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外8则)

2019-09-10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之治党中央领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把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作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加以强调,并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为了便于读者准确理解把握这些要求,我们编辑了一组解读文章,供大家学习。

“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社会主义制度好在哪里、优越性体现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走得通、走得好”……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响亮回答——首次集中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这十三方面显著优势分别是: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這十三条显著优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保障,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对这个问题,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寻找救国救民道路,却在很长时间内都抱憾而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但农民起义、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制等种种救国方案都相继失败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践证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这是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鲜明结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决定》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这一重要论断集中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这突出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显著提高。治国必先治党,强国必先强党。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一个时期以来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等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明确要求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些年来,在“四个全面”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过程中,党的领导制度和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不断增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更加巩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明显加强。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更加严明,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重大突破,很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党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空前增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紧紧围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第三,全面依法治国迈出重大步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義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效。顺利完成宪法修改,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进一步健全;重点领域立法得到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快;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司法公信力持续提高;积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结合,有效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衔接和协调。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领导人民全面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协同发力,在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有效推动党和国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党治国理政的经验日益丰富。这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体现。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这是党中央依据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对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的战略目标安排。

第一,《决定》提出的“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是对标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具体目标要求。

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到二○二○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现在,离建党100年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按照党中央既定的时间节点要求,同时兼顾未来更长时期的目标任务,《决定》对到建党100年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目标作了进一步重申,在具体表述上作了实事求是的适当调整。

第二,《决定》提出的“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是对标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的两个阶段的具体目标要求。

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约30年时间,党的十九大将此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与此相衔接,《决定》也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期间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目标分为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关任务的基础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读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

通览《决定》全文,制度建设的内容占到很大比重,“制度”一词出现222次,“体系”一词出现116次。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到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再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决定》描绘了由13个部分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覆盖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个方面。

那么,这些制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等13个方面的制度,每一种制度之下又有更多更具体更细致的制度来支撑这些制度的运行。这一整套制度体系相互衔接、相互联系,浑然一体、不可割裂,是一个有着内在逻辑的制度链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决定》把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放在首要位置,同时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全面體现到各方面制度安排之中,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的统摄性地位。

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又包括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这6个方面的具体制度构成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

《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中,作为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层面的制度,它反映了制度体系的本质内容和根本特征,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这一根本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它、不断完善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基本制度主要包括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规定着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

基本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

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部分,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就是在此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一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对于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重要制度是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制度,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既是13个方面制度的重要内容,也对坚持和完善其他制度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治理的关键,就是治权。

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高效有力的领导制度和行政体制,但也离不开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监督体系。《决定》提出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必会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背后体现的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演进方向和规律的不懈探索,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核心要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核心就在于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和动摇的重大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坚决反对无政府主义倾向,对巴枯宁所主张的“支部自治、各自治小组的自由联合、反权威主义、无政府状态”等观点进行了严厉批判,明确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凝聚自己的所有力量,强调如果每一个支部、每一个人都各行其是,党就只能陷入瓦解,就不能成为坚强统一的组织。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强调:“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列宁也深刻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正因为有布尔什维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俄国才战胜各种错误思想和分裂力量,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共放弃了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实行所谓各级党组织自治,从思想混乱演变到组织混乱,致使这个大党老党轰然倒塌。

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反复强调党的统一领导问题,提出要把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有中央的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必须有全国的统一计划和统一纪律,破坏这种必要的统一,是不允许的。”在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同志也鲜明指出:“党是一个战斗的组织,没有集中统一的指挥,是不可能取得任何战斗胜利的,一切发展党内民主的措施都不是为了削弱党的必需的集中,而是为了给它以强大的生气勃勃的基础。”

我们党成立98年来的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全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事业就不断取得胜利;离开了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就必然弱化,党的事业就必然遭受挫折。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后,我们党开始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才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正是有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才不断波澜壮阔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之所以能戰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全面显著提高,使“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根本在于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面临的环境更复杂、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挑战更多,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作为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贯彻到全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中。全党同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们党就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顺利完成党的历史使命。

我们党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需要全党同志高度的思想自觉和政治自觉,也需要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作保障。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多次强调要以制度保证全党在重大问题上的统一行动,形成了一系列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和规矩。

