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骑楼老街的韵味

2019-09-10余显斌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骑楼一条街南洋

余显斌

骑楼老街已经老了,最老的四牌楼,建于南宋,屈指算来,已有七百多年了。七百多年,它见证了宋朝平平仄仄的雨,吹过宋朝温暖婉约的风。

那时,胡铨、李光等谪臣,来到海口,一定曾来这儿游过吧。

那时,柔媚的宋词,一定曾在这儿“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处处传响吧,一直传入历史的深处,每一个走过这儿的士子,都会侧耳倾听吧。

今天,走在这儿的街道上,仿佛仍能感受到宋人的气息,能感触到他们的气韵。

一条街,成为一本竖行的书。一条街,成为一段具象的历史。

这儿的楼房,多为骑楼。这,不同于中国的古楼房。中国的古楼房,更应称之为楼阁,以木柱立之,有榫卯结构,有斗拱,有雕花镂纹,均以木为之。于是,就有了楼栏,有了回廊,有了绮窗,有了“谁家红袖倚高楼”的诗句,有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画面。

骑楼则不是这样的。骑楼,外部支柱多以石,或以水泥柱支撑。第一层一般后退,或者说,第二层以上朝前延伸,这样不占地方,却可以扩大二层以上的楼房面积。另外,底层可做货铺,不淋雨,不招日。如果这样的铺面,一个挨着一个延伸着,人行其下,是不需要雨伞的。那么,就不会出现借伞情节,也就没有了《白蛇传》那样凄美衷婉的故事。由此可见,骑楼讲究实用。

骑楼建筑,最早出现在遥远的雅典。然后,随着时间蔓延,这种建筑一路东移,漂洋过海,来到了亚洲南洋一带。

骑楼在海南的出现,是和当时人下南洋紧密相关的。

在近代,为了谋生,一批批海南人挥一挥手,作别家乡父老,作别年迈的爹娘,坐一只船,“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下了南洋。在那儿,他们流尽血汗,用尽心智,打下一片天地。

他们富了,可是,心中仍有一个千千结。他们时时在月下,回望来路,泪水长流。他们在二胡声里,寄托着乡愁。

随着时间的流逝,乡愁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如一曲箫音,在每一个有月光的晚上,和没有月光的晚上,哀婉地响起。

终于,再也经不住乡思的咬啮,他们在一个朝陽漫天的早晨,或一个清风如酒的黄昏,借着一帆风,坐一只船,回到了久别的故土,在海口,建一栋楼,里面摆设着明清的家具。可是,楼的外形,却是骑楼,门窗、凭栏上雕刻着各种纹饰,绝不同于中国古诗词里的那些。这建筑,有一点欧洲巴洛克风格。

时间,虽已苔痕斑驳。可是,走在这儿,那种慢节奏,那种悠闲和舒适的气韵,仍通过每一处栏杆,每一处店铺,悄悄沁出,渗入每一个人的心中。一个人,在一段时间的忙碌后,选一个假日,走在这儿,薄衫随风,款款而行,心里,自然而然地融入_种大平静,大悠闲。

有时,几个人一起,进入茶铺,要了绿豆浆,要了清补凉,慢慢地喝着老爸茶,聊着闲话。店里传出柔柔的老音乐,仿佛从岁月的缝隙里渗出来的,点点滴滴,落在人心中,一片洁净。

当年,从南洋回来的游子,大概就是这样的心情吧。他们端着一杯茶,品着故乡的味,一脸幸福,一脸平静。

故乡的味最美,故乡的味最真,故乡的味最诱人。

骑楼老街,是一处游子心灵的港湾,是一处游子心灵回归的巢。

猜你喜欢

骑楼一条街南洋
我与冬天互致颓废
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题蓝花楹
美食一条街
一位富家千金的虐心孽情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
黄昏帖
广州骑楼
猜字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