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创新的智能语音变成骚扰
2019-09-10张东阳
张东阳
在大数据让人们更享受生活的同时,个人信息保护却成为社会之痛。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用人工智能代替真人客服进行电话推销的软件。软件研发方介绍,使用AI拨打推销电话,不仅可以做到声音和真人毫无区别,效率也可以大幅提高,“每天可以拨出800到1000个电话,是传统人工的4到5倍。”
这的确很可怕。人工智能“多快好省”,效率高,每天拨出电话是传统人工的4到5倍;成本低,拨打一个电话的成本仅在2毛钱左右。更重要的是,使用AI可以弥补真人销售“专业不足导致跟进困难、培训成本高、员工离职快、重复单调性工作引发员工情绪不稳定”等常见问题。有了这样优越的人工智能系统,真的会如有关人员所称,“可能会带来电话销售领域的巨大变革”。这样看来,令人烦恼无比的推销电话,很可能将会越来越多。
这样的情况,不该任其发展。因为人工智能所拨打的电话,还是由人选择输入的。这就追溯到了源头:如果能够有效遏止人们的手机号码等隐私的泄露,自然就能防范电话被“人工智能”随意骚扰。
有时候用户提供给商家的联系方式,仅限于特定的服务,但现实生活中不少商家会将用户电话信息挪作他用,以便后续推销,其行为已经涉嫌侵犯个人隐私。对这样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关部门决不能听之任之。如果人们知晓自己的电话是从哪个渠道泄露出去的,并对此进行了举报,警方应该迅速给予回应和查处。
面对骚扰电话的盛行,去年7月,工信部等13部门印发了《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10月底又印发了《关于推进综合整治骚扰电话專项行动的工作方案》,然而,就目前来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除了中国移动“白名单”功能外(将存储的电话号码设置为能够拨通的“白名单”,不在名单中的电话则不能直接打通),其他的情况只能是设置“拉黑”功能,也就是说,三大手机运营商很多时候并不能主动拦截骚扰电话。而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仍在进行中,但效果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明显:我们还是频繁接到骚扰电话。而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同样并不在少数。
日前,安徽省滁州市破获了一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抓获涉案嫌疑人员48人。该团伙非法收集和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多达350余万条,涉案价值达1500余万元,而这一“成绩”,是在短短10个月内就达到的!还有多少公民个人信息被暗中泄露?有关部门的打击力度,显然有待提升。
生活在越来越“智能”的现代信息社会,人们在诸多方面确实越来越方便快捷,但是,在大数据让人们更享受生活的同时,个人信息保护却成为社会之痛。没人愿意让自己的个人信息随意“裸奔”,如何防范个人信息被随意泄露,已经成为摆在有关部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期待有关部门迅速堵住“AI推销电话”的口子,否则,人人喜欢的“人工智能”,就会变成人人生厌的“骚扰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