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
2019-09-10雷锦天
雷锦天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当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新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强调“导”和“学”,既服务于教师的教,又服务于学生的学。导学案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课程数学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质量。若能将导学案创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并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习惯。因此,本文从把握性质,合理编写导学案;应用导学案,做好课前预习;精讲点拨,转变课堂角色;巩固训练,促进知识迁移四方面对小学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学案;创新应用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对于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基础的奠定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大多以知识传授为重点,严重忽视了对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多数教师所使用的教案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和封闭性,很难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而“导学案”是建立在教案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充,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导学案教学法的有效使用,可以实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并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达成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整体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把握性质,合理编写导学案
为了能够合理、有效地应用导学案,教师首先要将重点放在对导学案的编写上。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我们所面对的是小学生,所以导学案要尽可能简单明了,如此才能确保小学生可以对其内容与要求进行快速理解。导学案包含的内容有最基本的导学内容与目标,还有课前导学、课中研讨、课堂训练等多项内容。为了能够凸显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教师要在导学案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时间和机会,以确保能够发挥出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势。
以“周长”为例,在编写该课导学案的过程中,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了解,并结合基本学情对导学案进行了编写。在具体的编写过程中,我首先对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了初步的明确,即: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通过实物测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好这一学习目标之后,我结合目标对相关知识进行了链接,确定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内容,最大程度地对周围的事物进行了充分利用,如:课本、文具盒、桌子等。而在最后的导学案编写阶段,我为学生设计了课外学习活动,也就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进行测量和计算,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应用导学案,做好课前预习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而“先学”需要教师应用导学案引导学生先做好课前预习。通过预习,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而导学案的应用为小学生提供了预习方向,这对于学生尽快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在学生进行自主预习的过程中,教師还应该引导学生对自己所不理解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标记。在这一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小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必然能够更加积极地融入其中,且在学习过程中更具针对性。
以“认识分数”的教学为例,考虑到分数和整数有着很大的差异性,所以为了能够提高整体教学效率,我非常重视对导学案的应用,尤其是在课前预习中更是能够发挥出有效作用。所以,在上课之后,我首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之后向每个小组分发了一份导学案,导学案主要涉及的是预习阶段的目标。在这一基础上,大家积极性十足地投入对分数这一知识的预习中。与此同时,我还告诉大家:“同学们如果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先标记出来,然后再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之后再认真听我讲相对应的部分。”在提出这一方法后,学生们随即进入对该课知识的预习中,并积极对一些难点知识进行了合作探究。通过这一课前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精讲点拨,转变课堂角色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发挥出自身引导性的作用,重视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精讲点拨。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对导学案中所明确的课中研讨内容进行实践。精讲点拨并不是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而是要找准时机。当学生们对数学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争议和错误,而此时便是教师进行精讲点拨的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纠正,还应该有意识地转变课堂角色,在精讲点拨中引导学生对相应的知识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方向与位置”为例,为了使学生能够用数对确定位置,我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精讲点拨。在该课所设计的导学案中,针对“数对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点,我为学生准备了一项小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因此,在上课后,我首先询问大家是否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从而将学生们引入对自己所处位置的思考中。之后,我以自我推荐的形式邀请了几位学生进行回答,当他们信心十足地说出自己的位置并进行解释后,我给予了大家肯定,并对“数对”进行了讲解。之后,我以点名的形式让几位学生根据班级情况在黑板上写出了几个数对,让其他人来确定所指的人,从而借此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巩固训练,促进知识迁移
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巩固训练,只有通过训练才能有效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内化。为此,教师应该根据课型与内容的不同提前设计一些导学问题或者导学任务,借此将学生顺利引入对相关知识的训练中,从而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而在设计巩固训练这一环节的导学案时,教师要明确其指向性,尽可能让学生在训练中能够连接新旧知识,并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对数学学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进而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内化。
以“认识方程”为例,在该课教学的最后阶段,由于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所以为了进一步对学生的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巩固,我便将重点放在了训练上。因此,在提前所设计的导学案的指导下,我先将学生进行了分组,之后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出了三项训练任务,分别为:结合生活情境,举出一些等量关系,尝试进行编题;将自己所编的题与小组其他成员进行分享,并尝试解释小组其他成员所编的题;解以下方程,并与小组其他人进行答案对照。这一任务的安排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合作探究能力。同时,这些针对性的训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巩固学生的所学知识,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应用导学案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了导学案,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内容更系统,学习方法更高效。课堂上学生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教师点拨、引导下共同参与的互动学习。
教师轻松,学生轻松。课堂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在导学案背景下,我们应当追求美与力结合,形与神兼备,动与静协调,教师可以“无为”而治,学生在小组合作状态中走向平衡与和谐,从而构建魅力课堂。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编写导学案的最佳方法,使导学案做到高效实用、易于操作,让导学案真正成为探究学习、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最佳效果。所以,当代教师要在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基础上重视对导学案的创新应用,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聂东洋.导学案的应用对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2]刘敬红.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策略[J].辽宁教育,2019(9).
[3]罗俊祖.山西应县杏寨中心学校.导学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N]. 山西青年报,2018(12).
(责任编辑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