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朋友圈里的“打卡族”

2019-09-10周静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1期
关键词:程序单词微信

周静

不知道从哪天开始的,身边不少朋友的微信上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努力奋进的“打卡族”,诸如“我正在挑战无字幕英文电影,已坚持150天”“阅读世界名著30天”“健身打卡100天”“每天10分钟单词记忆50天”……花样繁多,基本上你想学习什么,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小程序。打卡族和微商一样,出现的方式总是这么轰轰烈烈,一不小心,就夺取了你的注意力。反正在记者的朋友圈里,这两股势力都不容小觑。

几位坚持一个月以上打卡学习的朋友说,他们参与的这些应用,都是付费的,不过,费用不高。一个月花的多则两百,少则三五十。用朋友的话说“用这点小钱强迫自己养成一个学习的好习惯还是值得的”。以每日十分钟学单词为例,先付99元学一个月,如果每天能坚持学10分钟,天天打卡,那么当天就返1元,一个月30天,就能返30元。最后,再参加一个测试,把学过的单词全部都记住,那么再返69元。也就是说,免费学习,且有挑战有趣味,发发朋友圈,还有围观者为你呐喊加油。何乐不为?

眼下,在诸多打卡应用里面,做得比较彻底的要数百词斩。早在2013年6月底,百词斩就推出微信打卡功能。它就是紧紧抓住用户喜欢在朋友圈秀存在得到点赞夸奖的心理,将App用户引流到微信,增加了用户的黏性。

到今天,短短五六年光景,百词斩已经形成产品矩阵,全面布局内容付费领域,以薄荷阅读、超有爱学院、番茄英语、鲜橙英语四个子品牌分别切入英语名著阅读、新闻/电影听力、场景口语练习、英语漫画阅读细分领域,从工具产品延伸出到英语阅读付费服务。

百词斩的火爆以及朋友圈“打卡族”兴起的背后,其实是知识付费产业蓬勃发展的映射。互联网数据资讯聚合平台艾瑞咨询不久前公布过一个《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里面谈到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49亿元,在人才、时长、定价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小而美”模式将成为新小玩家入局突破口。

想想也是,人们若是有点休闲的碎片时间,与其浏览那些没用的海量信息,还不如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上,只要坚持,定能有不少收获。当然,至于学习成果是不是收获良多,只有打卡族自己知道。不过,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些正能量满满的各类打卡小程序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极大的流量。

“打卡族”们每一次打卡和转发类似于病毒式的营销,而且,这种营销的针对性更强。记者便是看到某位朋友轉发的打卡小程序之后,也跃跃欲试,最后和朋友一起成了这款应用的忠实用户。也正是这样的传播方式,让百词斩短时间内获得了迅速的成长。

传播学者梅罗维茨提出过“媒介情境论”,他认为电子媒介产生了新的“情境”,在这样的新情境之下,人们必然会有相对应的新的行为。通俗来说,就是像微信、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占据了人们社交的主要渠道,不管你承不承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朋友圈逐渐成了人们日常交际的第二张脸,人们每天在朋友圈呈现的内容是自我形象建构的一部分。因此,想想看,朋友圈里,除了晒美食、晒靓照之外,晒晒学习是不是显得你更上进、好学、有深度?

猜你喜欢

程序单词微信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单词连一连
简化化学平衡移动教学程序探索
看图填单词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微信
微信
微信
Playing with /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