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漫向传统文化“取经”

2019-09-10陈清华

南腔北调 2019年9期
关键词:魔童哪吒

陈清华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回顾近年来广受好评的国产动画电影,都在不同程度融入了中国本土的历史文化或社会现实,并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取材自明代小说《西游记》,《白蛇:缘起》取材自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大鱼海棠》的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又一次选择了传统故事的题材。这些都说明,国漫的传统文化题材日趋增加。

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大鱼海棠》,从《白蛇:缘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我们看到了中国动画电影人的不认命不服输,也见证了国产动画电影在逐渐崛起。

——题记

有个学生,毕业后开了一家文化创意店,想让我周末去做一次讲座。我说,讲什么呢?这个学生说,讲讲超燃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吧,当然,也可以讲讲古典诗词,比如您在课堂上总给我们分享唐代诗人李翱的诗,可以讲讲李翱的诗。

自己的学生,按说应该去捧捧场,但转念一想:我这个年龄,还不好好在家读书,再去抛头露面,即使自己不烦也难免惹人厌,再说我又没有什么资源带给学生,真去了,人家忙前忙后,还不会产生任何收益,還是免了。

我说,你看这样好不好,你如果确实对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或者李翱的诗感兴趣,我去你店里,就咱们俩聊聊,“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至于讲座,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当红的“80后”人气作家,上过热搜的,颜值又高,又年轻,肯定能给你的店带来人气,如何?我这个年龄的人,有自知之明,不惹人讨厌就好,“选得幽居惬野情,云在青天水在瓶”,相信你能够理解。

学生明理,于是,我们有了一次聊天,关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关于李翱——其人其诗。

问:在“国漫崛起”的呼声下,暑期档的国产动画片总是多了几许关注度。7月26日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创下纪录:上映仅1小时29分,影片总票房就破亿,上映30小时票房达3亿元,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最快破亿”纪录。

超燃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刷爆朋友圈。影片连续2日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全网热议,“国漫之光” “燃爆”等呼声甚高。上回在动画电影领域见到这样的阵仗,还是《大圣归来》。巧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大圣归来》一样,都是以神话题材为背景的动画电影,只不过一个是“封神”,一个是“西游”。

疲惫的三角眼、深邃的黑眼圈,一副丧出天际的表情,这就是陈塘关的“熊孩子”哪吒。

“逆天改命”的哪吒,成了当代的西西弗斯!三天票房破7亿,9.7的评分让人不寒而栗。编剧加导演:饺子,竟然是学医的,也许中国的漫威时代已经来了……朋友圈里这样的话,比比皆是。

主人公哪吒这个表面坏小子,打砸抢烧,一身邪魅,不再是少年英雄,而是“生而为魔”,是个“问题孩子”,却一心想做一位真正的英雄,勇敢与命运进行斗争,其成长故事感动了无数观众,好评如潮,连《人民日报》都为其点赞。您如何评价《哪吒之魔童降世》?

答: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是个“80后”,从分镜、表情示范、配音到海报都由其亲自掌舵。他的作品特色之一是深刻的现实内涵。

生而为魔,不受喜爱,哪吒的童年怎一个“惨”字了得。众人对他避犹不及、侮辱取笑。

电影的海报上有8个字,很醒目:生而为魔,那又如何?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两个主角:一个魔丸,一个灵珠;一个正,一个邪,“入魔还是成人”,这是一个问题。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低谷,哪里就有高潮。

1979年5月19日,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公映。这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处女作,后来成了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在很多70后、80后的记忆里,旧版《哪吒闹海》堪称经典。哪吒的形象也就成了“扎两个冲天鬏,光着俩小脚丫,踩的是风火轮,乾坤圈手中拿”的经典形象。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饺子将哪吒的形象改编成一个“熊孩子”,这个“熊孩子”一点也不萌,相反,看上去很丧的样子,顶着两坨黑眼圈,整个就是一玩世不恭的乱世“魔童”形象。哪吒成了类似毒液的“反英雄”,一身缺点但内心不坏,亦正亦邪。可以说,这种设定颠覆了很多人的经典记忆。哪吒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他浑然天成的反叛精神。不认命、不信命,正如道家的葛洪所说的那样,我命由我不由天。

影片中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声嘶力竭地高喊“正义战胜邪恶” 的口号, 而是讲“熊孩子”哪吒的丑、丧,讲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讲他的内心如何在人性善恶和世人白眼中,徘徊与挣扎。邪的时候,整个村庄的人都怕他。正的时候,他也交往了一个朋友——敖丙,他们在海边一起踢毽子,两人亦敌亦友,成了惺惺相惜的命运共同体。善恶同时存在于哪吒的身上。

最大的敌人是昨天的自己。哪吒希望做人:天真,敦厚,克制。有底气,不战战兢兢,更不沾沾自喜。然后,再有一双可以看见平凡生活里魔幻的眼睛,能够洞见“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中真实的无奈、悲凉、苦难和绝望。也许,在哪吒看来,这样一个在世俗人眼中只有享受和快乐的地方,不过是一座金碧辉煌的监狱。一如仁慈的贾府里,有跳井的金钏,吞金的尤二姐,触壁的司棋,自缢的鸳鸯。那里,有一个个不被当作人看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

