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忧国忧民的诗词大家

2019-09-10高燕萍

课外生活·趣知识 2019年10期
关键词:抗金扫地陆游

高燕萍

1分钟自我介绍

各位小朋友们好,我是陆游,号放翁,浙江绍兴人。我出身于名门望族,本可以享受富裕安定的生活,无奈却成长在北宋与南宋交替的时代,再加上金兵入侵,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这些苦涩的记忆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变得忧国忧民,于是写下了无数首爱国诗词。

是的,陆老先生一生写了近万首诗词,其中以爱国诗居多,因而被后人称为“爱国诗人”。他写的诗既有李白的雄奇奔放,又有杜甫的沉郁悲凉,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特色,因此又被称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快问快答

陆爷爷,您写了这么多诗,除了爱国诗还写过别的吗?

我写的诗主要分为四种类型:1.坚持抗金,鼓励人民抗金作战;2.抒发报国的热情和国土沦陷的悲愤之情;3.田园诗,描写自己日常所见的自然景色;4.爱情诗,主要是写给前妻唐婉的。

听说您有个外号叫“小李白”,请问是怎么得来的呢?

哈哈,大概是因为我经常将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理想都写在诗中,所以大家觉得我的诗飘逸浪漫,与李白很像吧!

您写了9000多首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哪几首呢?

那说起来可就太多啦!我觉得《游山西村》《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除夜雪》《柳桥晚眺》……都值得小朋友们学习哟!

陆爷爷,您除了写诗之外,还有没有写过词呢?

当然有啦!虽然我写的诗很多,我写的词也首首经典呢!比如《卜算子·咏梅》,你们都学过吧?

生平大事记

小小年纪就当官

陆游的爸爸、爷爷、太爷爷都爱读书,所以他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12岁时,陆游展现出过人的才华,再加上显赫的家族,于是小小年纪就当了一名九品官员。

8个月的抗金生活

40多岁的陆游应将军王炎的邀请一起抗金,他非常认真地制订了详细的作战计划。然而,陆游的建议被朝廷否决,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他感到无比的忧伤。

这一段军旅生活虽然只有短短的8个月,却是陆游唯一一次亲临抗金前线的生活实践,所以让他终生难忘。

爱国诗歌的创作逐渐成熟

后来,陆游来到蜀州。因为日子比较清闲,所以他花了很多时间来创作诗歌。十余年间,陆游共创作了2000多首诗,风格更为豪放,爱国思想也更浓。

大咖脱口秀

尽管我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我的爱国志向至死不渝,所以我写了一首詠梅词,用梅花的坚贞不屈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先用“驿外”和“断桥”描写梅花的困难处境,再用“寂寞开无主”表现梅花开放时无人问津的寂寞,从环境的角度烘托梅花的愁苦。本来就是人烟稀少的地方,时间又到了黄昏,更要命的是,这时候还刮起了冷风,下起了冷雨,这是多么冷落凄凉啊!其实,我写梅花的遭遇,也是在写自己在官场被排挤的遭遇。

梅花本无意炫耀自己,也不想争夺什么,却无法摆脱百花的妒忌。不管外界如何,梅花依然坚持清雅高洁的品性,不愿同流合污,即使花瓣落到地上化成泥土,它还能让一缕清香永驻人间。

瞧,这不正是我的真实写照吗?所以我在词中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的梅花,比喻历经坎坷的自己,并用梅花的顽强和坚贞表现自己的爱国情怀和崇高品格。

趣味生活秀

陆游,一个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官员”,却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劳动委员

陆游曾在诗中写道:“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所以他一直将扫地当作锻炼身体的运动。他不仅喜欢扫地、擦桌子,也会到外面去捡柴、割草,甚至是养鸡、养猪。因为他认为劳动既完成了家务,又锻炼了身体,是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这么爱劳动的人,一定是个很尽职的劳动委员。

养猫达人

陆游不仅为他养过的每一只猫都取了名字,还给猫咪写过诗,比如《得猫於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赠粉鼻诗》《赠猫》等。陆游将这些猫咪当成孩子一样照顾,每天大鱼大肉地伺候它们,以至于这些猫不用抓老鼠也能长得肥肥胖胖。放到现在,他也是个妥妥的“猫奴”呢。

养生大神

陆游享年86岁,是诗词界少有的高寿老人。他的养生秘诀是什么?那就是喝粥!

他曾为此专门写了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大咖朋友圈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爱记诗词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剑南诗稿》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猜你喜欢

抗金扫地陆游
扫地
岳飞大破金兀术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除夜雪
扫地扫到树上面
岳母刺字
初夏绝句
好好先生
缘字诀·沈园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杨家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