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强调全党服从中央,并把它作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基本规定。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规定“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议决,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1928年,党中央在《关于各省委对中央的报告大纲》中,对报告的时间、种类、内容及保密要求等作出详细规定。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党的一切工作由中央集中领导,是党在组织上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各级党的委员会的委员必须无条件的执行,成为一切党员与干部的模范。”此后,党中央相继制定《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规则与纪律的决定》《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等,要求全党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党的七大把“四个服从”作为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写入党章,并强调“四个服从”最根本的是全党服从中央。1948年,毛泽东同志亲自为党中央起草《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指示,要求各中央局和分局必须坚持事前请示、事后报告,每两个月向党中央和中央主席作一次综合报告,随后请示报告制度在全党全军普遍建立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及时在中央人民政府建立党组,规定政府工作中一切主要的和重要的方针、政策、计划和重大事项,必须经过党中央讨论和决定或批准;成立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领导的财经小组、政法小组、科学小组、文教小组、外事小组,全面领导有关工作。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强调,“党的团结的唯一中心是党的中央”,“必须把任何地区、任何部门的党的组织及其工作看作是在中央统一领导下的整个党及其工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坚持并不断完善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规定,在《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对坚持集体领导、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作出明确规定,确立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基本原则,制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的工作规则,探索建立巡视制度,并把维护党中央权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作为党内监督的首要任务。这些制度机制,有力推动了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改革和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陆续制定或修订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从制度上保证党的领导全覆盖,保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党中央还作出一系列重大制度性安排,如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国务院党组、全国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中央政治局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健全一系列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工作机制等,这些制度举措为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供了有力保证。

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一系列制度机制,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发展。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牢记初心使命,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的根本保证。《决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就是要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推动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使我们党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永远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实现长期执政,是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丢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忘记这个初心和使命,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中深刻认识到只有始终不改初心、不辱使命,我们党才能巩固领导地位、永葆执政资格。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第70个年头的重要时刻,党中央根据党的十九大决定,部署在全党分两批开展为期半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全党共同努力下,这次主题教育达到了“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已经取得了党中央满意、人民群众认可的良好成效。但也要看到,这次主题教育只是对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情况的一次大检视、加强党的理论武装的一次再深化、增强党的自我革命精神的一次再动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必须形成常态、确保长效。

完成好这个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要靠有效的制度来保证。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决定》提出的要求,深入总结运用这次主题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党章为根本,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要持之以恒加强理论武装,完善党员干部自学、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基层党组织集中学习、理论宣讲等各项制度,切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项长期政治任务,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不断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筑牢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要巩固和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健全查改问题的长效机制,完善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完善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内组织生活等制度,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实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共同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决定》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确保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制度是治理的前提,其性质决定了治理的方式。治理依照制度展开,是制度的实践过程。有了好的制度体系,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相匹配的有效治理能力。制度执行越有力,治理能力越有效,越能充分发挥制度体系的功能,彰显制度优越性。

狠抓制度执行、注重落实,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要求共产党员一定要有“认真实干”的精神,强调“抓而不紧,等于不抓”。邓小平同志指出,“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凡事都“要落在实处”。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执行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出336项重点改革任务,一大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不到3个月时间,25个应挂牌的新組建或重新组建部门全部完成挂牌,经过一年多努力,改革各项工作胜利完成。实践证明,正是我们党把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执行到位,将决策部署贯彻到底,才充分激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效能优势,推动取得历史性成就。

提高制度执行力,首先要树牢制度自信,自觉尊崇制度,形成制度执行最持久而强大的动力。自信源于实践,7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取得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历史性成就;自信源于人民,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7亿多人摆脱贫困,近14亿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大幅提升,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深得人民拥护;自信源于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建立在对客观实际的准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积极顺应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上,是科学理性、符合中国实际的制度和治理体系。面对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显著优势和丰富实践成果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国人民最有理由自信。

提高制度执行力,领导干部要强化制度意识、发挥表率作用。《决定》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领会制度精神、熟知制度内容,不断增强制度意识,营造制度执行的浓厚氛围。要带头执行制度,维护制度权威,要求别人、下级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严格按制度办事,按制度行使权力,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不打折扣。要带头捍卫制度,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同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作斗争,在涉及制度层面的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毫不含糊。

提高制度执行力,要提高运用制度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决定》要求,“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执行制度,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把制度执行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工作、谋划未来部署结合起来,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在贯彻执行制度中提高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要把制度执行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让严格执行制度、善于在制度轨道上推进事业者上,让违背制度、破坏制度者下,树立鲜明用人导向。

提高制度执行力,要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决定》要求,“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要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常态化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偏离制度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动辄则咎。要认真查处和严肃问责严重破坏制度的问题,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随意变通、恶意规避等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仅查处直接责任人,还要追究相关领导人员责任,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

(综合自《人民日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等)

猜你喜欢

中国之治党中央领导
时局图
市领导会见
“中国之治”彰显全球魅力
张维为:“中国之治”凸显制度优势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之治”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关于党的领导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月历
“称职”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