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理性思考
2019-09-10严悦
严悦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又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首要内容。班主任在班级活动中要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一、基于使命担当的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认同
1.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小学立德树人的履职之“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2014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少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二是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年儿童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学校要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三是强调理想信念教育。习总书记指出,要从小学习立志。一个人可以有很多志向,但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们各种具体志向的底盘,也是人生的脊梁。
2.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之“魂”
立德树人对小学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至高的要求。理想信念教育既是小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确立了理想,人生就有了目标。有了理想,就有了动力;有了理想,就奔涌出力量;有了理想,就提出了要求;有了理想,就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无论是文化基础、社会发展还是自主参与,都渗透着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理想信念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完整人的必备素养。
3.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形成之“源”
自我概念是个体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综合的自我观。自我概念是一个有机的认知结构,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自我概念会对以后的学习成绩、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它的形成是青少年儿童社会化、人际化的重要方面,在形成过程中要注意班主任引导因素、社会文化背景因素、积极评价因素、人际交往因素等。
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发展潜力大、可塑性极强,自我概念形成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只有高度重视并合理运用,才能使青少年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作为班主任必须充分利用学校和班级这个育人场所,通过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协同育人、活動育人、实践育人,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养成教育。
二、基于现实问题解决的理想信念教育影响因素
1.网络时代的社会因素
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强、好胜、好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自我修养等方面都处在幼芽时期。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阶段的小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对于校内外热点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很高。由于自我概念的不稳定、自我控制力与判断力的缺乏,网络上不正确、不健康的舆论会迅速在小学生中形成网络舆情,不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他们理想信念会形成负面影响。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失真性、匿名性、快速传播等特点,家长和教师想对网络舆情进行导向非常困难。在网络环境中,很多小学生面对网络信息会出现错误的角色扮演,特别是在虚拟的网络游戏空间中言论为所欲为、肆无忌惮,责任感严重缺失。与此同时,小学生缺乏抵抗能力和筛选能力,一些激进观念与暴力语言便乘虚而入,导致他们道德意识的逐渐弱化甚至消失,进而产生消极、扭曲、负面的思想意识。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对小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行适切的引导和矫正,引导他们逐渐建立一套自身净化系统。
2.孩童中心的家庭因素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生活在无忧无虑、衣食富足的家庭里,除了有爸爸妈妈的疼爱外,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有的孩子养成了贪玩好耍、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惯,生活上只图舒适,缺乏目标;学习上懒惰,没有吃苦精神;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种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爱人爱自然的博爱精神。有的养尊处优,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甚至具有某种破坏欲和攻击欲。有的对人态度冷淡、缺少爱心,不关心别人,对长辈不够尊重、没有礼貌,这些孩子情绪波动大,想干啥就干啥。有的不顾及别人,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往往自私而不自立,任性而又懦弱,好强而缺乏意志,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有的缺少责任感,不热爱劳动,做事常常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特别是二胎时代的到来,孩子们的各种心理问题集中爆发,抗挫抗压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劳动合作能力等都有待关注。这就需要班主任运用正确的引导、科学的方法,创建良好的教育氛围,树立示范典型,用好家校沟通的平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3.传统定式的文化因素
现今社会的快节奏,使得学生的理想信念有向世俗化转变的倾向,但是又缺乏世俗化所要求的竞争意识、实力意识、机遇意识、合作意识,由此形成的是缺乏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的个人主义。传统的学校理想教育更擅长静态的概念定义,但是在个人行为和理想目标的过程联系和工具价值方面缺乏系统的教材、教法和教学体系准备,这样的教育可以应付考试,可以形成审美意义上的向往,但是不会成为真正的人生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是人们向往、追求和奋斗的根本目标。这就需要班主任协同科任老师团队,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并在常态的班级活动中,宣传正能量,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
三、基于自身特质的理想信念教育原则及目标
1.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原则
坚持生本性原则。以儿童本身的兴趣、能力、家庭为考量,科学细致地制定个体化的理想信念发展方向。考虑每一个儿童不同年龄和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兴趣和发展水平,为其提供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活动。
坚持适宜性原则。教书育人的基础是教师对每一个儿童的充分观察和了解。教育活动是多学科、多活动、全方位一体化互动学习的过程;教育过程是具体、真实的,是与儿童真实生活相关联的。
坚持发展性原则。社会的发展,对小学生提出了与其相匹配的集体信念和个体理想。儿童随着能力的不断发展,“真”兴趣也在反复确认和生活指导中形成。