人道主义,本是一种情怀。记忆里的哪吒和敖丙,一个勇敢善良,一个作威作福,因闹海一事势不两立。但导演来了个剧情颠覆。反派的敖丙,帅到没朋友,成了温润如玉的龙二代。哪吒丑到像妖怪——从玩世不恭的混世魔童到对抗命运的高燃英雄,这个就是哪吒的成长主线。他顽强地反抗命运,“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阴差阳错,他从灵珠转世堕入天降魔星,面对命运的落差,哪吒反抗偏见,如果世人皆误解,不如独自对抗世界。他不信命,只是认定“你是谁,只有自己才说了算”,凭着一腔热血,逆天改命。丧气人生,也不要失去自我。面对众人的有色眼镜,哪吒自我觉醒,最终成为人生的主人,完成了华丽的蜕变。导演饺子表示:剧本初稿完成耗时半年时间,之后又进行了66版的修改,每一次修改都要经历“一整天面对天花板,闭门苦思”的时光。影片敖丙的配音演员瀚墨也现场透露道:虽然导演是很随和的人,但对于制作电影却很严苛:配音过程“录一遍,演一遍,一句话经常会经历一百遍的幕后”。影片监制易巧直言表示:用3年时间啃下哪吒这块硬骨头的饺子及其团队,本身就是“不认命”哪吒最好的证明。面对影片制作的用心,片尾曲演唱者张碧晨表示道:“作为动漫迷,能为影片出一份力,感到高兴而有意义。”

看同样一部电影,我们“60后”和你们“90后”的感触可能会不一样,痛点也不一样。比方说,我个人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后,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尤其是对母亲来说,儿子是母亲的心头肉。无论儿子多么与众不同,是妖是魔,她都无条件地接受,给孩子最大的爱。你看,周围的人都说哪吒是个“问题孩子”,她母亲还是一口一个“小吒”“吒儿”地叫,他父亲甚至选择替儿子受难。张爱玲曾在《半生缘》里说:“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为什么有的父母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会流泪呢?也许,他们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比方说,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就与众不同,就自闭、或者躁狂,或者精神分裂,被其他人视为异类,视为“问题孩子”。邻居、老师、社会,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孩子。这个时候,父母最理解孩子,他们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他们不会放弃,更不会嫌弃。他们给孩子最大的爱。

在《哪吒闹海》里,李靖对哪吒这个“怪胎”的出世,总感到闷闷不乐甚至有些丢人;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他从一开始就接受了儿子的与众不同。导演把哪吒设置为象征邪恶的“魔丸”转世,他的命运注定悲惨:在3岁生日之时,他会给世界带来浩劫,而他自己也会死于天雷的惩罚。即便早就知道结局,但李靖仍不愿放弃。他一边求来“换咒符”,准备在大难来临之际代替儿子受难;一边恳求太乙真人收哪吒为徒,尽力引领哪吒走回正途。哪吒的母亲表示不解:“如果哪吒终究会死,为何不让他快快乐乐过完剩下的日子?”对此,李靖的回答是:“我不想他这么浑浑噩噩过一生,到死都被人当妖怪。”

哪吒天生神力,却整天被限制行动。“生而为魔”却从不认命,勇敢与命运斗争,从而逆袭成英雄。是什么让一个“问题儿童”转变为“超级英雄”?是爱。因为爱,最终给了他克服自身缺陷的勇气。

问:一位女性观众哽咽着说道:看完《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和父母的感人故事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片中父亲李靖、母亲殷夫人对于哪吒深沉的爱更使得现场“哭成一片”。不善言辞却为儿牺牲的李靖,工作繁忙却尽力陪伴哪吒成长的殷夫人,有着许多现代父母的影子。片中,李靖夫妇对“魔童”哪吒的理解与包容,改变着哪吒对于世人偏见的态度,是促使其最终“逆天改命”的重要原因。

在我记忆中李靖是一个国比家大的人,但是,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却表现出了浓浓的父爱,不得不说那一句“他是我儿”让人十分感动。我看新闻报道,神话中的“剔骨削肉”不见了,曾经的“父权压迫代表”李靖,化身为不善言辞、但理解儿子的中国慈父,和那个虽工作忙碌却尽力陪伴孩子成长的殷夫人一起守护哪吒——这段让人熟悉的亲子情引发了不少父母与子女的共鸣。

哪吒的母亲,性格十分坚毅,片中的母亲怀胎三年还跳过门槛入府。丈夫去往仙界求助,孩子頑劣捣乱,世上妖魔横行。而她披甲上阵杀妖,回来后却仍有为母的柔软。

在哪吒将遭受天雷轰的时候,他没有说“爹娘孩儿舍不得你们……”或是“孩儿这一世幸成爹娘的孩子……”“爹娘莫想孩儿,孩儿会在天上看着你们的……”诸如此类的常见煽情台词。而是选择了一句孩子气的话:“今天是我的生日宴,都不准哭哦。”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焦虑指数高,却又非常关注自己心理的健康。最近看一篇文章,说有一部电影《聂隐娘》因其过分写意的风格而爆红,“构图美但打斗无聊”“演员没表情台词太少”。

