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人道主义教育思想融入课堂

2019-09-10朱园园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19年4期
关键词:什维利阿莫人道主义

朱园园

人道主义教育思想是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思潮,主张教育要面向人,尊重儿童人格,解放儿童个性。合作教育学派的理论建立在人道主义基础之上,强调儿童个性培养,倡导师生合作教学,致力于营造一个自由平等、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

作为合作教育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阿莫纳什维利,他反对苏联一贯以来的权利主义教育,他认为这种过分强调教师权威、不尊重儿童独立人格的强迫式教育方式,实际上是教育者的一种利己主义行为,无利于儿童的潜能发展,对儿童的个性是一种摧毁。基于人道主义教育原则,阿莫纳什维利在自己的教育实验班中用一种平等关爱的态度与孩子们学习、交流,成为孩子们信任的老师和朋友,建立了一个充满人性关怀的班级,成功做到了将人道主义教育思想融入课堂与学校生活。

一、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的起点:热爱和理解儿童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对儿童的热爱和理解应是教师的首要原则。他把热爱儿童作为对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这种爱应该是平等、无差别的,不管儿童是听话的、调皮的、勤奋的、贪玩的,教师的爱应该是一样的。但他也意识到,作为一个教师光有热爱儿童的情感还不够,重点在于“教师要掌握体现这种爱的艺术”,即“教育和教学过程的艺术”[1]。

如何才能体现这种爱的艺术?在书中,阿莫纳什维利用音乐来比喻学校生活,每一个学日好比是一部交响乐,教师就是指挥家,要学会运用语言、手势、动作等来演奏,要把课程安排当成交响乐乐章来设计,把认识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艺术过程。他将这种爱的艺术贯彻到他的教学之中,会为了一句“孩子们,你们好”的招呼,反复练习,寻找最合适的语气;会根据课程内容来调整说话的态度、声调和语速,在进行语言练习时“说得很慢,声调拖得很长,声音很轻”[2],在进行图形学习时,声调则变得愉快。除了运用语言的指挥棒外,教师在课堂上的动作手势也是“演奏乐章”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注意自己的站姿,用手势来引导课堂进度。音乐的语言、手势和动作使得阿莫纳什维利的课堂充满了艺术的气息,孩子们在愉悦欢快的环境中学习,爱的艺术充满了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谱写了一个个学日的乐谱。

除了热爱儿童外,阿莫纳什维利还提出要理解儿童,这种理解指的是教师能够从儿童的立场出发,从儿童的认识出发,去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他重视儿童的童年,认为真正的童年应该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从一个质的状态到另一个更高水平的质的状态的过渡的人生”[3],这是儿童发展所需要的,但儿童自身无意识也无能力完成这一过程,这就需要成人的帮助。

如何让儿童在童年更好地成长?阿莫纳什维利认为,首先教师要重视儿童成长感的培养,通过一些活动让儿童体悟自己的成长过程,获得良好的成长体验。比如可以让儿童回忆自己“在小孩子的时候”发生的好笑的事情,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可以带领儿童观察幼儿园孩子们的生活,让儿童在关怀更年幼孩子们的过程中,体会年长者的义务等。其次,教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注重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也就是使儿童的生活在课上得到继续。真正的课堂不能让儿童抛弃自己生活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不能让儿童只关注知识学习,而是应该突出儿童多方面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的主要之点并加以深化。最后,教师要学会倾听,要每天学会抽出时间聆听孩子们生活中的趣事。这种倾听与分享不但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校生活,反而会让孩子们更好地平静下来。在倾听的同时,也要结合孩子们的经验对他们进行品德和知识教育。

二、课堂上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与儿童共同教学

人道主义思想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在教学之中,师生之间也应该是平等信任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阿莫纳什维利采用了师生合作教学的方式,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平等的师生关系。

一方面,阿莫纳什维利重视教学过程中儿童的参与和反馈,他认为“经常问孩子们,我们的课上得怎么样,让他们给我提出建议,他们希望在课上怎样工作,这是不坏的”[4],因此他定下“以儿童为师,上与儿童共同工作的快乐的课”的目标。儿童的感受与反馈成为阿莫纳什维利不断改进课程内容与授课方式的重要方法,在阿莫纳什维利这里,儿童不仅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还成了教学过程的创造者和改进者。

