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福民:投资与艺术的纠缠人生

2019-09-10俞赵杰

陆家嘴 2019年9期
关键词:灵魂人生艺术

俞赵杰

在2019复旦大学EMBA人文盛典上,源星资本董事长卓福民以“投资与艺术的纠缠人生”为题发表演讲,阐述商道与人文密不可分的关系,引导大家思考商业社会的处世之道,亦展现复旦大学EMBA所践行“商道人文”双线并行的教育理念。

卓福民现在身上的标签是风险投资家,在做投资之前,17岁做学徒,当了八年工人;人生的第二个八年,25岁当工厂领导,管几百人的工厂;第三个八年,调到上海市政府体改委,做了八年政府官员;第四个八年,被派到香港,在上实待了八年。第五个八年,有生以来第一次没有听组织的安排,离开体制专注创投,跃入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到现在已是第六个八年了。

在风险投资家之外,卓福民还有着另外一个标签——艺术家,于他而言,人生是“投资与艺术的纠缠”。量子力学有个概念叫量子纠缠,讲多个粒子相互作用以后,其个性无法描述,必须通过一个整體来描述它的性质,称为量子纠缠,爱因斯坦1935年提出,直到最近英国的物理学家首次拍到了量子纠缠的照片。举例来说,一个电子和另一个电子以相同的速率向相反方向移动,哪怕相隔遥远,仍然具有关联性。

卓福民的投资人生和艺术人生就是这样纠缠在一起,让他的人生更加精采。不少人会说他是被投资耽误的艺术家,而他认为人生应该有多种角色,各个角色不要自我屏蔽,而要让它们尽情释放出来。

第一层境界:画为心声,境由心造

1976年刚刚粉碎“四人帮”,上海美协举办“双庆”美展,卓福民当时还是工人,花了几个晚上画了这幅水粉画《欢庆》,风格上仍有“文革”的影子,工农兵唱主角,红光亮放光彩。

水粉画《慈爱》也是1976年的作品。作品着重刻画人物内心,如果把人脸遮住只看上半部,眼睛非常慈祥,但是你把眼睛蒙掉,就会发现嘴唇的表情又非常坚毅。

这幅画背后有故事,当年卓福民在工厂的师兄比他大一岁,他的父亲是一个老干部,“文革”中受迫害跳楼,他的母亲一个人带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把他们拉扯大,作为母亲的慈爱和坚毅在这幅人物肖像画作品中充分地表现出来。师兄每次展出看到这幅作品就流泪,因为他的母亲不在人世了。

油画作品《磐石》,跟钱世政老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曾担任上海实业控股集团副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也有点关系,他1997年到香港,卓福民1995年到香港,两人曾经都在上实工作。1996年上实控股在香港上市,股价一直非常坚挺,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临,股价从将近60港元一下子跌到9元多,卓福民作为上实控股的CEO心急如焚。

卓福民办公室有两个屏幕,一个看股票,一个看邮件,压力非常大。当时能够调用的最大一笔资金是几千万港币,集团大股东想支撑一下股票,几千万下去几秒钟就没了,后来就不敢继续投下去,那时几乎每晚都睡不着觉。

一天晚上,卓福民做了一个梦,梦中跳出了四个字“坚如磐石”,梦中的画面很像南非好望角,印度洋和大西洋,一个暖流一个冷流,冷暖交流之处巨浪滔天,而磐石却坚不可摧。后来他用几个周末在香港画出了这个场景,起名就叫《磐石》。

2011年生日派对时,他把这幅画拿出来做第一次公益拍卖,有一家机构买了过去,这家机构就叫磐石资本。而后一发不可收,他的艺术品,包括绘画、摄影作品至今已拍卖所得数百万元,悉数捐给了上海慈善基金会下属的卓然专项基金等。

到了1999年,金融风暴慢慢开始平息,当时的特首董建华提出香港要搞创业板和中药港,上实把上海家化和刚刚收购不久的正大青春宝药业打包,仅花了两个半月分拆上市成功,股票代码8018,卓福民的心情大靓,利用周末画了水彩画,叫《云开雾散》。

第二层境界:观宏察微、灵魂修炼

“观宏察微”是卓福民的座右铭,人生视野能不能提到一定的高度,就看能否深刻理解“观宏察微”,这第二层境界里面要讲三个度:第一,视野要有宽度;第二,事业要有深度;第三,坚持要有长度。

摄影作品《黄金眼》在去年浙江和上海企业家联合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摄影展闭幕式上,最后一分钟落槌,这幅1.8米尺幅的独版作品,拍得了6.8万,全部捐出。

整个画面像太极八卦图,当卓福民在上海中心的顶楼上拍这张照片的时候,视野无比宽阔,最远可以看到虹桥机场,看到飞机在起降,那个时候的心胸、格局、感觉、想象是不一样的。一件艺术作品可体现视野的宽广度。

摄影作品《万马蹄如骤雨来》,在内蒙古拍的,当时卓福民背着几公斤重的照相器材,爬到一个山头上架了三脚架往下俯拍,这个角度是别人所没有的,所以也给了大家不一样的纵深感。面对这张照片任何的解读似乎都没有必要,这就是视觉的艺术,在这幅作品前,会感受到像大将军率领千军万马冲锋陷阵,全身热血沸腾、血脉偾张的感觉。

