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心课堂的“修行者”

2019-09-10左毓红

天津教育·中 2019年9期
关键词:过程数学课堂教学

左毓红

朱玉宾老师作为天津市静海区实验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他的“大名”却始终在当地小学数学界流传。从1992年首次走上教育岗位以来,在这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先后在大郝庄乡大十八户中心小学、静海县实验小学任教,始终奋战在小学数学教育的第一线。先后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天津市特级教师等,并在2017年入选了,教育部2017年“万人计划”候选人名单。 虽然朱老师名声的越来越大,但是他在工作中、生活上却没有什么改变,始终奋斗在小学教育第一线上,为教育事业奉献了一切。在采访过程中,朱老师表示:“人生的路是有限的,教学之路却是无限的,将教学艺术的完美、教育生命的价值体现到极致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梦想。”

不忘初心,坚守梦想

年仅19岁的朱玉宾于1992年回到母校任教。当时恶劣的教学环境,曾经一度让他皱起了眉头。无论是坑坑洼洼的水泥黑板,还是破旧的木头课桌,都和当年他在这里求学时没有任何变化。朱老师的母校大郝庄乡大十八户中心小学所在地的经济发展较为迟缓,当时全校仅有12名教师,每年级也只有一个班。针对这样恶劣的教学环境,朱老师在经过初期的思想斗争之后,却没有打退堂鼓,在学生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中,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朱玉宾将全部的热情投入故乡的教育事业中。虽然是刚刚入职的新教师,但是朱老师却充分考虑到了当时、当地的教育环境,用自己薄弱的肩膀担起了重担——包班教学三年级一个班的所有课程。当时他基本上不是在上课就是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要不就在给学生无偿补习。曾经多次被所在学校表扬的朱老师,虽然倾注了所有的心血,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全乡综合考试中,排名却不甚理想。这极大地刺激了朱老师,他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某一次到外校听课的过程中,朱老师发现讲课教授所设计课程内容环环相扣,学生们在课堂上也争相表现。通过这次旁听,朱老师明白了,单独靠磨时间是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成绩的,只有掌握了优秀而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为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制教具,生活课堂

最艰苦的地方往往最能磨炼人。在上岗的初期阶段,不仅学生们的学习环境恶劣,而且对于教师来说,教具也严重缺乏。朱老师在当时曾经制作了大量的教具,不仅为自己上课提供了帮助,而且也成为小学的宝贵财富。如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程的讲解过程中,朱老师就用红领巾、高粱杆制作了教具,让学生们对角的产生有了直观的了解。

在朱老师的课堂上,没有小组教学、没有多媒体展现的课件,取而代之的是最原始的教具。但是正是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教学用具,让他的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为学生们拉开了数学世界的大门。

而朱老师如今已经在静海区实验小学任教多年,并且始终战斗在教学第一线上。每当学生们在考试上有了出色的表现,他往往比学生自己还兴奋;每当学生们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他比自己遇到困难还心急。实际上,每当晚上回到家里,学生们当天课堂上的表现都能让他回味许久。同时,他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欠佳的学生,他都一视同仁。在采访过程中,朱老师也多次表示,教师的人格魅力是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的基础。

钻研教学,主动生成

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是朱老师最为朴实的人生目标。在三尺讲台之上挥洒汗水,更是朱老师一天生活中最为让他激动的部分。他在课堂上以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妙趣横生的语言和循序渐进的诱导,更是他教学上的一贯特点。

朱玉宾老师不断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提升。1995年开始,朱老师通过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先后取得大专、本科学历,并从次年开始每年都自费订阅包括《小学数学教育》在内的大量教育专业刊物,在繁重的工作和学习中挤出时间自学,形成了数十万字的学习笔记。除此之外,朱老师还从教学实际需求角度出发,不断阅读专业书籍,这不仅为其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而且也在客观上拓展了其学术视野。曾经有一段时间,朱老师每天下课之后都会在办公室对着镜子练习自己的表情和神态,只为了能够在课堂上有更为出色的表现。除此之外,朱老师也同样将大量的时间投入教学设计中,很多新课的导入环节,往往会设计七八种不同的方案,然后和办公室的其他同事讨论之后才会选择其中最为合适的一个导入环节。在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过程中,朱玉宾老师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数学教学风格,让学生们爱上他的同时,更爱上了他的课。

朱玉宾老师也同样乐于接受新生事物。早在2001年,朱老师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资金,购买了一台二手电脑,开始照着书本自学ppt、Authoware等技术。随后,朱老师在2007年购买了他的第一台数码相机,虽然这部相机只能摄录三十分钟,但是这也让他非常惊喜,频繁地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如在《数学广角——田忌赛马》这一课的讲解过程中,他就反复进行了多次录制,并根据录像对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等进行调整。随后,朱老师又将兴趣转移到微课、慕课上来,制作了大量优秀课件的同时,也从中学习到很多非常实用的教学技巧。

