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脉络概述

2019-09-10李霞

天津教育·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发展脉络高等职业教育天津

【摘  要】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求,催生了当代天津高等职业教育。文章通过起步探索、规模化快速发展、内涵式发展和示范引领4个阶段,全程、全方位梳理总结了天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脉络。

【关键词】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脉络

社会需求是高等职业教育诞生并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近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建立于1903年冬季的北洋工艺学堂,成为天津近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先声。这是我国第一所工业专科学校,也是天津第一所高等职业学校。清末民初,随着《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的颁布实施,北洋工艺学堂先后更名为直隶高等工业学堂、直隶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专门学校、河北省立工业学院。至此,近代天津高等职业教育逐步被大学的独立学院和專科学校所取代。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日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有关制度规定。颁布于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被固定下来。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本法所称高等学校是指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其中包括高等职业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 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被进一步确立。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相继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试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国家教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劳动人事部,于1986年7月2日—6日联合召开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1994年6月14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适当发展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为落实《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6月17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强调要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培训。

上世纪80年代,天津市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以计算机、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为标志的新兴产业,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新的岗位不断涌现。同时许多大中型企业从国外引进了大量先进生产设备,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领域急需大批懂现代科学知识、具备实际操作技能,兼具外语、计算机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职业技术人才。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天津市在全国最先试办了高等职业教育,当代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应运而生。

一、起步探索阶段(1982.12—1999.06)

笔者通过梳理分析大量史料,认为1982年1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天津大学化工分校改建为天津职业大学,可视为当代天津高等职业教育的起点。以天津职业大学的建立为标志,当代天津高等职业教育踏上了起步探索的征程。

(一)当代天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端——天津职业大学

1982年12月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天津大学化工分校改建为天津职业大学(津政发[1982]277号文)。天津职业大学是天津市政府为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宏观结构调整后建立的新型高校;是培养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等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最早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天津市普通高校,也是全国接受世界银行贷款的17所院校之一。贷款主要用于购置仪器设备、少量图书以及教师出国学习费用。贷款执行数为154.48万美元,完成贷款控制数的99.03%;执行国内配置费469.61万元,完成计划数的107%。

1983年8月,经市高教局批准,天大化工分校80、82级学生共109人,转入天津理工学院学习,纳入在籍学生,直至毕业。至此,天津大学化工分校完成历史使命。1983年9月29日,天津职业大学举行开学典礼,工业热能利用工程等3个专业首批招生121人。

天津职业大学以工科为主,兼有经济、管理、艺术、外语等学科,专业较为齐全,其创立和发展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受到企业、学生及家长的一致欢迎和好评,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二)多种形式探索高等职业教育

1.在职职工“高职班”。

1987年,天津为探索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体系和办学规律,在全国率先进行高等职业教育试点,市第二教育局选取河北区职工大学等7所成人高校,在化学实验技术等11个专业进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试点,学员为在职职工。试点工作成为天津市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开端。至1996年,天津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工作全面铺开,经国家教委批准,河北职大等27所成人高校的51个专业试办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计划纳入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1999年, 天津市进一步扩大成人高校试办高等职业教育规模, 批准35所成人高校开办了110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 录取新生2400余人。

2.高中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专班。

1988年,天津市选择毛纺织工业公司职工大学等12所职工大学和天津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等2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的22个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624人,培养高级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尝试,也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新形式。1997年,天津市职工纺织学院招收应届高中毕业生200人,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试点班,学制3年,招生对象为参加当年高考的考生,与天津市普通高校招收的“并轨生”采取相同招生政策和收费政策。高中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专班,改革了入学即获得“铁饭碗”的分配制度,根据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分配不同工作,促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努力学习。

3.“中职接高职”试点。

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培养适用性专业人才,经天津市高等教育局与天津市教育局协商,市教育卫生委员会同意(津教卫(〔1994〕36号),由天津职业大学与有关区县教育局所属职业学校试行“中职接高职”改革。“中职接高职”改革试点,由天津职业大学和经市教育局批准的试点职业学校按要求分别承担各自任务,合作完成。学生由市教育局招生办公室在参加中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择优录取;职业学校毕业生升入职业大学,由市招生部门统一组织命题、考试和录取,命题范围以最后一学年所学课程为主,根据市招生计划和考试情况并参照平时德、智、体表现,择优选拔。