不管看没看懂,观众们对片中聂隐娘的那一句“一个人,没有同类”都应该印象深刻。厦门一心理医生说 :从电影中表现的一些特点来看,聂隐娘有病,很有可能是一位亚斯伯格症候群(泛孤独症)患者。该心理医生指出:一个唐代的传奇人物被设定为孤独症患者,这是不是难以理解?但撇开她所在的年代身份,你会发现,聂隐娘武术奇高,但在感情世界里非常固执,且整部电影里基本就说了一句话,还一直面无表情。这也符合亚斯伯格症候群患者在行为上的一些主要特征:有社交和沟通上的障碍,极度热衷于特定的事物或兴趣,有正常的认知发展,智力表现和正常人一样,或高于正常人的平均智力。

答:你说的这篇文章,我也看过,我还记得文章的标题叫《聂隐娘有病 是孤独症患者》(见《海峡导报》2015-09-04)。文章中提道:在厦门同安区一所特殊儿童学校工作的高老师说,他曾接待过一个5岁的男孩田田让他印象深刻。半年前田田的家长带他来时说,孩子不愿意开口说话,也拒绝上学,对和小朋友玩耍他也毫无兴趣。带他去医院就诊,医生经过一系列的检测,认为田田属于典型的“亚斯伯格综合征”,给他开了一些药,叮嘱按时服用。

高老师说:田田从不理会身边的人在做些什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如果有人试图接触田田的身体,他就会显得特别生气。但在学校的游戏室里,田田坐了一个下午,居然用积木搭建了一个范围近两米、拥有复杂图案的多米诺骨牌阵,其结构之精巧,让老师们都惊讶不已。

“孤独症的中、高功能孤独症、学者症候群的患者智商很可能处于中等或更高水平,有些甚至超乎常人,但在语言理解与表达、人际互动方面有困难,他们的真正问题在于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到底是什么。”厦门市仙岳医院院长王文强说:这些患者本身要是具备特殊才能,如果能从小受到悉心引导,长大后从事的职业能和自己的特长相关,说不定能化弊为利。

有资料显示,孤独症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中国的孤独症儿童已不下两百万,在厦门,仅已明确症状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每年就超1200人次。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厦门发布了特殊教育的三年提升计划,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孤独症孩子接受合适教育实行“零拒绝”,被鉴定为低功能的自闭症孩子可到市或区的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中、高功能的自闭症孩子可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我的一位老师,名叫马延超,是一位精神科的临床医生。前几天我和他喝茶,他提到刚刚看过一位“亚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像哪吒。这个患者13岁,男生,在海南一所名校的国际班读书。他14岁的哥哥带他来看精神方面的疾病。我问,你爸爸妈妈怎么没来啊?他说,我爸爸妈妈都在上班,忙赚钱呢,没有时间。我弟弟不听话,像哪吒,就是一个“熊孩子”,总给家里惹事,所以,我带他来看病。

马医生问:他怎么不听话了呢?那个哥哥说,他前些日子从爸爸那里骗了20万元,买了一部“水车”(走私的进口车,不合法,不能上牌,但老板会给你一个假的车牌,交警未必查得到。所以他居然在马路上开了好多天)。后来,这事被爸爸知道了,吓了一身冷汗,他只有13岁,未成年,一旦出了问题,作为监护人的父母亲可就麻烦大了。爸爸马上报警,20万买的“水车”被交警拖去销毁了。这20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没撞到人已经是万幸。

马医生问:一个13岁的孩子是怎么从爸爸那里骗到20万的呢?哥哥说,他上的是国际班,费用本来就高。放暑假之后,弟弟给爸爸打电话,说学校要补课一个月,每个星期需要交5万元,4个星期,要交20万。爸爸说,钱怎么不转到学校的账号呢?弟弟说,学校放假了,老师说,需要当面转给老师。爸爸分四次转给了他,让他转给老师。这20万到手后,他就去买了“水车”。

马医生问:他会开车吗?哥哥说,他在网上通过视频学的。买来之后,他很快就开着上路了。

那你爸爸妈妈不会发现吗?哥哥说,平时家里就我们俩,爸爸妈妈都在上班,不回家。吃饭的话,我们都是叫外卖。家里的厨房,根本就没做过饭,火都没开过。

就你们俩在家,不担心吗?担心啥,家里装了很多摄像头。摄像头和电话,是连在一起的。爸爸妈妈通过摄像头和我们沟通,也可以视频。

5G时代,很多行业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比如,精神科的患者,原本就不希望他人知道,有个隐形的问题,5G的网速那么快,又不会卡,患者不需要再像现在这样,和医生面对面。所有的咨询、问诊、开药,在视频中,就可以完成。那个虚拟空间和面对面问诊,是一样的,高清。患者表情,面色,舌苔等等,就像坐在医生的对面一样。所以,精神科医生真的不需要和患者面对面了。

