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为民办事遇难题怎么破?
2019-09-10刘永加
刘永加
七 品芝麻官徐九经有句名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正代表了古时许多官员为民办事的心声。但他们办事时往往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制约,不容易办成。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古代官员就会使出巧劲,去化解危机和难题。
刘荫枢计除门税除民害
清康熙年间,有一位叫刘荫枢的官员,以敢于言事,厉廉戒贪而闻名,康熙帝对他非常赞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他受命做了江西赣南道员,权力介于巡抚、总督与知府之间。
刘荫枢一贯秉承“子欲为忠臣乎?夫爱民即忠臣也”的从政理念,到赣南上任后,多次微服出访,废除了米市牙人借以勒索的牙税,深受百姓欢迎。后来,刘荫枢又发现赣州府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凡携物进城的人等,一律缴纳门税,否則不许进城。而设门税搜刮民脂民膏的正是这里守城的镇将。这使刘荫枢感到十分为难。按理说,作为道员,刘荫枢完全可以革除这项不合理的征收。但是在地方上做官,他也需要处理好与镇将的关系。刘荫枢左思右想,终于计上心头。
一天,刘荫枢暗中派遣两个家丁化妆成平民百姓,让一人带着布匹从南门出,东门入;另一人挑着麦子从西门出,南门入,如城门收税,就用布、麦作抵押,然后回官府取税金,二人领命而去。随后,刘荫枢设宴招待镇将,并邀请赣州知府作陪。酒过三巡,谈兴正浓,忽然,那两个家丁急急忙忙来到堂前,跪在刘荫枢面前,诉说:“我们带着买来的布匹和麦子进城,却在城门口被告知要收税,我们没有钱,布匹和麦子现在都抵押在城门口了。”众人一听都很吃惊,刘荫枢却装作很生气的样子,问是何税?二人告知是城门税,刘荫枢接着说:“进城收城门税,这是暴政啊!道员府买东西尚且如此,那么老百姓岂不更难?对不起,我不能再照顾镇帅的面子了。”说完就拂袖而起,一旁的知府不知所措,而镇将更是惭愧而退。第二天,镇将就下令革除了门税。刘荫枢又摆了一桌酒席,将镇将请来,刘荫枢向他拱手说道:“镇帅能够闻过即改,是百姓的福啊,我要感谢你。”
看看,一个道员要想做出一个决定多么难,如果不是拐个弯来实施自己的计划,还不知要弄出啥幺蛾子来。刘荫枢以计革除门税,为赣州百姓除了一个大害,因而得到了百姓的爱戴。后人在谈及刘荫枢这一做法时,有这样一段评论:“此举惠人之政,以委屈行之,其权术尤可爱也。”意思是说,为百姓办实事,使用点权谋也是很可爱的。
汪应轸亲自背纤去民祸
那么当地方官员面对炙手可热的皇权,又该如何维护百姓的利益呢?在明代就有那么一位知州,他的巧劲使得恰到好处,令人叫绝。正德十四年(1519年)汪应轸任泗州知州,恰逢明武宗借着江西宁王朱宸濠谋反,下诏御驾亲征,其实不过乘机南巡游乐。
武宗南巡,宦官们自然充当先遣,这帮家伙仗着皇帝威势,在沿途搜刮骚扰,各地百姓有苦不敢言,消息传到泗州,汪应轸不由费了心思——他既不能抗旨不尊,又不愿意看到百姓被为害,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汪应轸亲自率领一百多名壮士来到河畔,挽好大船的纤绳,只等宦官使者们到来,待那些宦官们一到,立即都请上船,汪应轸一声令下,众壮士呼声震地,牵船而行,顷刻行出百里,将这群宦官们送出了泗州境。真是一幅滑稽的画面,这群宦官无可奈何,没有敲诈成,就被送走了。他们平日作威作福惯了,吃了哑巴亏,自然不甘心,等到武宗驻驾南京时,他们又开始找机会报复。他们假传圣旨,命泗州进献美妇善歌吹者数十人,供武宗玩乐。汪应轸又动了脑筋,对宦官们说道:“我们泗州的女子没见过世面,长相鄙陋。我这里正好有几个养蚕农妇,请送到宫中吧,还可以传授桑事。”宦官们本来想是找些美女,讨好皇帝,也好趁机敲诈一番,谁想汪应轸竟然弄来几个其貌不扬的种桑缫丝农妇,真是扫兴,只好打消了敲诈的念头。就这样,汪应轸凭着智慧再次免去了泗州的一场祸难。
凡此种种,越是要为百姓办事就越是有难题,因为这必然要触及权贵的利益;往往触及权贵利益的事情最难办,这是铁定的规律,而要办好这样的事情,正是考验官员能力和智慧的时候。刘荫枢也好,汪应轸也罢,他们以其睿智的举动,四两拨千斤,巧劲使得恰到好处,不仅给百姓办了实事,还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意愿,值得今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