2.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综观古今,凡是能够战胜艰难险阻,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都是有雄心壮志的人。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信念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指路明灯。只有把个人成才和人类的进步事业、祖国的前途联系在一起,生命才有价值。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成长时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积淀良好的道德品德,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对他们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应该确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我们的目标是要把社会追求的奋斗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内心信念,把学生的志向引导到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轨道上来,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我们小学生应树立的共同理想。
四、基于自我概念发展的理想信念教育策略
1.用主题教育树立理想信念
与时俱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根据最新的时政要求开展主题队会活动,引导学生把握时代脉搏,深化理想信念。比如,“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系列主题队会,结合小学生形象直观的思维特点,联系生活经验,把“中国梦”的教育内涵转化为儿童化的具体表达,综合运用正面教育、实践体验、社会观察等方式,通过集体队会、少先队活动课程、雏鹰假日小队等活动载体,发挥文化产品、电视媒体、新媒体的积极作用,重点开展好讲述中国故事、体验中国发展、讨论中国现象、畅想中国未来和“中国梦好少年”的争章活动,增进小学生对“中国梦”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引导学生们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为实现“中国梦”做好全面的准备。如今年9月13日是少先队的建队节,我们以少先队的名义,集合在火红的队旗下,庆祝少先队建队69周年。用儿童自己的方式,以一次庄严的仪式、一个快乐的节日、一份美好的情怀、一个朴素的心愿、一个成长的故事、一段嘹亮的宣言、一首成长之歌,表达“红领巾心向党”的幸福。
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在德育内容的呈现上要注重创新,不能局限于书本和单一地讲解。可以借助一些故事性的内容,更加深刻地传达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意义,来感化和点醒学生。故事是快速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爱国主义教育中运用故事,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让其形象地理解较为复杂的情感内容。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些相应的历史事件,来渲染故事情节的冲突与高潮。学生在教师的叙述下,热情高涨,情绪随着故事的进展起伏。最后,再对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信念进行总结,从而呼应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利用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体会祖国的神圣感。组织开展好爱国主义主题班队会,如结合“一二·九”爱国运动,进行诗歌朗诵欣赏;清明节期间通过“网上祭英烈”活动,引导小学生学习党史、国史和英模事迹,感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继承先烈遗志,弘扬优良传统。
2.用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理想信念
个人理想信念包括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琅琊路小学的小主人课程是培养小主人素养的专门性课程。课程强调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强调儿童在学习上早知道,会安排,能落实,有反思,通过创新设计(小主人工程院)、创编表演(小主人梦剧场)和创意生活(小主人生活馆)的方式,在集体的、学习的和生活的情境中,學我想学的本领,做我想做的事情,解决我想解决的问题,提高个人的“小生活”和公共的“大生活”的能力。学生在三个场馆学习,积累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职业体验。儿童的理想,在“真”兴趣的引领下,在教师生活化的指导下,在实践体验中逐步强化,初步形成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并从中获取极大的愉悦和满足。
3.用家校协同共育深化理想信念
榜样示范法。家长、班主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和模仿能力。榜样示范,不仅影响小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去效仿榜样,而且对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也会产生强烈的共振。他们观察和分析具有良好行为的鲜活榜样,就能清楚地明白自己该确立怎样的信念,产生强烈的需求和动机。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还要努力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例如,开展主题为“讲述求学故事”班会活动,以教师和家长代表真实的学习经历,激励孩子们树立坚定的目标并努力拼搏。在家校共同引领下,给孩子们源源不断的前行动力,使他们坚定信念,把“最优秀”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
体验成功法。学生从确立人生信念到实现人生目标是一个发展的动力过程。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校园生活,都要给予每一个孩子获得成就感的机会,利用班级各种各样的机会平台,激励每一个孩子展示自己,获得尊重、肯定、赏识。小学生的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容易退却,如果让他们不断品尝失败,他们会觉得信念就像美梦一般难以实现,久而久之便过一天算一天,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相反,如果不断体验因确立信念而获得成功的快乐,就能极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兴趣,增强内驱力,强化确立信念的需求并积累经验,而这种经验使他们哪怕以后遇到困难,也能凭借这种经验在黑暗中看到希望的光明,最终获得成功。例如,和科任老师一起,进行每节课前的3分钟演讲。孩子们可以就学科特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演讲时和同学互动、老师互动,体验成就感。也可以选择一些自主小项目,如新闻播报、天气播报、生字小讲坛、“小主人”班会课等,甚至根据自身特长选择的班级岗位,如桌椅管家、节能达人等,林林总总都是体验,些些许许都是积淀。
讨论明理法。针对一些普遍性问题,可以使用讨论法。受学校重智育轻德育、家庭溺爱和社会功利思想等影响,有的小学生理想意识淡薄,讲求实际,互相攀比。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大讨论,低年级可阐述粗浅的基本观点,中高年级围绕论点进行辩论,特别是两难情境辨析,最终形成正确的观点。另一种是明理教育,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认识,用以影响思想意识。明理教育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是真正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的方法。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一般在18岁左右,这个阶段品德发展良好,将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都有指导意义。尤其在小学阶段(6—13岁),是道德发展的协调阶段,道德知识开始系统化,并出现了与之相符的道德行为。为此,家长、教师必须德育为先、家校协作,遇到孩子有思想偏差,要及时沟通、正确引导。例如,针对班级近来问题较为普遍的浪费纸张问题,班委会进行班本资料的搜集,开展“节约就在手指尖”的主题班会,聚焦同学们浪费作业本、浪费餐巾纸的行为,旨向“我的问题我解决”,在数据先锋、实证调查、情景表演等环节里,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磨炼意志法。体育锻炼对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品质有着特殊的作用。在学校大力开展体育运动,要求每个学生至少选择一项体育项目学习和锻炼,用体育锻炼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太极拳刚柔并济的动作、身心合一的境界,教会学生做一件事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长跑最能磨炼一个人的耐力;大小球讲究的是技术要领……不论什么项目,只要学生能坚持学习6年,就能养成做事不半途而废的好习惯。例如,年级每月一次的月月赛,就是磨炼集体意志的好机会。无论是跳长绳、迎面接力,还是两两对垫排球,都和孩子们一起经历每天持之以恒的努力带来的数据的改变,和孩子们一起享受过程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班主任要牢牢抓住理想信念铸魂这个关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指引和支撑小学生成长发展的“政治灵魂”与“精神之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