有些科室,比如妇产科,需要医生当面操作,患者才需要跑医院。

问:我在7月16日、17日的《羊城晚报》上看到记者李丽写的报道,说《哪吒之魔童降世》点映场口碑超过《大圣归来》[1]。报道说,正义凛然的小英雄哪吒,在懂事前是个人见人厌的问题儿童;而害得哪吒丢掉性命的“狠心父亲”李靖,则成了新版故事中最大的催泪点。该片从剧本到制作都表现出近年国产动画大电影的巅峰水准,一位观众走出影院时更表示:“我觉得比《大圣归来》强。”

1979年5月19日,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公映。这部上海美術电影制片厂的动画处女作,后来成了几代中国人的童年记忆。

不过,放在今天看,《哪吒闹海》的故事着实有些“硬核”,其中哪吒剔骨还父的场景更是当年不少小观众的噩梦。如何在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基础上,重新打造一个符合现代人价值观的哪吒?《哪吒之魔童降世》选择在李靖和哪吒这对父子的人设和关系上作颠覆。

事实上,2015年曾震撼无数观众的国漫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就已经开始了“中国版超级英雄”的尝试。相比起来,4年后诞生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还更胜一筹。这不仅是指日新月异的动画技术,更重要的是对剧本的成熟把控。两部影片的主角同样经历了从“颓”到“燃”的转变,但在角色内心动机的解释上,《哪吒之魔童降世》更加真实可信。该片呈现的主题似乎跟《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故事没什么两样——“如果命运不公,那就跟它斗到底”,但因为剧情有足够的铺垫,观众不但信了,还被感动哭了。

在电影圈,有这么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如果你对自己的作品没信心,那就剪一个绚烂的预告片,然后静悄悄地等片子上映;如果你对自己的作品有一定的信心,那就邀请影院经理提前看片,只要他们看好,片子就能在正式上映时获得不错的排片率;另外,还有比较少见的第三种做法:面向普通观众开设大规模的提前点映场,直接让观众的真实口碑来决定票房命运。显然,《哪吒之魔童降世》选择的是最冒险的第三种。

《哪吒之魔童降世》号称首部在中国IMAX影院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片方表示特效镜头在全片占比80%,还加入了港式无厘头风格。影片出品方中,有两家分别参与打造过《大鱼海棠》和《大圣归来》。

答:我看了《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后,思考了很多。电影中,龙子敖丙不再是哪吒的仇人而是朋友,师父太乙真人给了哪吒无私的爱,这个哪吒,又皮又丧,跟我们印象里的太不一样。

哪吒救了龙子敖丙一命。龙子敖丙送给哪吒一个海螺壳,说需要我的时候,吹响它,我随时出现在你身边。一诺千金。有朋友看了这个细节,发微信说:我可以请你吃一千块钱的饭,也可以请你喝两千块钱的酒,但是你欠我的一百块钱你得还,这就是规矩。人再穷,不能坑身边朋友,再难,不要说话不算数,永远不要丢掉别人对你的信任,因为别人信任你,是你在别人心目中存在的价值,人生路很长,自己别把路走窄了。把人做好了,什么都会有的。永远不要透支身边的人对你的信任。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有一天有人提起你的名字的时候,最起码让别人说:这人还行!

生日那天,孤独的哪吒想起了龙子敖丙。踏红尘伊人醉,饮一杯为谁。行江湖英雄泪,寻半生因你。于是,吹了海螺号,龙子敖丙如约而至。

哪吒,是具备广大群众基础的人物IP,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做各种改编,这也是丰富我们的文化物种。你看《红楼梦》开宗明义,“为闺阁昭传”。《红楼梦》至少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女性生活史。

导演饺子没有“人云亦云”,他非常聪明地选择了“哪吒出世”的切入点进行核心创作。哪吒的出世,在《封神演义》第12回中,属于一笔带过,原文描写:“这位神圣下世,乃姜子牙先行官是也,灵珠子化身。”

导演根据这句话,进行故事的演绎。《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立足于国人耳熟能详的神话传说,但进行了颠覆性的故事新编。被世人定义为“妖怪” 的哪吒,用“是魔是仙,由我说了算”的态度,与命运进行着斗争。这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抗争精神充满现代感,现实生活中不甘于现状、敢于打破成见的年轻人很容易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我觉得,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对哪吒“去神化”,还原为邻家小孩。哪吒爱好打油诗、热衷恶作剧,这更贴近现实,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导演用一种很“谐”的方式,表达了一种很正的理念。

在人们的通常印象中,哪吒脚下有两个轮子,转得快了还会有火焰,所以就叫风火轮。其实就是哪吒的代步工具,“风风火火”,反正比今天的跑车跑得快。但是,轮子冒火的时候,哪吒的脚难道不觉得烫吗?所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没有突出风火轮。而是总描写他的委屈,被父母关起来,限制自由,怕他危害周边的村民。这个丑丑的、有点邪的“臭小孩”哪吒,“生而为魔”,被当成“问题孩子”。

历史上的哪吒传说,是流传在宜宾市一带的民间故事,相传翠屏区南广镇是哪吒出生地。宜宾被认为哪吒故里。在宜宾,有关哪吒的传说和故事比比皆是,至今,在南广河与长江交汇处,还有哪吒闹海的陈塘关、金光洞遗址和“龙脊石”遗迹,在翠屏山上还有传说中的“哪吒洞”,尤其是南广镇一带,地理河川之名与哪吒文化有关联的地址就有二十多处。

