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捕食也玩“高科技”
2019-09-10佚名
佚名
自然界中,动物们捕食各有妙招,有的靠凶猛,例如豹子、鲨鱼;有的靠出其不意,例如蜥蜴、猫;有的靠麻痹猎物,以小胜大,例如蚊子、鳗鱼……但是有些动物则会使用高科技,它们的捕食手段之高,连人类都为之叹服。
锤头鲨的“电磁探测器”
大海中有一种小鱼叫隆头鱼,为了保证自己睡觉时的安全,它会钻到海底的沙层底下,并且钻的时候还不留痕迹,从外面根本看不出它呆在哪儿。
研究人员有幸在海底拍到了这样有趣的场景:小鱼把自己隐藏好之后,一只鲨鱼游了过来。这是一只夏威夷锤头鲨。只见鲨鱼在小鱼隐藏的地点附近不停盘旋转圈,之后用它的下颚准确地把小鱼——它的猎物掘了出来,倒霉的小鱼也许还在睡梦中就丢了性命。
我们人的眼睛都看不出小鱼埋藏的地点,其他食肉鱼也找不到小鱼,为什么夏威夷锤头鲨这么牛?难道它具有超感觉?
没错,锤头鲨具有能够探测猎物电磁场的敏锐能力。生物都有电磁场,这种电磁场非常微弱,一般情况下,其他生物感知不到,但是锤头鲨就可以。因为在鲨鱼的上嘴唇,有很多黑色的点,看上去像是胡子茬,这些“胡子茬”与鲨鱼的一簇对电磁场异常敏感的神经相连,形成了“电磁探测器”,能够探测猎物发出的电磁场。于是通过“胡子茬”的探测,鲨鱼很快就发现了小鱼隐藏的地点,甚至能够准确知道小鱼钻入海底的深度。
由于海底和周围含盐的海水是导电和导磁的,猎物的电磁场随时都会被海水的流动所干扰。即使在这样的干扰下,鲨鱼还能够准确探知到小鱼,这说明鲨鱼不但有这种电磁探测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相当智能。
蟒蛇的“红外探测仪”
漆黑的夜晚,野地里传来了“簌簌”的蛇游动的声音,接着就是耗子的惨叫声。原来一只饥饿的耗子在夜里悄悄出来找食吃,却被一条不知从哪儿冒出的蟒蛇吞入腹中。在这漆黑的夜幕中,蟒蛇怎么会看到或听到踮着脚走的小耗子呢?
让我们想不到的是,蟒蛇的视力其实很差,蟒蛇的听觉也不够灵敏,蟒蛇的嗅觉也不值一提。但是,蟒蛇有它的绝招,那就是——“红外探测仪”!
人类为了在夜间探查敌情,发明出了红外探测仪,即使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只要有大一点儿的生物进入探测仪的视野,都可以被看到。而让人类汗颜的是,蟒蛇一直就在使用“红外探测仪”,而且蟒蛇无论在白天和夜间都靠它。它位于蟒蛇的眼睛和鼻孔之间,看上去像是凹陷的小坑,上面覆盖着一层膜,只要是能够散发热量的生物,它都可以探测到,也就是说它能够敏锐探视到生物辐射的红外线。因此即使蟒蛇视力很差,仍然可以快速准确地捕捉到猎物。蟒蛇头的两侧各有一个这种“红外探测仪”,这两个小坑就像蟒蛇的两只红外眼睛一样,可以看到立体的图像。
在漆黑的夜晚,不论多么狡猾的动物,只要是活的,就会有热量,所以都逃不过蟒蛇的“红外探测仪”。
锦冠蜘蛛的“传感装置”
在纳米比亚的沙漠中,黄沙漫天飞舞。在稍有生机的沙地上,你会看见一些特殊的图案,图案不大,是用七八块鹅卵石构成的,这些鹅卵石都是清一色的石英石块。一只蚂蚁进来了,蚂蚁太矮了,根本不知道这儿是石块构成的图案,更不知这儿是不可涉入的“雷区”。蚂蚁不小心碰到了一块鹅卵石,一只蜘蛛就会快速爬过来,并迅速捉住还没有明白过来的蚂蚁。
原来这特殊图案是锦冠蜘蛛的神秘“傳感装置”,这些石块都是蜘蛛精心挑选的石英,大小是蜘蛛体重的两倍,蜘蛛把它们排在自己的洞口周围。并把洞口其它非石英的石块清理干净。然后在这些石英块之间扯上蛛丝,于是这些石块就被蛛丝连结了起来。
平时蜘蛛在自己洞中的蛛网上休息,一旦有猎物撞进传感装置所散布的区域,触动石英,石英的振动就沿着蛛丝传递给下一个石英块。要知道石英有一个非常好的属性,就是可以不走样地传递振动,而其他物体一般都会使振动减弱。就这样,石英会通过蛛丝毫无保留地把振动信息传递给蜘蛛。洞中的蜘蛛通过蛛丝的振动,就可以判断有猎物上钩了。聪明的蜘蛛利用石英和蛛丝传递来的振动,可以分辨出振动是风吹、猎物,还是其它捕食者。
在黄沙飞舞的沙漠里,蜘蛛无法在外面结网,因为大风夹杂着沙石会把蛛网扯得七零八落。于是沙漠中生活的锦冠蜘蛛布置了这种巧妙的传感装置,一根蛛丝被风吹断的机会很小,因为蛛丝面直径太小,且很柔韧。不过,也正是由于一根蛛丝的直径小,撞见猎物的机会也小得可怜,用这么细的一根蛛丝“守株待兔”,蜘蛛恐怕得饿死。于是,聪明的锦冠蜘蛛用蛛丝搭上石英,巧妙地制造了足够大的传感装置。
值得感叹的是,数百万年以来,锦冠蜘蛛就懂得,石英具有不失真地传输微弱振动的性质,而人类发现石英的这一性质才是近百年前的事情。就这一手高科技,就够人类佩服的。
(郭旺启摘自微信公众号“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