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2019-09-10赵君扬
赵君扬
由于工作的原因,父亲经常要去埃塞俄比亚或是菲律宾工作,而且一去就是半年以上,所以童年的我对于父亲的形象总是模糊的,只能通过他发回来的照片,想象这个属于我的父亲。而这个形象通常是冷漠而沉默的,因为照片里的他总是神情严峻地看向前方,双唇紧闭着,没有要说话的意思。嗯,父亲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不爱说话。
现在回想,其实我就是那个在小学写关于父亲的作文时永远不及格的那个,因为父亲的形象之于我,实在是太过模糊。
母亲的形象往往切实可感,是悄悄从身后披上的温暖棉袄,是氤氲的厨房中忙碌的身影,还是笑意吟吟的鼓舞和拥抱……
父亲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父亲不爱说话。
直到三年级,父亲还是那样,继续在埃塞俄比亚忙碌,我依旧在故事书里寻找父亲的模样,依旧羡慕着别人的父亲。直到那一次,我似乎读懂了父亲……
那天晚上,妈妈把我拉到身边,和我一起看一段爸爸随行的翻译发过来的视频。视频中,父亲站在一条崭新的铁路旁,胸口别着一枚月亮形状的勋章。远处,一辆火车庄严地驶了过来,随着声声汽笛,夕阳将视线尽头的天空染成了一片红霞,父亲的影子被拉得好長好长,他的身影不再单薄或者冷漠,而是有了一丝高大的意味。他的双唇依旧是紧闭着的,但微微上扬的嘴角画出了一道骄傲的弧线。这时突然跑过来了一位黑人女性,拉着父亲的手,激动地说了些什么,只见父亲依旧没有说话,只是紧闭的双唇,再也藏不住他那灿烂的笑容。
突然间,我的心中涌出了一分自豪——是的,那就是我的父亲。
后来,我从翻译那里了解到:父亲负责测绘的第四条铁路前天开通了,我的父亲被授予了特殊贡献奖——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请过一天假的技术人员。那个黑人女性在激动地感谢父亲,因为有了他们建造的铁路,自己可以去别的城市看儿子了……
听到这儿,我突然理解了故事书里为什么说“父亲是高山”了,父亲就和高山一样,沉默而巍峨。是的,父亲不爱说话,因为他不必多说话,他只需要成为一个榜样,用自己的行动默默地影响着我,引领着我朝着他的方向前行。
现在,父亲依旧经常出差,能见到他的日子屈指可数。但我不会再哭哭啼啼地拉着他的衣袖不让他走,也不会再去羡慕别人的父亲有多好。因为我知道,父亲正在更远的地方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千千万万的人们因为父亲和像父亲一样的人的奋斗而过上更便捷、更幸福的生活。而我更加知道,在我长大以后,我也会像父亲一样追寻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指导教师:徐继胜)
点评
写活一个人物,好难,需要我们深入人物内心,把一个人物的灵魂通过肖像、语言、行为、心理等描写展示在读者面前。本文的父亲尤其难写,因为“我”与父亲相处得太少,正面材料太少。所以本文作者采取了侧面描写。父亲,在作者心里,有两个特点:不爱说话,默默奉献。写文章的关键是选材,作者选取埃塞俄比亚一条父亲参与设计的铁路通车这一素材,真是别具匠心。那个黑人女性的感激,更是精彩一笔。写文章忌讳讲空话大话废话,要有具体感人的文字。立意要高,入手要低。黑人女性也不是说什么感谢中国人民的大话,她是因为从此可以乘火车去看儿子了而感谢父亲。父亲还是不说话,只是骄傲地笑了。
这篇文章教会我们怎么选材,怎么用真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向小作者致敬!
(徐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