学校才能越办越好。基于这点,学校采用结对成长(方法:灵活组对、建成长册、结对考核)、读书论坛(方法:读书交流、主题论坛)、课题研究(方法:校内小课题研究、镇级课题研究)、增岗培优(方法:通过拟定岗位竞聘实施办法→自愿申请→资格审核→现场答辩→民主测评→行政评议→正式受聘一整套过程来发现人才、检验人才、培养人才、善用人才)四轮驱动成就教师,推动学校更高水平发展。
二、优化教师分工
1.专业对口。学校坚决落实各学科教师按专业任课,做到教师熟行管行、学用互助、专业发展,发挥教师能力水平的最大化。
2.年级把关。把好教师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结合师情,学校落实级级有领头人、科科有引路人的任课体制,保证级级有效衔接、科科均衡发展。
3.离任衔接。民办学校的教师离任是常态。学校向来重视教师的填补工作,打破“走一个招一个”“一个萝卜一个坑”的习惯性做法,一定要考虑任职教师与离职教师的全面水平比较,全力做到平衡或力争新补的教师要强一些,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不因教师的流动影响到家长或社会对学校的信任度。
三、优化课程体系
1.落实国家课程。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统编课程总表,要求教师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杜绝挪用、挤占课程现象,纳入教师月考核,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深入培养课程核心素养:语文—表达、数学—逻辑、英语—运用、品德—育人、科学—创新、体育—意志、艺术—审美、信息—实践。
2.创新“配方”课程。优质教育就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依靠课程,落实课程,做到国家课程为主,“配方”课程为辅,“配方”课程就是从以前的第二课堂升级得来,普及面广,参与人多。学校现在的“配方”课程有:“开放式”德育课程、剪纸艺术课程、小学生晨读和阅读、初中生晨读和午读、中小学生写字课程等。
四、优化教学活动
1.落实教学制度。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学校的工作就无从下手,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学校要重视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规范、科学、民主、高效的管理体系。近几年,洋洋人初心不改,追求卓越,并造就出学校可行且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养成评价制度》《教师月考核实施细则》等,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有序开展,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并逐渐形成学校教学精细化管理体系。
2.规范教学流程。教学流程主要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测试等五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归纳出教学质量五个环节的关系:备课是关键,上课是核心,作业批改是抓手,课后辅导是保障,测试考核是手段。我们结合校情,通过落实“五抓”,对教学行为进行监控。
①抓课前准备。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到“六备、六明确”(备目标,明确课程的内容;备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备学生,明确学生学习的基础和能力;备核心素养,明确要达成的核心素养目标;备教学用具,明确师生要准备的用具;备教学参考信息,明确借鉴的助教信息),并落实“发展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激趣—引导—合作—发展);②抓授课过程。课堂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教学运转的核心,也是学生知识获取、智力发展、能力增长的重要途径。我们在提高课堂效率上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三要”和“五技能”。三要:一要多读(如语文课堂不同形式地读至少10分钟),二要精讲(讲究课堂效率),三要精练(每节课学生课堂练习不少于15分钟)。五技能:导入技能、讲授技能、提问技能、总结技能、板书技能。具体实施时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处理好“創新”与“双基”的关系;处理好“教学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处理好“生动活泼”与“严格要求”的关系;处理好“竞争”与“互助”的关系;③抓作业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我们要求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应做到精心布置,从学生的作业内容、作业份量、作业形式、作业要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规范批改,教师批改作业要做到及时准确,不使用“x”,必须用鼓励性评语或用等级评价等多种形式对作业进行评价,严格执行错题订正;④抓课后辅导。课后辅导是教师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高质量做好学生培优补差工作,有计划、有记载、有验收,做到培优要定时,补差要即时,引导教师对学困生的辅导要做到耐心而细致,努力使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进步的喜悦;⑤抓教后评估。质量检测能有效反馈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教学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准确调整教学策略。
3.重视教学交流。教学研讨是为教学服务的,我们倡导新课改教学理念,围绕有效课堂,开展“四课”活动。
①教师上达标课。我们要求人人上好一节达标课,做到“六达标”,即教案达标,语言达标,重难点达标,板书达标,作业达标,反思达标;②教师上展示课。我们要求学科组围绕学期教学教研要点安排每位教师都要上展示课,展示课做到“四个体现”,即体现新课改理念,体现学校教学特色,体现学科特点,体现自我教学风格;③教师“推”精品课。我们以学科组为单位,每学期推选1-2名教师代表上精品课。学科组集体备课,经过讨论精心设计而成。围绕精品课,开展“三交流”,即交流课堂教学,教学设计,交流对精品课的评价;④教师“亮”开放课。学校组织开展“教学开放日”“同课异构”“结对帮扶”等开放课,开放课要求展现“六亮”,即仪表亮,言语亮,板书亮,读书亮,发言亮,写字亮。
学校“四课”活动的开展,展现了课堂的多样性,亮出了学生的个性,提高了教师的素养,形成用新课改的理念引领常规教学。
大量的研究已表明,教师的素质和学校的课程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学生综合素养的高低与学校的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其效果来看,优质教育一定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个性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看到这些发展方向,也可看出学校的教学是多么的重要。优质教育从其目标追求来说,那就是真正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社会培养好公民,人生的核心素养也是从学校的教学中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