职业大学与试点校共同研究拟订“中职接高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选用教材等,报市教育局批准后实施。其内容既符合职业学校阶段的教学特点和要求,又考虑与职业大学阶段课程设置的衔接;学生在校期间按其学籍性质归口管理,试点校负责职业学校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职业大学负责大学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1998年,天津市职工医学院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采用中职接高职的方式,开办护理高职班。学院为发展护理高职教育, 改革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变 “以学科为中心”为 “以能力为中心”, 培养实践能力强、适应第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4.试办双新高职。

1999年1月,教育部、国家计委联合决定,在1999年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计划中,安排10万人专门用于部分省(市)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市政府具函申请, 教育部、国家计委确定天津市为试办省(市)。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试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涉及办学体制、办学机制、经费投入、计划管理、就业等多方面。

为做好此项工作,1999年4月19日,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联合下发了《1999年我市按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试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津教委计〔1999〕21号),就试办学校和招生规模,招生对象及办法,收费、补贴及户口政策等作出具体规定。

二、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1999.07—2005.07)

以天津市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建立为标志,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十五”期间,天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在国内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天津市政府两次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介绍天津经验。

(一)确立“两不变、一不减、一加强”办学管理体制

天津市坚持政府主导和宏观调控,教育部门指导,依托行业办学优势,走出一条“支撑经济转型,服务支柱产业;支撑创新发展,服务中小企业;支撑民生改善,服务技能培训;支撑城市品牌,服务国内国际”的特色发展之路。1999年,天津市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当多地纷纷将行业、企业所办职业学校收归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时,天津市作出了“两不变,一不减,一加强”的决策,即“各个学校依托行业企業管理的体制不变,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渠道不变,经费额度不减,由教育部门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十五”期间,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80%由行业举办,行业办学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办学体制,是天津职业教育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构建高标准职业教育体系

1999年,天津市率先提出建立高标准职业教育体系,制定了天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以及一系列政策措施。其基本框架是:

到2002年,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战略重组, 构建以高水平建设的示范校、高标准建设的骨干校和标准化建设的规范校组成的、专业门类较为齐全的高标准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进一步缓解初、高中分流和就业压力, 提高新增劳动力的就业素质,使高中阶段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比重逐年递增,构建高层次人才培养“立交桥”。

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依法落实各方面兴办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导, 行业、企业和社会团体办学为主体,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公办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新体制。

到2006年,构建起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质量上乘,与普通教育互补、与天津市主导产业和支柱行业紧密结合、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标准职业教育新体系。

(三)率先进行春季高考改革,首创高职升本科

春季高考和高职升本科是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实施的两项改革创新举措。2000年,首次进行了春季高考试点工作,中专、职高、技校毕业生和部分高中毕业生一起进入高等职业学院学习。2001年,创设普通高校“高职专升本”招生考试制度,进行“高职毕业生升普通本科”招生试点,这是天津市乃至全国招生考试的又一次革命性变革。

(四)五年制高职试点与“三、二分段”试验

为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路子,天津市陆续进行五年制高职试点和“三、二分段”试验。2000年,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校7个专业试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班,招收初中毕业生495人。4所高校遵循目标原则、能力原则和课程结构合理原则,整体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了办学效益。“三、二分段”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在中职校学习3年,经过筛选,90%以上的学生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在高等职业院校再学习2年,若成绩全部合格,可获得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毕业证书。“三、二分段”以高等职业院校为主,实行一套课程计划,分两个阶段管理。2003年,天津市确定16所中职学校、10所高等职业学院的27个专业共同进行“三、二分段”中职接高职实验,招生2000人。

(五)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实现零的突破

2004年,天津市积极推进高等职业院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机床维修、可编程控制技术,天津职业大学的眼镜材料与工艺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六)高等职业院校规模化发展

1999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天津市建立了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院——天津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由此拉开高等职业学院规模化快速发展的序幕。2005年,天津市有高等职业学校23所,比1999年增加20所;招生数40233人,比1999年增加38151人;在校生数105221人,比1999年增加101266人;毕业生数23972人,比1999年增加23456人;教职工数9245人,比1999年增加8824人;其中专任教师5870人,比1999年增加5674人。