另一方面,阿莫纳什维利还会通过不断地“犯错”让儿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一次数学课上,阿莫纳什维利故意用自信、毋庸置疑的语气说道:“这挺简单!2+8>6+4,给我做难一点的题目吧!”[5],然而孩子们在迟疑之后逐渐提出了自己的异议,阿莫纳什维利假装并没有立刻“明白”孩子们的意思,而是在与孩子们不断讨论思考中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他在教学中不止一次使用这种“犯错”的方式,他认为“我的‘心不在焉’,我的‘健忘’,我的‘错误’,激起了他们纠正我的错误、与我辩论的渴望。”[6]通过不断创造这种条件,孩子们成功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自己与老师的平等合作关系。

有人对于这种故意“降低权威”的方式产生担心和怀疑,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威信”不是建立在强迫命令的手段之上,而应建立在平等合作的关系基础上。教师应该合理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帮助孩子们的全面成长和学习。

三、班集体建设中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通过集体培养个性

阿莫纳什维利重视儿童个性的培养,他认为儿童个性的培养与儿童成长环境有着必然的联系,需要家庭、学校等不同环境共同作用逐渐形成,而班集体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境。

(一)建立民主氛围

阿莫纳什维利十分重视班级中民主平等的氛围,他很少发号施令,在一些班级问题上,他从不滥用自己的“权威”,而是把选择权交给学生,但他也会做一些适当的引导。例如在一次选择代表参加高年级音乐会的事情上,阿莫纳什维利让学生提名,但他在自由提名前进行了适当的引导,他说道:“我们应该从我们中间派遣三个人去!他们得回来向我们汇报:在那儿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们最喜欢的是什么。可见,应该选派举止沉着的人去,如果有人询问些什么,他也能做出聪明的回答。大家想一想,你们希望派谁去参加活动?”[7]在他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选出了沉稳的令人信服的代表,整个过程充满了宽松民主的氛围。

可见,宽松民主的氛围不仅不会威胁到班集体的整体性,反而会促进班集体的团结,也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去,最重要的是,这种民主氛围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让他们乐于展示自己,发现自己。在班级民主氛围的建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在处理班级事务时要从民主的角度出发,乐于听取和接受学生的意见,并进行适时的引导。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被尊重,学生才会畅所欲言,积极表现,充分发挥其个性。

(二)共同的和有目的的活动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集体是在共同的和有目的的活动中孕育而成的。他常常会带领学生进行一些集体活动,譬如共同布置教室,在学日延长日进行集体表演,等等。他在设置每一个活动时,都充分考虑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并注意将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结合。

在我国,班集体建设中常常提及“集体荣誉感”概念,其实就是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结合的一种体现。但现实的班集体建设中,常常会有重集体目标、轻个人目标的情况出现,此时个人目标被强制性地与集体目标绑定在一起,很难达到较好的融合效果。借鉴阿莫纳什维利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在班集体建设中,教师可以多寻找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相结合的契机,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个性的机会。比如有些学生热爱摄影,则可以举办班级摄影展的活动,让这些热爱摄影的学生得以展示自己,不仅使得个人目标得到集体的尊重,也促进了个性发展的过程。

综上,阿莫纳什维利将人道主义思想带进课堂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借鉴,人道主义思想不能只停留在教育者的脑海里,而应该存活于课堂之上,體现于方法之中。

【参考文献】

[1][2][4]Ш·A·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M].朱佩荣,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8,224,61.

[3][5][6][7]Ш·A·阿莫纳什维利.孩子们,你们好![M].朱佩荣,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24,88,222,268-269.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018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什维利阿莫人道主义
大胆的阿莫
孙犁: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评论)
跟踪导练(一)5
乌驱逐萨卡什维利或得美默许
萨卡什维利被驱逐到波兰
国际法中的人道主义干涉浅析
阿莫
人道主义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