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身兼七职的北京市长
2019-09-10
一年来,我们建立了北京市人民政府,
恢复了生产及教育文化事业;维护了社会治安;
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4.6万农民分得了土地
1949年1月31日中午12时30分,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部由西直门进入北平城,开始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入城时间本来定在1月29日,但这一天恰好是农历春节,为了让老百姓安安静静、痛痛快快地过个传统节日,聂帅提议将进城日期推迟两天。”少将周均伦后来回忆道。1961年,在国防科工委工作的周均伦被调到聂荣臻办公室做秘书工作,一直到1992年聂荣臻去世,他在聂荣臻身边工作长达31年之久。
周均伦说,聂荣臻与四野的林彪、罗荣桓是2月1日进的城,他们住在北京饭店。难以抑制心头激动的聂荣臻提议,应该举行一个入城仪式,以扩大人民解放军的影响,为北平增添胜利的气氛。这个提议得到了高层的批准。
北平解放后,聂荣臻身上的担子不断加重,直到身兼六职——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平津卫戍区司令员;1949年9月又接替叶剑英担任了北平市市长、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
“聂帅长期在华北地区工作,由他出任北平市长,也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当时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新政权定都北平做各项准备工作。”周均伦说。他对当时那种改天换地的狂热气氛记忆犹新:“我们对国民党的统治都非常失望,所以刚解放时,先是对共产党好奇,继而衷心拥护,情绪极端高昂。”而1949年3月在西柏坡的会议上,聂荣臻就适时提出:平津兩市的“解放热”要冷下来,应迅速恢复秩序和生产,为新中国定都北平扎实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
当时,呈现在聂荣臻面前的,是他在战争年代从未遇到过的局面。那时候,北平虽有200多万人口,但天一擦黑,街上几乎没有行人,家家门户紧闭。聂荣臻住在恭王府一带,有一天晚上,警卫员去取药,车刚刚开到北海北门桥头,一个黑衣人骑车窜出来挡住了道路,接着一颗子弹打在汽车后座玻璃上。开枪者迅速钻进附近的胡同,骑车人也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所幸子弹没有穿透玻璃。然而不久,此地又发生了一起枪击,因为北海北门桥头一带小胡同繁多,地形复杂,打黑枪的特务始终没被抓住。
“首先就是傅作义的20万起义部队的改编问题,旧军队成分复杂,军风纪律完全不一样;其次,还有土匪、特务、妓女等问题也很棘手。”周均伦说。
1949年8月,聂荣臻又有了一个头衔:开国大典的阅兵总指挥。而此时,距离开国大典只有50天时间。聂荣臻语重心长地叮嘱:“别小看这些事,一旦马匹摔在天安门城楼下,装甲车开不动,整个阅兵不就乱了套吗?我们打了几十年的仗,才迎来这一天,我们要倍加珍惜。”
“聂帅想得很细,对各阅兵方队如何组成,装甲车、坦克、汽车如何同步行进,有的车辆万一出现故障时如何补救、晚上怎么放焰火等,都做了周到细致的安排。”
开国大典时的防空问题,是聂荣臻最为关注、重点布置的一项工作。当时国民党的空袭频繁,南苑机场被东北野战军占领后,国民党空军在1949年5月4日,从青岛出动6架B-24轰炸机飞到南苑上空,扔下30枚炸弹,毁伤飞机4架,死伤24人。
阅兵筹备工作刚启动时,还闹过一场误会:7月7日,北平市在天安门广场召开抗战胜利纪念大会,郭沫若到会讲话。大会进行到一半时,在庆王府值班的华北军区司令部的一位参谋接到山海关方向空中监视哨报告,有两架敌机正朝北平方向飞来。这位参谋一边通知监视哨,让他们再仔细确认,一边报告参谋长唐延杰。两人正在商议要不要向上级报告、要不要通知采取措施时,山海关来电话,说刚才空中两个黑点原来是老鹰,已经飞走了。
华北军区司令部的电话能直达天安门,如果草率通知会场躲避敌机,那十几万人的大会就会立刻大乱。对此,8月15日,周恩来指示中央军委航空局在南苑机场组建一支具有作战能力的飞行中队,担负防空任务。
空军参加检阅仪式,难度比其他军种更大。当时人民解放军的飞机和飞行员数量极为有限,大多是从国民党军队起义过来的。起初只决定用9架P-51战斗机,编成3个“品”字队形拉开距离跟进。聂荣臻到南苑机场视察后,觉得9架飞机太少,又凑了2架轰炸机、3架运输机、1架通讯机和2架教练机,一共17架飞机。
“为了增加气势,聂帅和周总理商量,提出一个方案:因为领队的战斗机飞行速度快,所以通过了天安门以后,这9架飞机又转回去,接到飞得较慢的教练机和通讯机后边再飞。”周均伦说。结果,开国大典当天,外国记者在发出的报道中声称“一共有26架飞机参加了编队飞行”,并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
1949年9月27日,新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与会代表一致举手通过定都北平,并正式改北平为北京。
11月20日至22日,在中山公园的中山堂,北京市召开了第二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会上,聂荣臻成为北京市第一任民选市长。上任头一天,他就干脆利落地干了件大事——封闭一切妓院。11月22日上午,总指挥罗瑞卿向代表们报告:集中拘留了424名老板和领家,收容了1268名妓女,“集中工作很顺利,秩序良好”。
消息传出,首都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这件事说起来不算大,但它更像是一种象征,象征着新中国新首都的新面貌。
“当时聂帅花费精力最多的是北平的治安,他做了大量工作,改编军队、收容散兵游勇、关闭妓院等,社会秩序恢复得比较快,也赢得了高层认可。”周均伦说,当时的北平还有许多外国人,大多生活在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附近。聂荣臻有意识地挑选大学生出身的军人,组织特别纠察队,在这一带巡逻。一些傲慢的外国人没想到,这些被他们视为“土包子”的解放军,会讲一口流利而标准的英语,一下子被镇住了。“聂帅晚年时一提起这事,还忍不住哈哈大笑。”周均伦回忆。
在聂荣臻的管理下,北平社会秩序的迅速好转,为新中国定都提供了重要的社会保障。
1950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聂荣臻撰写的《纪念北京解放一周年》。他在文章中写道:一年来,我们建立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恢复了生产及教育文化事业;收容散兵游勇,消灭了妓院,解救妓女1200多人,逮捕抢劫犯370多人,捕获与改造小偷2100多人,维护了社会治安;废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在郊区土改中,4.6万农民分得了土地。但是,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困难还很多,有待努力。
这个总结,简明,中肯。
因为军队工作过于繁重,1951年1月底,聂荣臻辞去北京市长一职,由彭真继任。虽然在北京市市长的岗位上只有短暂的一年半时间,但他对北京市的工作仍怀有一份特殊的感情。1991年,他还专门找北京市负责人谈话,请他们注意多修地下铁道。他说:“地铁平时可以缓解地面交通拥挤,战时可用做人民防空。”这一年,他已经92岁。
(责编/袁栋梁 责校/陈小婷 来源/《“科技元帅”聂荣臻的非常之路》,李菁/文,《三联生活周刊》2009年第30期;《定都北京——1949,从围城到人民政府诞生》,孙文晔/文,《北京日报》2019年0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