三、内涵式发展阶段(2005.08—2010.02)

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于2005年8月签订部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以此为标志,天津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

(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教育部、财政部于2006年11月联合启动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经天津市推荐,教育部、财政部专家评审,天津职业大学成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之一。2007年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立项,2008年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立项。4校共获得7900万元的中央财政资助,均已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并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

(二)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

自部市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起,实训基地建设便纳入天津市政府和市教委的议事日程。2006至2008年度,天津市共有13所高等职业院校的13个专业被列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他们是天津石油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的汽车维修技术专业、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工电子技术专业、天津国土资源与房屋职业学院的建筑技术专业、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的航海技术专业、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轨道运输专业、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的物流管理专业、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的轮机工程专业、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控技术专业、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機电一体化专业、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的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天津青年职业学院的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2009年,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职业学院、石油职业技术学院、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城市建设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5所院校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单位,获得中央财政支持730万元。

(三)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特色办学的逻辑起点,直接关系着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规格、教学人员配备、教学设备配置和实习教学场所建立等一系列的重要问题。天津市按照“专业大类原则不变,专业类相对稳定,专业基本放开”的原则,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和设置,实行总量控制,专业控制数根据学校事业发展规划核定,实行动态管理,各院校年度增设专业数一般不超过3个。全市2006年增设51个新专业,2007年增设45个新专业,2008年增设41个新专业,调整11个专业,2010年增设33个新专业。

(四)精品课建设

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变注重规模发展为注重质量提高,把精品课建设作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包括制订建设规划、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建立激励和评价机制等七个方面的内容。截至2010年,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共有54门课程获批国家级精品课。

(五)师资队伍建设

天津职业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之所以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高度重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重要原因之一。天津率先提出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构想,采取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在职教师专业实践训练、职教师资国外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完善职教师资的继续教育制度。天津市经过不懈努力,初步建成一支门类齐全、理论基本功扎实、专业技能较强、师德素养较高、学历结构合理、适应现代职教事业发展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在天津职教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工学并举(民国初期周学熙提出)和半工半读(建国后刘少奇推行)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天津市提出了 “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以能力为本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以技能为中心,加强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办学理念,形成“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在国内职教界被称为“天津模式”。其特点是专业理论结合实际能力,课堂教学结合工作实际,培养过程具有高度灵活性,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七)集团化办学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全面启动,进一步激发了天津行业企业整合优势资源、组建职教集团、发展职业教育的热潮。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方面,天津市继续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先后组建16个行业性、区域性(或跨行业、跨区域)职教集团。行业企业成为85%以上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主体,进一步提升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质量。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出全国平均值近5个百分点。

(八)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200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永久落户天津并且之后每年举办一次,使天津成为技能型人才选拔制度国家级基地。为办好每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天津市建立健全大赛组织管理制度、服务支持制度、安全保卫制度;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根据生产服务一线的实际需求,进行竞赛项目设计,提高企业需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契合度;贴紧生产实际,按照真实的工作要求组织比赛,体现产业发展最新动态;组织大赛的宣传报道,使大赛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九)海河教育园区建设

海河教育园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符合天津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地位,适应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需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生态型、信息化现代教育园区。2009年6月30日开工建设高职园,一期工程用时一年半,高质量完成了133万平方米、116栋单体建筑的建设任务。高职园区以符合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天津城市建设发展要求的职业院校为依托,集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技能鉴定、职业指导为一体,专业结构合理,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全国职业教育的示范窗口。

四、示范引领阶段(2010.03—今)

以2010年3月教育部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协议为标志,天津高等职业教育进入示范引领阶段。伴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和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天津职业教育经历了“先行先试”“创新示范”和“升级换代”,屡次赢得先机,创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走出了一条具有天津特色、体现职业教育规律,且可复制、可推广的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之路。

(一)构建“两完善、一增长、一加强”办学管理体制

为了高质量完成示范区建设任务,天津市强化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积极完善对行业、企业有约束力的办学政绩业绩考核制度,就高等职业院校领导班子选聘、调整与考核工作,建立健全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会商机制;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渠道。参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按照教育部、财政部要求,每年适度递增高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拨款标准。建立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诊改制度,加强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等第三方评价机制。即构建“两完善,一增长,一加强”办学管理体制。为发挥行业、企业办学优势,推进行业、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天津市探索形成了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发展职业教育新模式,由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研究机构“五方携手”,共同落实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核心任务。