很多教师都认为,讲公开课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在朱老师看来却完全不是这样。在采访的过程中,朱老师认为,每一次讲课都是一次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機会。虽然教材早已倒背如流,但是每一次上课的时候,他都能调动起全部的激情,如第一次登上讲台那般的激情四射,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在他热情的感染之下,快速地融入课堂学习节奏中。

沉潜智慧,实践梦想

朱老师经常在夜深人性的时候反思,数学到底是什么?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什么样的学生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我们最终要将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些问题始终是他疑惑的问题。然而,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增长,答案也变得越发清晰了起来。他在采访的过程中表示,要让学生成长为能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人,这是我们教育过程中最为根本也最为核心的目标所在。

数学和生活的结合,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朱老师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经常选择一些生活上的常见情节导入课堂教学内容,这不仅为学生们创设了更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让学生能够自觉自动地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数学结合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朱老师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表示,对于那些心理、生理尚未成熟起来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只有将数学和他们日常所接触到的生活情境相结合,才能够成功地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样也有利于他们理解。除此之外,哲学也同样是朱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重点强调的问题。他认为,所有问题最终都能够归结为“变还是不变”的问题,而数学学习中也同样如此。只有让学生们掌握了这种变化相关的哲学思想,才能够很轻松地掌握数学的一些规律。如在《加法运算定律》的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朱老师引导学生们首先思考“变化了吗?没有变化吗?”这个问题。然后从知识本身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法运算中的变化和不变。这样一来,不仅为学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必要的支持,而且也渗透了一定的数学思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接触数学世界的魅力。

朱玉宾老师在受访过程中表示,只有教师努力去探索那些数学思想、教学方法,才能够在课堂上更为游刃有余地选择教学方法,才能够根据学生们当下所处年龄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涵和外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的发展,同时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现实意义。 文化,是任何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不能无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数学发展史还是一些历史上的数学趣事,如果能够和教学过程有机地整合起来,都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成色。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个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们做人的道理。正如我们所了解的那样,只有让学生全面、持续发展,才能够为社会生产合格的人才。所以,数学教学实践过程中,同样应对学生的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

砥砺前行,永在路上

朱老师始终对教师这个行业有着深沉的爱。在刚刚入职的时候,他就在故乡条件艰苦的教学环境下努力提升学生们的成绩,并尽自己所能为学生们解惑排忧。当时的他,经常将自己灵光一现的教学小妙招、小点子整合成文字投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其他有此类困惑的教师。而这个习惯也同样被朱老师保留了下来。时至今日,已经发表了大量文章的朱玉宾老师,已经将这种简单的小妙招上升到了教研的高度,先后发表了二十多篇充满个人研究心血的专业论文,用朴实的语言去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将自己的教学智慧无私地分享出来。

朱玉宾从教数十年,始终奋战在三尺讲台之上,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了基层教育事业。在2005年,他所讲的《长方体的认识》公开课拿到了全国优质课程评比一等奖。但是朱老师却始终没有自满,总是觉得课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他拿出教案,反复对教学思路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正是在这样的坚持和努力之下,朱老师的教学水平如芝麻开花一般,不断拔高。虽然朱老师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拿到了高级教师职称,但是他在学术领域的探索却从未停止过。2007年,他参加了在重庆举行的全国首届“杏星杯”教学大赛。2008年,他获得了天津市“双优杯”竞赛一等奖。2009年,在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教学大赛的区级选拔中获得二等奖的第一名。2011年,他再次以天津市第一名的成绩进军全国决赛,最终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如此耀眼的成绩,却没有让他的初心动摇,仍然坚守在教学岗位上,仍然会为学生的一言一行高兴或者沮丧。

虽然朱老师在他人眼中,已经取得了一名人民教师所能够获取的绝大部分荣誉。但是对于朱老师本人来说,却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和潜力。他在2017年报名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仍然积极主动学习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精益求精,提升自身的整体教学水平。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里,朱老师完成了各级公开课百余节,先后应邀到多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专题讲座,2014年至2016年,先后多次到一些条件较为艰苦的省份和地區开展教师专项培训活动。这些地区交通条件较为恶劣,往往是深夜赶路,而白天又要以饱满的热情去为当地教师讲解自己的教学经验。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之下,朱老师得到了当地群众和教育部门的广泛赞誉,也为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梦无止境。这正是采访过程中我们最为深刻的感受。希望朱老师这样的人民教师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多的成绩!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过程数学课堂教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