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论语》在小学德育中的适用性

2019-09-10魏妍

家长 2019年11期
关键词:适用性小学德育论语

魏妍

摘要:《论语》中蕴含着深邃的“仁”“礼”等道德思想,将其应用到小学德育中,对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论语》在小学德育中的适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论语》;小学德育;适用性

一、《论语》在小学德育中的适用性分析

(一)《论语》中的文和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观念

根据大量的教学经验发现,很多小学生都没有足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分辨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走向极端,所以在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正确德育观念的培养。而《论语·学而》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由此可见,《论语》倡导的是“君子”的人格。一个人只有具备优秀的品德,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才会有威信,才会结交可靠的朋友,即便是有了错误,只要及时纠正、持有谦卑之心,也能够做到以德服人。这样的思想正是小学德育的思想。

将《论语》中“文”和“礼”融入小学德育中,强调的是既要培养学生的内在修养,又要使学生具备优秀的思想品德,树立谦逊不骄的为人处世态度。《论语·为政》中提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倡导的也是人如果没有信用,也将无法在社会中立足。应用到现代思想中,就是无论是身处社会,还是学校,诚信都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由此可见,《论语》中的“文”和“礼”符合当今时代的小学德育要求,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价值观念;让学生通过自我反省从而能不断成长和发展;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要想在当今社会中获得发展,就必须具备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论语》强调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小学德育的教学动机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和是非、善恶判断的方法;拥有调节自身品德行为的意识与动力,具备理智战胜欲望的意念,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而《论语·宪问》中提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具备仁德品质的人,一定有足够的勇气,而有勇气的人不一定具备仁德品质。由此可见,《论语》倡导的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与人生修养,都要具备一定的仁德品质。而这正是小学德育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德育不能间断,只有不断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不断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变化,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不断、循序渐进、反复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才能够保证德育质量。

二、小学德育的教育原则分析

要想保证小学德育质量,必须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首先,要遵循德智一体的教育原则。在一定程度上,评价一名学生综合素质好坏的标准并不是学习成绩,道德修养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标准之一,所以教师要在实际的德育过程中努力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将德育与智育融为一体。其次,要遵循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即提倡将书本上的理论与实际生活中的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体验式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悟。因為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阶段都不同,我们无法使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约束,所以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及启发,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文”和“礼”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德育观念,《论语》强调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所以《论语》在小学德育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所以,我们要遵循德智一体、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将《论语》积极应用到德育中,从而有效提升小学德育质量。

注:本文为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论语》在小学生品德教育中的适用性探究”(课题编号:GS[2018]GHB09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杨 菲)

参考文献:

[1]徐红欣. 试析《论语》的德育价值[D].河北大学,2006.

猜你喜欢

适用性小学德育论语
CLDAS土壤湿度产品适用性评估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结构化数据适用性研究
某门头桁架YJK和Midas整体分析及简化设计法的适用性探讨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