当哪吒在陈塘关“自剖其腹,剜肠剔骨”之后,《封神演义》写下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文字:“真人将一粒金丹放于居中,法用先天,气运九转,分离龙、坎虎,绰住哪吒魂魄,望荷、莲里一推。”哪吒的莲花化身就成功完成了。在这个化身中,他的脚下踩着风火轮,手中拿的是火尖枪,恰似一个炼丹的鼎炉,在熊熊烈火中煅烧着太乙真人的这粒金丹。可见,哪吒的传说,和道教的炼丹术有关。

第二个特点,动画片中的中国味道,让观众没有任何违和感,同时也兼顾了小朋友和成年人。哪吒的形象史上“最贱最坏”,因为“最贱”,所以让人“一见难忘”。片中太乙真人一口“椒盐普通话”,能不能逗笑观众不重要,重要的是喜剧效果,是轻松和幽默。片中“山河社稷图”等场景,特别有中国味道,蕴含中式山水的风格,层峦叠嶂,宁静悠远,展现出唯美的东方意境。

第三个特点,导演饺子把自己不认命的精神追求投射到了哪吒身上,哪吒不屈服、不妥协、不信命的精神内核,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心。10年前,30岁的饺子在一篇自述里这样自嘲:“名牌医科大学毕业,转行来搞动画,正经的工作辞职不干,一个人饿着肚子做短片,这人是不是有病啊?我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嘛,一下就被看穿了,我真的有病耶!”

不管多么富有,多么美丽,没有人不曾经历艰难的时光。饺子辞职之后,闭关3年8个月,靠母亲每月1千元退休金度日,凭自己一己之力做出一部堪称横扫业界赞誉的动画喜剧短片《打,打个大西瓜》。2008年,这个短片曾获得包括第26届德国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在内的30多个奖项,被众多网友称为“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真是人不疯魔不成活啊。

饺子对媒体说:《哪吒之魔童降世》历经两年剧本打磨,3年制作,最终由近2千个镜头完成,其中约80%为特效镜头。电影的三家出品方都很有来头——彩条屋影业曾推出过动画电影《大鱼海棠》 ;可可豆动画影视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曾风靡网络,评分高达8.6分;燕城十月文化的《大圣归来》更是被誉为国产动画的一个高峰。

“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部国产动画,全国20多家公司的1600余人参与制作。”饺子说,“如果说电影最终不成功,我的公司肯定會‘死’,很多外包公司也肯定活不下去了。我们这样不计成本地投入,就是希望得到观众的认可,也希望中国动画能够火起来,让更多年轻人投入其中。”

第四个特点,无厘头式的搞笑表演。“80后”太熟悉周星驰了。他们可以说是看着周星驰的电影长大的。在电影圈,一说起周星驰,在内地“80后”“90后”心目中,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经典,当年在电影圈,从星仔到星爷称呼的转变,可以说明他在影视圈的影响力。尤其是《大话西游》,像“爱你一万年”之类的台词,不少“80后”都能背下来。《大话西游》中的“紫霞仙子”和“至尊宝”,这对银幕情侣并没有走到一起,曾经大家公认的一对,到最后却分道扬镳。周星驰在《大话西游》中说:“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到我的面前没有珍惜,直到失去以后才追悔莫及。”这大概就是星爷本人的回应吧。

多少年才出一个周星驰?不知道,但周星驰的传奇一生,以及他在中国几亿影迷心中的地位,已经无法复制,他就是唯一的喜剧之王,没有其他。有人曾评价过周星驰的电影:“最初看是搞笑,笑中又藏着无数的泪点。” 借用《功夫》的台词来评价他,他就是世间仅有的绝世高手。但周星驰在人情世故上却显得很苍白,很冷漠,很绝情,很寡义,这导致他被很多合作伙伴所抛弃,众叛亲离。有人说过:天才有两面性,一面是完美,一面是极端。当年圈内很多人评价星爷:合作电影可以,但要是当朋友的话就不必了,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他性格方面的古怪。周星驰从小的家庭环境与他初入社会后遭遇的一系列的打击,让他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变成了极端的性格。他对自己没有安全感,他害怕有一天失去这一切,才导致他对什么事情都比较谨慎,从而导致他会失去很多东西,比如友情,比如爱情。周星驰的所作所为都来源一句父辈常说起的话:穷怕了。这样的思想是那一代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这也让他的思想变得极端。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片尾,就说了,要感谢周星驰。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很多致敬周星驰的地方,比如,进入“山河社稷图”的时候,太乙真人手里拿着一本书,书名叫《神仙的自我修养》。很明显,这是在致敬周星驰的《喜剧之王》。

第五个特点,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云不在青天,水不在瓶”的反叛精神。因为天生怪力,加上哪吒出生的时候露出了魔鬼的样貌,陈塘关所有百姓都惧怕他,小孩子都会叫他妖怪。但是哪吒并不知道自己是妖怪,他只是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恶意,对这份恶意,他很恼怒,所以每次有人叫他妖怪的时候,他会气得动手打人。哪吒每次都会逃出去大闹一场。从小被当作妖怪的哪吒,在孤独与误解中成长。玩世不恭的哪吒,不认命,逆天命而行。被世人定义为“妖怪”的哪吒,用自己“生而为魔,那又如何”的态度,与命运进行着斗争。

