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研究

2019-09-10王苏曦蔡炜

锦绣·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政治信仰红色政治

王苏曦 蔡炜

一、引言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在我们党员、干部队伍中,信仰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新背景下,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寄语青年:“青年興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他们的政治信仰和政治成长关乎“中国梦”的实现,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然而,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不良思潮以及西方一些国家文化价值输出的影响,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观偏移,政治信仰动摇的现象。在一些人那里,有的以批评和嘲讽马克思主义为“时尚”、为噱头;有的精神空虚,认为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幻想;有的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之上,心里没有任何敬畏,行为没有任何底线。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影响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增强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信仰,对大学生自身成长、对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发展以及中国梦的实现,都意义深远。

二、理论框架:大学生政治信仰的培育机制

在《政治学辞典》认为,政治信仰为“人们对政治主张、学说、主义的尊奉和崇仰”。《中外文化辞典》则认为政治信仰是“对某种思想、学说、主义、宗教或某个个人极度信服、尊重、崇拜,拿来作为自己思想、行动的准则或榜样”。一般来说,政治信仰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体,对其心中理想的社会模式、政治理论的认同与追求,并与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的高度集中体现,内化为人的理想与信念,外化为人的自觉行动。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政治信仰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一个暗含历史与现实,具有形象、具体、概括特点的概念。对政治信仰的培育,涉及到认知和情感两个层面,我们在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政治信仰状况的实际,我们提出以“知-情-意-行”为主线的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机制。

1.知:培育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政治认知能力

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是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社会重大事件等方面的认识和把握。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知能力,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当前的90后大学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思想活跃,思维可塑性强。为迎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需将政治认知教育与学生乐于、易于接受的新媒体手段结合起来,这样大学生才会主动去关注媒体所承载的政治内容。首先,与时俱进,构建政治知识宣传网络平台。拓宽大学生政治知识了解的渠道,网络主阵地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建设政治知识的网络主阵地必须以正面的舆论为导向,掌握主动权,使政治信仰教育渗透整个网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网上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探索新内容,实现由课堂单向灌输到学生课外参与双向互动的转变。其次,依托信息社会的优势,通过新媒体手段创建政治性学习的网络平台,例如当前大热的学习强国APP、红色文化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让大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了解时事政治,使之成为宣传政治知识理论的主流阵地,并逐步发展成为政治信仰教育的新兴载体。通过拓宽政治性知识教育的载体,形成线上线下政治信仰教育的互动模式,从而塑造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

2.情: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产生的基础是政治认知,但是政治情感一旦形成,又会对政治认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强化大学生的政治情感是政治信仰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情感的重要内容是强化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红色基因的情感。

加强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首先必须创造一种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大学生们处于校园集体生活的状态,各高校必须将爱国主义情感熏陶深入到校园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举办相关主题讲座、开办爱国主义校园文化节;组织学生进行歌唱祖国合唱、朗诵、征文比赛,厚织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出发点,组成相关社团,定期分发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宣传手册;组织学生观看体育赛事,为中国体育健儿加油鼓劲、摇旗呐喊,增强大学生对祖国的归属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激活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坚定当代大学生的正确政治信仰,必须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并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之中。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革命英勇志士,他们都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者,宁死不屈、赴汤蹈火,为了信仰献出宝贵的生命。在和平年代典型的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各大高校应充分利用周边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居旧址让学生接受革命洗礼,从而产生情感共鸣,加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同时,用红色资源塑造校园形象,在教学楼、餐厅、宿舍楼前悬挂弘扬红色精神的横幅,在教室、走廊悬挂英雄肖像和名言警句,增强校园红色文化氛围。组织学生参演革命经典话剧,集体观看经典红色电影。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加强红色文化的系统性教育。

3.意: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意志

在政治信仰形成的过程中,政治认知是基础,政治情感是前提,政治意志是关键,它是政治情感转化为政治行动的中介。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志,是大学生抵制外界诱惑的重要防护,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自觉克服困难与诱惑,坚定政治信仰。中国香港过去两个多月的违法暴力示威活动令人痛心疾首,这些激进示威者严重破坏了香港的社会秩序,并且蓄意伤害警员和普通市民,给民众的生活和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而这些暴徒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大学生甚至是内地大学生,正因为他们意志不坚定所以及其容易被煽动。事实表明:个体的意志状态会影响到其具体行为状态。当大学生意志水平较高时,政治信仰则较为坚定,大学生意志水平不高就会造成政治信仰的混乱。因此,高校在塑造学生的意志力方面需投入更大的力度。首先,必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党的十九大再次重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的引领作用”。这既是新时代对我国价值观多元化的政治引领,又是针对西方普世价值观渗透破坏的积极回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成长问题,从根本上就是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问题,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将个人目标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中,在实现社会理想的过程中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其次,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志还要求大学生学会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通病就是:懒,他们失去了高中时候学习的那股冲劲,知道该好好学习,好好珍惜大学生活,可是做不到,自制力极差。因此,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奋斗精神,端正学习态度,增强自我约束力,勤于思考,克服困难,砥砺前行。

4.行: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实践行动

大学生的政治行为是政治信仰的外在表现,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理论与实践结合还不够,理论知识灌输过多,然而大学生除了要增进理论储备还要弥补实践缺位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巩固政治信仰。如果只在课堂当中接触到这些思想理论知识,无法同具体的学习生活联系到一起,就会在之后的生活中冲淡这些想法,最终浪费所学。

加强“两课”教育。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對第一课堂的活动载体支撑作用,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合一,进一步为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实践搭建更多平台。高校应鼓励有能力的学生通过竞选加入校系学生会、团委,成为学生领导者,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一定的政治锻炼。同时,大学生可以在校组建思想政治类社团,学校应给予一定的扶持,高校思政部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社团运行模式可模拟政府机构设置,吸引学生参与体验,调动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思政课教学计划也可以将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类社团纳入教学内容,形成科学的考评机制,将学生参与社团的成绩计入期末成绩。

拓宽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范围。除参与校园实践之外,大学生践行正确的政治信仰,还必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坚定政治信仰。高校可以围绕爱国主题,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看望老党员等活动,从中体会政治情感,加深对革命时代品格的理解和感触,使自己在参与政治活动过程中更加理性。除此之外,社会志愿者活动、体验大学生村官等方式,也是大学生积淀政治信仰的有效渠道。大学生通过对基层风貌的接触有助于大学生意识到中国的发展不断繁荣昌盛,从而激发大学生积极合理地参与政治生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2018(1).

[2]胡忠玲.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8(1).

[3]张运岭.我国高校主流高校形态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

[4]冯改花.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工业大学.2017年

[5]徐秦法.当代青年大学生政治信仰问题研究[J].理论月刊,2011(3)

[6]张丽丽.驻青高校大学生政治信仰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青岛科技大学.2018年

江西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新时代大学生政治信仰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8DJQN067)

猜你喜欢

政治信仰红色政治
中国共产党人政治信仰 的学理探讨及价值意蕴
办公室政治
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现状与教育策略研究
红色在哪里?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坚定政治信仰 夯实党的政治建设根基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追忆红色浪漫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政治信仰的现状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