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乃器:从银行家到粮食部部长
2019-09-10苏小小
苏小小
章乃器原名章埏,字子伟。1897年3月4日生于浙江省处州府青田县小塬村(即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东源镇东源村)的一个乡绅家庭。长大后他读到《老子》中“陶人埏埴以为器”一语,埏(shan),用水和土,和泥。埴,黏和。他明白父母为自己取名的本意,让自己成“器”,于是改名为乃器。
章乃器4岁入私塾,6岁入小学堂,8岁赴青田县城随祖父学国学。1908年,11岁时就读青田敬业学堂(高小),在敬业学堂他与后来成为台湾国民党行政院长、副总统的陈诚和台湾交通银行董事长的赵志尧是同学。1912年,15岁的章乃器进入陆军飞行营,服役一年。1913年,章乃器赴杭州,考入省立甲种商业学校。浙江省立甲种商业学校的校长、老师与浙江地方实业银行关系密切,学校部分优秀毕业生被推荐到浙实银行。1918年夏,章乃器入杭州浙实银行当练习生。练习生待遇很低,每月仅两块大洋。次年,经友人介绍,章乃器前往北京,到北通州京兆农工银行任营业部主任,月薪16元大洋,一年以后升任襄理兼营业部主任,月薪增至26元大洋。但1920年7月的直皖战争使京兆农工银行受累倒闭,章乃器改入中美实业公司任会计主任。后辞职返沪,回到浙实银行上海分行。
章乃器25岁时感悟服务金融业必须掌握技术和知识。频繁的业务往来为他积累了经验,除了练习珠算、簿记和英语以外,他对于金融市场、银行组织、银行业务、商业法规深入研究,在金融界取得了一定的学术地位。浙实银行掌握实权的常务董事兼上海分行经理陈朵如和另一位实权人物董事长李铭都非常赏识章乃器。章乃器便从一般的营业员、营业主任,擢升为上海总行副经理兼检查部主任,成为一名银行家。
银行碰到最大的问题是信贷问题,贷出去的款,收不回来。其中原因错综复杂,但是,有一条不容忽视,那就是信用问题。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已出现数家外资信用调查机构,如日本人办的上海兴信社、东京兴信所上海支所,美国人办的商务征信所等。1931年初,章乃器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资耀华、中国银行的祝仰辰商量,决意集沪上银行界之力,组建一个独立的信用调查机构,考虑到此类机构不宜由银行直接出面,故先成立一个研究信用问题的学术团体,即中国兴信社。
1932年6月6日,中國第一个信用调查机构——中国征信所正式成立,地址设在圆明园路1号。征信所采取会员制,分基本会员和普通会员:中国兴信社社员,即为中国征信所的基本会员,其他银行、钱庄或金融机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征信所作为普通会员。中国征信所发展很快,1935年5月改为股份有限公司,章乃器等11人当选为董事。时隔两个月,在董事会的常会上,章乃器被推选为董事长。
当时,中国征信所职工达到百人,董事长下设中、英文秘书各一人,负责日常行政事务。所内设立信用调查、资料档案、编审、行名录及总务等5个业务部门以及一个小型印刷所,同时还在天津、汉口设立两个分所。章乃器主政,他提出:一切事业要以积极的方面找出路。他认为,优良的工作成绩是事业的生命。为此制定规条:“审慎以求真、忠实公正以求善、详尽明晰以求美”,以此作为业务指导方针。短短几个月,业务量扩大了3倍。编辑的《征信工商行名录》图文并茂,一举压倒了过去几十年间最有影响的英国人办的《字林西报行名录》。
1936年11月23日,章乃器、沈钧儒、邹韬奋、李公朴、王造时、史良、沙千里被捕,造成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经过各方奋力营救,最后于1937年7月31日以交保方式出狱。出狱后的章乃器,应李宗仁邀,曾任安徽省财政厅厅长,主持战事财政两年。抗战开始,国土沦陷、工商停业、税收锐减,安徽财政异常困难。
章乃器上任后,经过调查摸底,果断地提出了“铲除贪污、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方针,要求各部门节约开支、核实经费、消除吃空额和浮报开支的漏洞,很快做到了收支平衡还略有节余。为破坏日寇“以战养战”的阴谋,章乃器开展敌货、私货检查工作,开辟了税源和财源,不但发清了欠薪欠饷,改善了军警和公务员的生活,每月还拨付邻区新四军驻军经费3万元。此外,章乃器还发行省公债和地方银行小额本票,搞活了枯竭了的货币流通,在安徽建立了别省还没有的战时金融经济体制。经过章乃器的积极努力,几个月后,全省收支逐渐平衡。
1940年6月,章乃器在大后方与上海银行的陈光甫合资创建上川实业公司,设酒精厂、手摇发电机厂、机器厂、畜牧场等,任总经理。当时战备物资极端匮乏,民间机动车几乎弄不到汽油,酒精厂生产的无水酒精正可替代,因此获利不少。但章乃器更关心战时整个民族工业的存亡和发展,提出了解决恶性膨胀的根本办法:为清除腐败,建议实行国民财产登记制度,个人资产实行一名制;对战后中国的建设,他主张利用外资发展民族工业,实行大公司小股东制度,倡议开发大西北;他提出“工业立体发展”的重要思想,认为工业组织和技术的平面发展必然造成重复建设,主张建立“运用高度的组织力量和高深的技术”的立体工业经济体系。他创建了中国工业研究所,制定许多经济发展计划,像修筑轻便铁道、清理长江航道、救济困难企业等。
1947年春,章乃器参与投资拍摄的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在香港上映获得巨大成功,他知道后向昆仑公司董事长夏云瑚交涉,得到了其应当得到的那一部分投资红利。1948年,章乃器以这部分资金加上手里其他款项为股本,并与中国柴油机厂合作,在香港开设了“港九地产公司”,他占有公司资本总额的39%,自任总经理。该公司在港建筑高级公寓,预收高额定金,分间出售;同时也代客买卖房地产,经营方式灵活多样。港九地产公司在同业间资本虽然不算很雄厚,但发挥的能量数倍于它的资本,这也是章乃器经营才能的表现。
1948年底,章乃器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毅然决定放弃已经相当红火的房地产生意,并将港九地产公司交给王宽诚接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政务院副总理、政务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章乃器被任命为15名政务委员之一。同月21日,章乃器出席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即中财委)成立大会,被推选为中财委委员。
1952年8月章乃器出任共和国第一任粮食部长后,他保持理论家和实践家的本色,尊重科学、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其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协助陈云制定粮食统购统销的重大政策。
民以食为天,章乃器在一个有近6亿人口的大国担任粮食部长并不容易。自1952年春秋季开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粮食的需求,加上自然灾害等原因,奸商乘机勾结小贩,一面向农民征购粮食,一面混杂在需粮群众当中套购粮食,造成了许多基层购粮点粮食的脱销和黑市的形成,助长了农民惜售粮食的思想。到1953年,个别地区出现了数千乃至上万人在国家售粮点排起长龙争购粮食的情况;购销形势日益严重,国家的库存消耗日大,而回流到农村中的粮食数量却日益增多,同年八九月份,北京、天津不得不实行面粉配售,这就是章乃器上任初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章乃器系统地研究了苏联、日本以及中国历代政府的粮政体制,详尽分析全国的粮食产销形势,创立了我国特有的粮食凭票定量供应制度,最终圆满地完成了粮食统购统销法规的制定工作。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粮票已成为一种收藏品,而在“短缺经济”的特殊年代里,粮票制度是保证每个城市家庭公平获得口粮的唯一办法。
1977年5月13日章乃器因病逝世,享年8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