不走寻常路,是导演的选择。用导演饺子的话来说,在当今社会,哪吒可以作为和命运斗争的勇士,让观众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如同哪吒打破世人的偏见、电影颠覆观众的传统观念一般,饺子最终想通过这部作品传递一种现实意义——“打破偏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

哪吒是那样地坚强,坚强到了可以大无畏地嘲笑这世俗的偏见。最后,他要告别父母了,淡然说了句“其实我这三年过得挺开心的”,没什么好伤心的。“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以《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为例,还是焦大活得真实、可爱,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焦大是最坚强的,今天被塞了一嘴的马粪,明天照样高高兴兴地给主子上工去。他没有感到羞辱,也没有因此想要有任何改变。而贾宝玉是痴傻而脆弱的。他居然为了一个极为卑贱的奴才所受的委屈而悲伤。有一种人麻木而坚强;有一种人敏感而脆弱,因为这种脆弱的名字是“爱”。

哪吒从一个顺从世人偏见的“魔童”,到最后与命运顽强斗争,“不认命”,用行动去突破出身、环境的限制,成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打破命运偏见,不断勇敢蜕变,这就是“云不在青天,水不在瓶”的哪吒精神。

这样的哪吒精神,需要拥有孤独、完整的孤独,越孤独,越不需要别人来插手生活,别把自己弄得千疮百孔,被全世界遗弃才好。

问:“云不在青天,水不在瓶”,这么来概括哪吒精神,非常有意思。我特别喜欢李翱的诗,尤其是这句诗:“云在青天水在瓶”。我甚至从李翱的诗中化出一对联:庭院尘稀书韵雅,明窗风静墨翠香。老师说的哪吒“云不在青天,水不在瓶”的哪吒精神,我很感兴趣。

想听听老师对“云在青天水在瓶”的理解。

答:“平生忘机终难忘,一朝意断弃尘去”,很多人羡慕这种境界,我也一样,羡慕,特别羡慕。虽不能至,但我“心向往之”。“心向往之”这4个字我是加了双引号的。我今天和你两个人聊天,肯定和我在课堂上讲课的感觉不一样,是吧,气氛也不一样。“心向往之”,这4个字我加了双引号,原因就是:我也好,你也好,都是有家庭、有孩子的人啦,家中还有老人,我们不可能“一朝意断弃尘去”,选择出家或者怎么样,因为我们有个担当,有个责任,是吧。所以,也只能停留在“心向往之”这个境界,因为我们的确“虽不能至”。这也是我们喜欢“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原因。“云在青天水在瓶”,劝人隐了吗?没有。隐,比“云在青天水在瓶”的境界,似乎要低一些。

水在瓶中,亦如云在天上。大道至简。这是一句够“究竟”的诗句。都不用解释,人人都看得懂。是什么,就是什么。严沧浪论诗谓:“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语。”叶燮在《集唐诗序》卷九有云:“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间皆是也。然必诗人之神明才慧而见。而神明才慧,本天地间之共有,非一人所有,所独受而能异也。”

云在青天水在瓶,其实是一句禅语。这句话颇有些来历的。唐朝会昌年间,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的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有一天,李翱自个登门造访,药山坐在蒲团上,手拿经卷闭目养神,对李翱不理不睬。李翱站在那儿,像个不存在的傻瓜,就有些愤怒。李翱感觉自己是有些身份的人,最起码是唐德宗年间的进士吧,还是当时的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吧,如此被冷落,他显然很不高兴,说:“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出。药山冷冷地说道:“安能贵耳贱目!”一句话,让李翱心有所悟,遂转身礼拜,并问:“什么是道?”禅师伸出手指,指了指天和地,问李翱明白不。李翱一脸茫然。禅师就念了一句偈语:“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顿然开悟,提笔写了二首诗:

赠药山高僧惟俨二首

(一)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李翱在《答朱载言书》中这样说诗:“诗论新意,指创意立言,皆不相师。意新语工,都自惨淡经营,真积力久而来。富有诗意,才有价值。”

俗话说:“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鹤无粮天地宽。”鹤是自由自在、无牵无挂的。它没有什么肉,腿很瘦、很长。有个成语叫“鹤立鸡群”,说的就是鹤在“鸡群”当中,那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

李翱说“练得身形似鹤形”,将肉身修炼到“鹤形”这个境界,身体就像鹤那么自在,那么无挂无碍。想要修成身形如鹤,就得“千株松下两函经”,在很多的松树下面,好好读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修道也没有什么捷径,“云在青天水在瓶”,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李翱一路走啊走,走出了满眼的云卷云舒,走出了满怀的潮起潮落,终于走上山,造访高僧惟俨,问:“什么是道?”藥山禅师回答:“云在青天水在瓶!”

