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叩响小学生语文“悦读”的大门

2019-09-10时燕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悦读文本情境

时燕

语文教学中,探讨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引领学生走向快乐、幸福的阅读之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语文教学的重心。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阅读教学方法的滞后,导致多数学生对阅读感到乏味,缺乏兴趣,效率也得不到保障。在课改走向深入的今天,教师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由阅读到“悦读”的转变,帮助学生叩响“悦读”之门。下面就本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以情境激发悦读情趣

阅读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交流与碰撞的过程,只有阅读者产生阅读欲望和阅读期待,才会真正走进文本中。为此,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起学生悦读的情趣,引领学生走进悦读的殿堂。

情境的创设,以图片、视频等最为直接,为学生营建直观、生动的情境,营建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台湾的蝴蝶谷》的教学时,文本中的一些词语“色彩斑斓”“金光灿灿”等,对于低段儿童而言,理解和感悟其中的内涵和美丽难度较大,此时,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相应的美景图,增加学生的直观感觉,降低理解的难度。如呈现出各种颜色的蝴蝶,通过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等蝴蝶翩翩起舞的图片,“色彩斑斓”这个词语,赋予生动的诠释,这样的“视听盛宴”,利于儿童“图文互动”,帮助学生观其画、悟其文,降低理解的难度,也激发阅读的情趣性,提高阅读的欲望。

二、注重有效导入,引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课堂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注重导入的新颖和独特,可以快速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巧妙、新颖的导入,可以让学生轻松走进文本的阅读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入的方式也很多,教师应灵活运用有效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专注力,激发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其中,图片是直接也是最生动的方法。直观的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再提出相应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如《云房子》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呈现出自己居家的图片,让学生从直观上了解房子的形状、颜色。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见过房子的形状和颜色等,继而呈现出“云房子”,让学生说说这个房子与平时见到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告诉学生这些房子,是鸟儿造出来的。这样的导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如果课堂初教生字、组词等,再让课堂阅读,学生的兴趣就难以激发,收到的效果就不会尽如人意,而图片的运用、问题的提出,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引发阅读的欲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良好的导入,是引领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的主要途径。除了运用图片、问题等有效导入之外,故事法、歌曲法、游戏、竞赛等,也都是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如有关故事性文章的阅读时,运用故事导入,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阅读的欲望。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阅读时,教师可以讲述红军万里长征的故事,铺垫文本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三、链接丰富生活,以生活畅通悦读源头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新课改也倡导融入生活,引发学生的认知体验的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把阅读与生活元素有效链接起来,为阅读融入活力元素,用生活滋养阅读活动。

如《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教学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分析文题,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对文题的理解,再引导学生说说这是谁的诗句,是哪首诗中的诗句。然后,指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中,表达了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思想情感。再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让留守儿童诉说自己的心声和生活感悟,说说在哪些时候最思念在外打工的亲人。这样由文题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感受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帮助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让学生对文章的内涵可感可触,提高学生的感受力、理解力和阅读能力。

再如《陈毅探母》的阅读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如果你爸爸外出打工,家中只有你和妈妈,你妈妈生病了,你会怎么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是如何照顾妈妈的。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陈毅是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母亲生病了,大元帅陈毅会怎么做?这样,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说如果自己是陈毅,会怎么做?然后,带着自己的答案,阅读文本,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与文本内容相符。如此的引导,让学生敢说敢想,促学生乐读,实现悦读的飞跃。

四、融入亲身体验,激发语文悦读的情感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学习模式。体验教学,迎合儿童喜欢动、喜欢玩、求新、求异的心理。阅读教学中,融入学生的亲身体验,活动的开展,也激活了课堂,让阅读课堂不再沉闷,也激发学生阅读的情感,实现“教学做合一”。

如《海伦·凯勒》的阅读时,对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隔绝倾诉的海伦·凯勒的悲哀和痛苦的理解以及海伦·凯勒不分昼夜地摸盲文、拼单词的坚忍不拔的毅力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不能感同身受,没法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此时,教师可以停下阅读教学的脚步,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或者在自己的笔记本上,闭上双眼,默写“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默写之后,孩子们面对自己、同学的不堪入目的句子哄堂大笑,笑后,又若有所思、若有所悟。再鼓励学生将这个过程与对课文的感悟写下来,让学生亲身经历和自主体验,体会和感悟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从中也收到启迪。这样的环节,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实现情感的升华,收到“教书”和“育人”的双赢效果。

再如《陈毅探母》的教学时,让学生说说家人生病,照顾病人的一次经历;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说说自己的宠物是什么?说说宠物有什么特点?说说如果有一天失去了这个宠物,心情会怎样?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演一演这个故事,经历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教学《学会查“无字”词典》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说说对某一个词语意义的理解,感受生活与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体验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也实现阅读到“悦读”的情感激发,实现“悦读”的升华。

总之,阅读转化为“悦读”,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运用多元手段,引领学生热爱阅读,切实叩响语文的“悦读”大门,帮助学生爱上阅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中心小学(221115)

猜你喜欢

悦读文本情境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从阅读到“悦读”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