前面三个度中关键的一个度是坚持的长度,坚持的长度来源于人,所以商道即人道。

人生会遇到哪几种人呢?卓福民认为首先是三种人,亲人、友人和贵人,卓福民人生的每一个八年都曾经遇到过贵人。除此以外还有一种人——敌人,或者说是你的对手,没有对手的仗是没办法打的,没有敌人的战场不成为战场。对人的了解,对人心的剖析,是投资中最为重要的功课。

从艺术的角度怎么来看人?《工会干部》是卓福民过去画的素描人像,先来看看眼睛。同样的方法,遮起眼睛来看,每个人眼睛不一样,特别突出眼睛,为什么?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一定程度可以看到一个人的灵魂。

卓福民认为,投资讲究三个道,一个叫赛道,一个叫赛车,一个是赛车手。最重要的是赛车手,其核心人物更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就看“灵魂”能走多远。投资前读懂“灵魂”人物的心;投资后走入“灵魂”人物的心,是投资人要修炼的。所以做投资的时候需要关注这个企业的灵魂人物是谁,像阿里巴巴,尽管马云退休了,灵魂人物还是马云,腾讯还是马化腾,百度还是李彦宏。

他舉了一个例子,上实曾经投过一家叫正大青春宝药业的公司,是亚洲金融风暴时从正大集团手里收购过来的,既缓解了正大集团的金融危机,也让上实收购到了一个优质资产。

正大青春宝的老总很有名叫冯根生,胡庆余堂的关门弟子,这个人的作风就像一个将军,说一不二。上实第一次和他接触很顺利,尽职调查时什么问题都没有,但是真正快结束的时候,把老人家请到香港跟他对接,按照上市公司的规范要求,财务报告怎么报,风控怎么做,对外信息披露怎么按照规矩来等,一个多小时下来香港的员工讲完以后,老人家“啪”一拍桌子生气了。

他说,原来正大集团跟他们讲,上实控股公司是借钱给他们,上实并没有拿到股权,仅是一个债权人,没想到上实变成控股方,拿了55%的股权;第二,“你们说了一大堆的东西,你们凭什么这样管我?哪些可以说,哪些不可以说,要你们告诉我吗?肯定不是。”

同事们面面相觑,没看过这种阵势。这种情况下卓福民反而读懂了他,卓福民讲了几句话:“第一,我听你讲,当时为什么引进正大集团?为了转换经营机制;第二,我们早就说清楚是收购股权;第三,你的担心无非是认为上实是一个纯国企,一旦控股又回到国企旧机制,实际上今天讲的所有内容都是为了转换经营机制,都是为了跟国际接轨。”

讲完以后他就没什么可说的了。第二天再次交流,卓福民解释了为什么来收购正大青春宝,如果不收购,可能被某个国际炒家收购了,你不要说转换经营机制,自己的本都可能没有了。

所以老人家放心了,在以后卓福民担任正大青春宝药业董事长期间相处得非常愉快,因为卓福民读懂了他的心,后来又走入了他的心。

第三层境界:自由放飞,释放心灵

油画《沧海之光》是2002年画,旁边的散文诗是卓福民自己写的,2002年他离开了体制,放弃了所有国企相关的待遇,就像散文诗中描写的:深邃的蓝/看不见底/风云漫卷/暗流涌动/前路漫漫/远方天际/几抹亮色/正在顽强/跃动/一片暖红/若隐若现/昭示了/绚丽明天。

2012年,创业投资行业正好是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的行业。那个时候风险投资刚刚开始兴起,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什么叫风险投资。在真正投身创投事业后,随着越来越多地跟创业者打交道时,卓福民在多个方面深度地观察了人生百态,也对艺术和现实世界有了“对立统一”的崭新认识。在业余时间,卓福民画了一组哲思系列的丙烯画,起名为冷静的激情、理智的感性、聚焦的发散。

《冰与火》,卓福民在新疆火焰山下,发现附近地下的坎儿井的水来自天山的雪水,又有一处绿洲叫葡萄沟,冰与火奇妙地融合在一起。

《柔与刚》,是在澳洲的大堡礁高空,观察清澈见底的海面,细浪拍打礁石,形成柔与刚的对立画面。

《幻与实》则是在邮轮上观测到奇幻天象获得的启示。

投资就是理性思维、定量判断和感性思维、定性决策的融合,投资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

油画《轮回》,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

《芳草萋萋树影依》是一幅摄影作品,不是中国画,用古典银盐工艺把作品做在宣纸上,再用水墨进行二次创作,为“影像跨界及瞬间艺术唯一性”探索的成果,使摄影本身的可复制性转化为艺术作品的唯一性。

艺术于卓福民而言,是厮杀正酣的热血战场,舔血疗伤的深山隐居,时刻回归的平静港湾,虚拟现实的冥想空间,一旦追求,终身相随!

猜你喜欢

灵魂人生艺术
牛,也有高贵的灵魂
没有烧烤的夏天,没有灵魂
人生中的某一天
纸的艺术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灵魂树 等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独一无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