“吾来问道无余说”,我来问“道”,大道至简,没有太多玄妙可讲,“道”是什么呢?“云在青天水在瓶”,云就在青天上,水就在瓶里——“道”就在你自己这儿,是本来具有的,问旁人做什么呢?意思就是不要向外求。

“云在青天水在瓶”,诗中根本没有写人,只是将自己看到的自然现象如实说出,云在青天,水在瓶中。云者,奔腾于九天之上而无定势;水者,倾泄于九幽之下而无常形。云和水本是同源,一体两面,云聚而成水,水散而化云,却因不同境遇而产生了不同的状态。是云好还是水好,都挺好,高和底是人的观点,在自然界无所谓高低,用庄子的话说,就是“齐物”。在齐物论中,庄子提出“物我齐一”的命题。在这个观点之下,生与死、贵与贱、荣与辱、成与毁、大与小、寿与夭等等对立的概念都是没有差别的。为什么庄子说“是”与“非”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呢?开篇庄子引出“天籁、地籁、人籁”的概念,人籁是人通过笙、箫等竹制中空乐器演奏出来的音乐,地籁是风吹万物之孔窍发出的声音,天籁则是万物自鸣之声。第二个概念是“大知”和“小知”的区别,人的认知、智慧有大小之分。大的智者很广博,小的智者纠结于琐碎细小的差别。那么思考一下:百骸、九窍、六藏完整地存在于我的身体之中,我应该与谁最亲呢?组成身体的几个部分,有不重要的吗?是否存为臣妾?是否为君臣?是否有个“真君” 存在?即使是找到最亲的、最重要的、能够成为主宰的器官,其结果是无损无益的。第三个概念是“成心”,其实还是“小知”中的一种。我们可以将庄子说的“成心”理解成今人说的“偏见”,“一己之见”。这不是贬义词,而是客观中性的词语。在“我认为”这个语境之下,你认为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如果这个可以当标准的话,智者的“我认为”,和愚者的“我认为”本质上有区别吗?不过是各自的“成见”罢了。第四个概念是“言不是吹”,吹,指的是第一个概念中的“天籁”,是万物自己自发的声音。每个人说的话,都是建立在“成心”之下的“我认为”,而不是万物自己发出的声音。人发出自己的言论,刚破壳的幼鸟同时也在鸣叫,这二者本质上有区别吗?如果人认为自己的话就是对的,又如何能证明幼鸟的鸣叫是错误的呢?不过是万物各自发生而已,哪里来的是非对错呢?道之所以存在“真伪”,是因为道是隐藏在万物之中的,道不会为自己代言。于是就会出现很多“小知”的人,以“明察秋毫”的区别心来讨论道的不同点。道正是因为这些“成见”才有了不同的说法,言论正是因为有了不实之辞的修饰才出现了对错。我们都把自己说的话当作标准来判定对方的言行,用“我认为”对的观点来批评对方。你口中的“是”不过是你的见解而已,你说的“非”也不过是你的标准而已。无论是见解,还是标准,其根源都在于你。圣人唯独“照之于天”。如果以是非心来观察万物,那将有无穷的是,无穷的非,如何能够分辨得完呢?不如听天籁吧!万物各自有各自的声音,不以自己的“小知”来区分对待,不以自己的“成心”来言论是非,站在是非之外看是非,这才是道家说的“以明”。

这天地万物正如云和水的关系,万物负阴而抱阳。“道”就是顺应自然,各安其所,就像天上的白云和瓶中的水一样。“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存在于不同的形式与寄主。以我为例,我做记者时,采访别人,那是我的工作。现在我不做记者了,成了所谓的“评论员”“专家”“教授”“作家”“学者”,被记者采访。你以为现在就是“成功”?就是“大知”?那你的境界太低了,太有分别心了。采访别人也好,被别人采访也好,都是工作,没有高低之分,就是云和水,在天上就踏实做云,在瓶中,就安然做水。你在乎那个标签,那你就是着相了。《金刚经》里面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切外表的身份,都不过是人为的标签,当真你就输了。你就会不自在了,就被标签束缚住了。古诗有云:“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物性无别,万法归一。常言道:须弥藏芥子,瓶中自在天。云和水本无高下,青天与瓶自无区别。云有云的命,水也有水的命,谁也别羡慕谁。天上的云和瓶中的水,没有高低、好坏,两者之间实际上是无法对话的。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道”由心生。不同的阅历,不同的高度,决定了对道的领悟的深浅。读李白的诗歌,那种画面感是一手持剑,一手持樽,闪展腾挪、踉跄步履里的铿锵音韵。读王羲之,不只是“兰亭集序”,还有东床袒胸的畅意。大道从来如此,艺术和人,是一不是二。

云之潇洒,水之恬静,其实相通。诗云: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瓶中水,以不变应万变,尝有人言: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俯仰人间易凋朽,钟峰五云在轩牖。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幻,我们都应该安心做“瓶中水”,既来之,则安之,尽人事,听天命。在天上,就做潇灑的云;在瓶中,就做恬静的水,各安其命,各得其乐,把握住“现量”,就能够得到自在。这就是李翱从惟俨那里得到的启示。

明代嘉靖皇帝最爱这句“云在青天水在瓶” !

