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提示语, 活灵活现写对话
2019-09-10王亚芬
王亚芬
同学们,你在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总觉得写得不够生动?其实,细细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就会发现,主要原因是缺少了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你一言,我一语,在你来我往之间,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还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人物独特的个性哦!人物勤开口,内容自然丰富,好文章也就水到渠成了。
习作小贴士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先来读一读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段文字,想一想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周晔在写这段和伯父讨论碰壁问题时使用了很多提示语。语段中表明这句话是“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就是提示语。提示语中的修饰词语是对人物动作或神态的描写。
提示语还有不同的形式呢,你找出来了吗?
习作助力站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巧妙地写好提示语,让它们成为人物对话的“左膀右臂”呢?这里有三个小妙招哦!
妙招一:“说”前锦上添花
1.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2.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3.商人忿忿地说:“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要不,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
4.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干吗生气呢,听我说嘛。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
上面四句话的提示语中都有“说”字,并且在“说”的前面加上了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语(画下划线部分),我们就能想象人物的表情,感受人物的心情,对话也变得生动起来。
妙招二:让“说”不见踪影
1.小侠女打开了话匣子:“说!来者何人!竟如此大胆!不说,格杀勿论!……”
2.“谢谢你的陪伴与鼓励,让我重拾自信!”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3.东东冷笑了几声:“想从我这里得到一点消息,没门儿!”
4.小红反咬一口:“要不是你推我,我又怎么会把你的笔踩坏?”
“说”的形式当然也可以千变万化,有时候甚至可以不用出现“说”字,而用其他的词语代替。这样一来,文章的语言形式更加丰富,对人物的刻画也更加深刻。咱们也来练一练!
妙招三:形式多样一起“说”
“糙米五块;谷三块。”米行里的先生有气无力地回答他们。
“什么!”旧毡帽朋友几乎不相信他们的耳朵,美满的希望突地一沉,大家都呆了。
“在六月,你们不是卖十三块吗?”
“十五块也卖过,不要说十三块。”
“哪里有跌得这样厉害的?”
“现在是什么時候,你们不知道吗?各处的米像潮水一样涌来,隔几天还要跌呢!”
“还是不要粜[tiào](卖的意思)的好。我们摇回去放在家里吧!”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激愤的话。
“嗤,”先生冷笑,“你们不粜,人家就饿死了吗?各地方多的是洋米洋面,头几批还没吃完,外洋大轮船又有几批运来。”
在一段对话描写中,变换提示语的位置能使文章富于变化,读来更是趣味盎然。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提示语进行分段,表现人物不同的个性。
习作小舞台
学习了三个小妙招以后,咱们也来小试身手,从下面两个内容中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也来写一段精彩的人物对话吧!咱们得开动小脑筋,运用不同的说话形式,尽量不要用“说”字哦!
内容一:做晚饭时,妈妈发现没有盐了,叫我去买。我正在看电视,不肯去。妈妈非要我去,我只好去了。
内容二: 有一次,表弟来我家做客,他把我最喜欢的玩具弄坏了。妈妈、表弟和我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一段对话。请你发挥一下想象力,把故事编写完整。
习作小达人
习作拓展园
亲爱的同学们,你读过剧本吗?我们在五年级的时候学习的课文《半截蜡烛》就是一篇精彩的剧本。在剧本中,人物的对话占据着重要位置。在人物台词的前面,作者还加上了一些提示表演的词语。这对我们的对话描写是很有价值的参考。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去找一些优秀的剧本作品来读一读,或者自己尝试着写剧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