(二)立德树人,打造大国工匠

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工作首位,坚持立德树人,为天津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1.弘扬“工匠精神”提升职业素养。

天津市以“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为时代风尚,从职业教育特点出发,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育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严谨创新的职业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天津市创建“安教乐道”品牌,把现代工业文明元素和优秀民族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之中,构建德育文化活动体系,使职业教育以德为先、追求技艺的文化得以弘扬光大。

2.教赛联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天津市积极倡导“德技并修”的竞赛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需要团队合作的赛项占50%以上,90%以上的赛项纳入职业素养考核。大赛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的“助推器”,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天津市各高等职业院校围绕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坚持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1.以现代学徒制为引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15年,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現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天津市高等职业院校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为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高等职业院校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2.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提升院校核心竞争力。

天津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面向市场需求,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引领,压缩供过于求的专业,通过教育行政与院校共建的专业设置发布平台,实现了专业建设的动态预警和及时调整,校企合作共同设置适应产业变革需求的新专业,产教融合、以优势专业群对接主导产业群的专业建设格局已经形成,高等职业院校开设的730余个专业,覆盖了天津市8大优势主导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

3.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畅通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

2012年5月,天津市启动市属本科院校与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联合培养技术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试点工作。天津科技大学与天津职业大学等12所院校的6个联合培养项目,在10个专业试点,2012年秋季共招生491人。天津市主动适应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转型的需要,研究制定了“专业组群式、实体联盟制、遴选开放型”应用技术大学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遴选海河教育园区职业院校的若干优势特色专业,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努力构建“中、高、本、硕”有效衔接、“职普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学制体系。2015年11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这是我国职业教育史上的创举,是构建天津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的建立,把天津职业教育发展推向一个新的起点。

(四)协同发展,精准帮扶,国际化水平

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践中找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定位,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同时,随着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天津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活动日益活跃。

1.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于2014年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区域协同发展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体现,京津冀职业教育一体化将是实现京津冀教育一体化乃至京津冀各方面一体化的突破口之一。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地区高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大的需求,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欠发达地区社会生产力,培育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职业教育作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人才、促进创新的重要抓手,其协同水平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进程。在新形势下,构建高效畅通的职业教育协同机制,打破行政壁垒,最终达成区域职业教育优质均衡的根本目标,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脱贫攻坚,职教帮扶。

为贯彻落实国家精准扶贫战略举措,天津市统筹高等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精心组织,有序推进帮扶新疆和田、甘肃甘南、青海黄南、河北承德、西藏昌都等项目。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在河北省青龙县成立分院,天津职业大学在威县成立分院。2017年全国职教活动周期间,在天津举办了“‘脱贫攻坚职教帮扶’协同创新发展论坛暨国家示范区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行动计划建设展”,受到国家领导人、教育部、相关帮扶地区的肯定和好评。

3.创新载体,国际化上水平。

天津市创新载体,通过自创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鲁班工坊”,将示范区优秀职业文化和职业技术输出国门,建立与世界职业教育对话交流机制,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6月,天津市启动职业教育部分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开发工作。相关高等职业院校充分学习借鉴了国外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将国际先进工艺流程、产品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引入教学内容。经过3年的开发建设,完成50个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论证工作。

改革开放后,天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需求催生了当代高等职业教育,这是一定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今天,我们回顾天津高等职业教育40年的发展历程,梳理总结辉煌历史成就的同时,也为天津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以应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责任编辑  吴  莹)

[参考文献]

[1]天津市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室室藏档案文献.

[2]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教育年鉴[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卷-2017卷.

[3]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R].中国高等职业高专教育网,2011年—2017年.

[4]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R].1995年—2017年.

[5]龙德毅.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年.

[6]杨金土.30年重大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年.

[7]李霞.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年.

[作者简介]李霞,女,1963年生人,天津市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发展脉络高等职业教育天津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天津之眼》
舞龙舞狮竞赛规则的发展脉络与现实启示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教育技术学历史研究方法与学科发展的多视角分析
建国初期电影歌曲发展脉络及特征
明治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天津宝成博物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