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天然气管道冬季高峰运行管理与工艺优化

2019-09-10李亚娟辛鑫

石油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

李亚娟 辛鑫

摘要:管道输运是现代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冬季高峰运行时,天然气管道可能面临破坏、堵塞问题,需给予处理。基于此,本文以天然气管道冬季高峰运行面临的问题作为切入点,给予简述,再以此为基础,重点论述天然气管道冬季高峰运行管理与工艺优化的建议,给出应用伴熱带、优化管道管理、控制气源质量、合理调配下游用户输气时间、增加储气调峰等具体措施,以期通过分析为后续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天然气管道;高峰运行;储气调峰;运输堵塞;管道管理

前言:天然气管道是指将天然气(包括油田生产的伴生气)从开采地或处理厂输送到城市配气中心或工业企业用户的管道,又称输气管道。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我国天然气生产和使用量大大增加,天然气运输管理的压力也因此显著提升,尤其是冬季高峰运行过程中,各类问题也时有发生,影响工作质量。针对该项工作中常见问题类型、运行管理与工艺优化进行综合分析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1.天然气管道冬季高峰运行面临的问题

1.1管道工艺不理想

冬季高峰运行的天然气管道,面临的典型问题之一是管道工艺不理想,如冬运期间上游供气量一定,但下游用户用气量突增,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上游或下游工艺管网存在输气瓶颈,不能达到管线的互连互通,导致输气工艺不灵活;管道内存在液态水和杂质,可造成水合物形成等问题。水合物是以天然气中的烃类物质为主,与水分子结合后产生的固体沉淀,冬季发生率最高。当水合物持续积累时,管道的运输能力将会出现下降,甚至导致管道连接稳定性下降。这一问题需要通过管理工艺的优化谋求解决。

1.2设备超流速运行

设备超流速运行问题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气源不足的情况下,用户用气量增加、场站设备工作压力增大导致的超流速运行,是目前天然气管道冬季高峰运行面临的核心问题。超流速运行的设备噪音大、震动明显,导致故障率大幅增加,大大降低管道设备的安全性能。二是下游下游储气调峰设施功能不佳、管存小,高峰期间天然气瞬时流量过大,出现设备超流速运行的情况[1]。超流速运行可能导致较多故障甚至安全问题,需要作为重点问题加以处理。

2.天然气管道冬季高峰运行管理与工艺优化的建议

2.1伴热带工艺

伴热带工艺的使用,是目前应对堵塞最直接的方法,主要应对水合物形成的问题。天然气的成分复杂,难以在运输前完全进行脱水,也不能进行烃类物质的去除,可在运输作业前,与管道处增设伴热带,以避免水合物的形成,提升天然气流动性。伴热带的选取和应用方面,应结合运输作业所在地点的具体需要,保证能够有效应对低温影响的类型,并能在冬季过后拆除,以备二次使用。此外还应尝试优化管道管理,包括更换新式管道、对管道进行干燥处理、调整埋深等方式。新式管道的更换方面,可参考俄罗斯和德国的管道进行强化,俄罗斯东部地区温度较我国更低,且管道长度长,管理难度大。为应对管道低温堵塞问题,俄罗斯与德国合作,制作带有夹层的管道,应用于局部低温地区,夹层中填充保温材料,包括苯复合材料等,降低温度过低的不利影响。该项改造耗资较大,可选取局部地区进行更换。

2.2优化管道工艺

2.2.1工艺优化是提升天然气管道冬季高峰运行质量的基本途径。首先可通过增加上游气源供应量来优化工艺。目前在下游用户中除工业用户用气较平稳外,其余民用气用户在夏季和冬季用气存在较大的用气特点,夏季用气量较少,设备基本都在较低负荷工况下运行,而在冬季高峰期下游用户用气量突增,设备基本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行状态,若上游供气量不能满足下游用户用气需求,则导致整个管网运行压力较低,甚至达到管网低低限压力,导致设备安全连锁装置启动,使设备自动关断造成停气事件,必须通过上游管线工艺调整,如开启输气场站越站旁通、增大下游用户配气压力等措施优化工艺。

2.2.2管道分流工艺。可在核心管道位置处设置若干可以独立工作的阀门,常规工作状态下,开启其中一个阀门,冬季运输高峰期,开启其中两个阀门。当运输堵塞发生时,开启剩余阀门,保证天然气管道始终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当运输压力降低时,关闭上一级阀门,该工艺可应对超流速运行的问题,各处管道均可应用伴热带进行堵塞预防。

2.2.3增加输气场站供气装置。场站在设计前期根据下游用户提出的用气量而建设,但有些用户周边发展较快,导致已有设备装置不能满足下游用户用气需求,需对已有场站进行扩能改造,即增加分离器、供气支路等,提高场站输气能力。

2.2.4下游用户管线互连互通。以我公司为例,给渭南天然气公司供气点有两处,即西安临潼分输站给经开区门站供气,气源来自关中环线(管线为DN900),渭南分输站给高新区门站供气,气源来自西渭线(管径为DN200),两座场站设计日输气能力分别为186万和85万,但在2018年冬运期间,西安临潼分输站日最高供气量为54万,设备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导致设备利用率严重不足,而渭南分输站日供气量高达84万,设备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行,同时受西渭线整个管网输气能力限制而无法再提高输气量。据了解,渭南市天然气公司经开区门站和高新区门站城市管网存在输气瓶颈,未很好实现管网互连互通。需下游公司加快其城市配套管网建设,消除输气瓶颈,增加冬季高峰期输气灵活性,同时可降低渭南分输站高负荷供气风险。

2.3控制气源质量

气源控制的基本方式,是在运输作业开始前进行初步的脱水处理,考虑到天然气本身具有易燃易爆属性,脱水处理主要采用固体吸附法。在管道传输的起始部位,设置至少四个传输口,每个传输口放置若干活性炭或是氧化铝,使天然气在运输之前实现初步的脱水。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液体进行脱水,如甘醇,该物质的亲水性理想,且由于天然气中的水分相对不多,甘醇可以有效实现脱水作业,以此提升气源质量,应对堵塞等问题。

总结:综上,现代天然气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均在提升,但在进行冬季高峰运输时,相关问题依然无法完全避免,包括水合物形成、设备破坏、运输堵塞等。对相关问题的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不同问题无法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运行管理与工艺优化加以控制,降低其不利影响,主要措施包括应用伴热带、优优化管道工艺以及控制气源质量。可在后续工作中予以应用,提升冬季天然气运输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杰,张盟.浅析天然气管道穿越施工中定向钻技术的应用及优化[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38(10):175-176.

[2]叶海斌.关于中亚天然气管道霍尔果斯计量站C线站场综合优化的评价[J].石化技术,2018,25(01):284+146.

猜你喜欢

天然气管道
天然气管道安全管理的初探
浅谈天然气输气管道腐蚀与防护
基于DSP天然气管道阀门远程自动控制装置设计
基于声波技术的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系统的研究
基于WSN的天然气管道压力预警监测仪装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