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计算能力的教学

2019-09-10蔡能

锦绣·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运算习惯

蔡能

从教四十年以来,我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深切的感受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口算速度较慢、出错率也相对较高,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那么,在教学时,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五个方面谈一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

一、激发兴趣是前提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在计算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计算教学,往往显得枯燥无味。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恰当融入有趣的激发学生兴趣的各种元素,比如童话故事、互动游戏、计算比赛等等。

(二)渗透数学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数学视角。

在课堂上适时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比如祖冲之,“小数点惹的祸”,高斯定理的由来、陈景润是如何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等故事,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和兴趣,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三)采用多种训练形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为了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结合近期的教学内容,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练习一些相应的口算题。在强调计算的同时,注意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二、讲清算理是核心

“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让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算。如三年级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要使学生理解两点:1、25×19  结合主题图使学生认识到,就是求19个25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9盒的支数是多少,即9个25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5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两位数的乘法要先分两步乘,最后一步再相加;或者可以看成是20个25是多少,这样就多算了1个25,那么就用20个25的积减去1个25的积,这样做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突出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强调数的位置对齐原则,“用因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9个25得225,所以又要和因数5对齐写在个位上。“用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5个得250,(也可看成25个10)所以5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理,从而更好更快的计算。

三、训练思维是关键

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级教学的始终。”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一)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在计算教学中,同样要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和指导。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混合运算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先复习,说一说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再结合例题进行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多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加强直观操作、上台展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教学中要多让学习动手操作时,并鼓励上台展示、汇报交流,把实际操作和语言描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发展学生的思维。

(三)探究正确、灵活的算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掌握了基本算法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探求正确、灵活的算法,找到计算捷径,形成适合自己的计算技巧。

(四)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估算是快速运算、判断的需要,通过估算形成的“数感”对计算能力、数量关系的判断和推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69×8应等于552。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69接近70,用70×8等于560,69小于70,积小于56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四、培养习惯是根本

大量事实说明,学生的计算错误既有普遍性又有相通性,导致学生计算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很多,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千万不要用“粗心”来原谅学生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一)养成校对、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

一要校对有没有看错、抄错题目,这是第一步必须要做好的,不然后面算的再多都等于零。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簡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二)养成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习惯。

要求学生工整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所有作业的整洁美观。

(三)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这是计算正确的重要保障。验算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习惯。估算和验算习惯的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估算和验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不能为了验算而验算,应付了事;最后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悉心耐心的指导,更依赖于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不眼高手低,摒弃轻视口算的错误意识,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学习成绩才能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运算习惯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长算式的简便运算
好习惯
加减运算符号的由来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