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探究

2019-09-10张敏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文本

张敏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师生围绕议题进行的多文本教学,所以群文的形成离不开议题的生成和文本的组合。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生成策略

1.着眼表达方式

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使得学生阅读的文本由一篇走向多篇,可以在多方比较中接觸到丰富的语言素材,强化语言训练点的巩固。在遣词造句上,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字词的运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来完成学生对语言的建构和运用。如以“机智应对,展语言魅力”为议题,在学习《晏子使楚》《杨氏之子》及《夜莺的歌声》选段时,引导学生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感受语言魅力。在表情达意上,以小学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为议题,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形成对某一修辞手法的认知,如以“形象的比喻写出美丽的世界”为议题,通过学习《荷花》《桂林山水》《麦哨》三篇文章,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比喻句的形象生动。

2.围绕人文主题

围绕人文主题开展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对语文的人文之思有所感悟。现行统编语文教材多以人文主题来组合单元,每个单元一个主题,以单元主题作为议题,如以“孩子与战争”为议题,将课文《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组群,为了最大限度地挖掘议题的内涵,可以加入《小兵张嘎》《最后一课》等反映战争时期少年儿童生活的文章。也可以挖掘同一作家同一主题的文章,以此为议题形成群文,如教材中选用了冯骥才的文章《刷子李》,表现了普通人的高超技艺,而在他的笔下,这样的“普通人”还有很多,《苏七块》《快手刘》《泥人张》和《刷子李》可以一起组成以“俗世奇人”为议题的群文阅读。

3.指向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对提高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以读写结合为议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找准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议题的确立必然要围绕这一要求进行。比如,学生在学习《颐和园》后练习写一处景观,单篇教学时大多只是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眼前所见,如果把《颐和园》与《长城》《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组成群文进行教学,学生对于某一处景观的着笔就不再局限于眼前所见之景,更增添了联想和想象,使文章更加丰满。在教学实践中,无论是以读促写还是以写促读都应抓住读与写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够架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教师立足于文本把握读与写的结合点,为有效实施基于读写结合目标的群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保障。

4.渗透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内容,还要关注方法和策略,真正让学生学会阅读。真正实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阅读方法作为议题。阅读方法有很多,如精读、略读、浏览、默读、跳读等。有别于单篇短章的阅读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的优势是能给予小学生练习浏览、跳读等快速阅读方式的机会,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篇幅较长的文章,如教材内的《草船借箭》《将相和》《凡卡》等文章组群,也可以从学生喜欢的课外读物如:《草房子》《狼王梦》中选取章节组群,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略读、跳读、浏览等无声阅读的方法,在这样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阅读效率。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文章组合策略

1.坚持互文原则

多文本不是单一的累加,而是把一些具有内在规律的文本整合在一起,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他们理解的难度。教师应选择互文性强的文本,还要考虑到学情,不能仅凭个人喜好。如编选一组关于父母之爱的群文时,应考虑到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在选择文章时应该考虑到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从而最大限度地加深学生对父母之爱的理解,基于这个考虑,在高年级可以选择《“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地震中的父与子》《背影》等文章组群;在低年级可以选择《我妈妈》《我爸爸》《逃家小兔》等绘本组群。这些文本具有鲜明的互文性,学生则有可能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因文本交互参照与指涉,很快地发现文本中的语言要点,从而实现自己的阅读体验。

2.力争体裁多元

文学体裁众多,仅仅是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就有童话、神话、寓言、儿童诗、说明文、散文等,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选择文本时可以把相同文体的文章聚合在一起,如编选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中有关想象力的群文时,可以选取《幸福是什么》《巨人的花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故事,也可以选择《我想》《童年的水墨画》《萤火虫》等儿童诗,在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感受富有想象力的文学创作。还可以把同一主题下的不同文体进行比较,如在选择一组关于生命的意义的文章时,可以选择散文《生命生命》、古诗《夏日绝句》、小说《桥》、议论文《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文本之间的关系,加深对生命的了解,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所在。

3.优选经典作品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文学作品良莠不齐,有些文章或许能带给人们短暂的愉悦,却很难让人产生深层思考,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一节课的时间无法阅读长篇大作,所以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选择文质兼美且篇幅不长的文章,如巴金、老舍、朱自清、叶圣陶等文学大家的文章,经常入选教材,教师也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去选择文章组合群文。短小精悍的中华古诗词也是很好的文本资源,如在“依依别离情”的议题下,可以将《送孟浩然之广陵》《山中送别》《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等古代送别诗组合成群文。经典文学作品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人类思想文化的结晶,其丰富的内涵和浓厚的文化价值能够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4.融通中外文化

经典浸润心灵,阅读滋养成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精神之源、文化之根。在群文阅读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让我们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但是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许多外国文学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绿野仙踪》《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外国名著和新美南吉、马克·吐温、艾米莉·狄金森等作家的作品。教师在选择群文阅读文本时还应当关注其他国家的文化,从外国作家的优秀作品中选取合适的文本组成群文。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尚在研究和探索中,许多理论和做法还不够完善,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并加入其中,笔者相信,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会因其不断成熟而散发更为夺目的光芒。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实验小学(276807)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文本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以“一”融“多”:多维度拓展群文阅读时空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