你看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喜欢修道,在剧中,嘉靖皇帝说:最喜欢李翱的那句“云在青天水在瓶”。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用途,无分忠奸。

皇帝一引用,大臣们就开始琢磨、解读了,开始在“我认为”这个语境之下发挥了。有人说:云在天空,水在瓶中,皆是事物本来面目,没有特别的地方。只要领会事物本质,悟见自己的本来面目,也就明白了什么是道。

也有人说:瓶中的水,好似人心,只要保持清净不染,不论装在什么瓶中,都能随方就圆,可刚可柔,可大可小,就能如青天上的白云,无拘无束。

皇帝嘉靖,靠写青词来制约臣子。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需要“聪明人”去理解执行,但是这句话的最终解释权却牢牢地掌握在了嘉靖的手里。嘉靖对待任何问题,都不会直接表态,而是会把这事情搞复杂,然后通过掌握最终解释权的方式,把一切皆置于自己的把控之下。你不能擅自解释,最终解释权不在你手上,否则,就是犯忌。在《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里,嘉靖就说了那句著名的“云在青天,水在瓶”。然而这句话给到下属们的意思是:“道法都讲究自然,你们‘各安其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么?”

“练得身形似鹤形”,在嘉靖皇帝看来,想要当官场不倒翁,“千株松下两函经”,就得在我的屋檐下好好干自己的活。“我来问道无余说”其实我的评判标准很简单,“云在青天水在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该干啥干啥就行了。

问:韩愈以道统自命,自认为承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一脉心传的道统。想不到他的学生李翱,由儒学佛,青出于蓝。李翱,字习之,他是唐朝河北赵郡人,赵郡就是古代赵国所在地。因为当时韩愈欢喜讲学,李翱就从他学习儒教。李翱在松树下向药山禅师问“道”,药山禅师没和他讲什么话,只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从禅学的角度来理解,“云在青天水在瓶”,就是不要执着?

答:李翱是中晚唐著名儒学家,生值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争乱、释老泛滥时期,应时代之呼唤,成为古文运动重要的一员,与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共同举起儒学复兴的大旗。李翱曾经从韩愈学文,辞致浑厚,见推当时。李翱、韩愈二人交相辩论、探讨经义,“以心解经”。李翱将韩愈与孟子并提,但李翱作为韩愈的追随者,修正了韩愈的人性学说,认为韩愈把人性分为三品,把人性的先天差别说得太绝对,不利于争取信徒。为此,他引进了儒家的另一部早期经典《中庸》中“诚”的概念,融摄佛道之性,建立以儒家德性为主体,以性命为中心的“天人合一”的伦理价值体系,并践行了以心解经、以理解经的方法。

李翱的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也有重要位置,他是一个对我国的奠定哲学基调的全局有影响的人物,他的作用,犹如保罗对于《圣经》、黄公望对于赵孟頫后的中国山水画(格局)。关于李翱的思想,特别是《复性书》,向来是学界关注的重点。

受佛老心性理论刺激,李翱创造性地提出了“复性”说,他认为圣人之性与百姓之性一样,人性本善,由于情动,使人的善性被遮蔽,善性难以显露。“复性”的过程就是息情灭欲的过程,也就是由“斋戒”“至诚”再到“明道”的过程。李翱之“复性”说与道家的“复其初”及佛家禅宗的“明心见性”有异曲同工之妙,然“明道”指向不同,佛老之明道在于成圣、成仙,而他的明道却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圣人之道。李翱创作《复性书》上、中、下三篇,重塑儒家心性理论,将儒家心性论从较为朴素的形而下的道德实践形态上升到本体论高度,增加了儒家心性论形而上的思辨色彩,提出了著名的“去情复性”学说。《复性书》三篇,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 1)“性善情恶”的人性论;( 2 )“忘情复性”的道德修养方法。冯友兰先生、任继愈先生等人在各自通论中国哲学史的著作中,就是从李翱对儒、道、佛三家之学融合吸收的角度,对《复性书》的性情说进行了总体上的分析,为后人在此方面的研究确定了方向。重新审视《复性书》文本,会发现李翱的思想是儒家的底子,他始终都没有摆脱“为文明道” 的影响,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复性书》最终是儒家的底子,即如李翱所谓:“如有圣人焉,不出乎此也”“夫子复生,不废吾言矣”。

李翱立足于儒家本位,充分挖掘儒学经典中的思想内容,在探讨复性的过程时强调内求诸己,发挥人自身的主体性。李翱认为人的本性生来是善的,人人都具有成为圣人的可能性。但是七情的交相攻伐使人失去了本善之性,只要邪情灭息,就能恢复人的善性。

李翱在当时儒、释、道三家并起之复杂的历史格局下,大力倡导复兴儒学,主张“去情灭性”,建立“性善情邪”的道德观。李翱所研究的性善说和情邪论,正是从孟子到朱熹的心性路向的发展在唐朝的表现。李翱的性善论既是对孟子性善论的回归,又是对它的超越,克服孟子对恶的产生解释的不圆满性,对宋明理学的启蒙作用是显著的,可以说是理学先驱。他的经学思想摆脱了汉学繁琐考据方法,开启了以心解经、以理解经新的解释法,为宋学的建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药山禅师属于禅宗一派的。去禅宗学法,不是教你,要自己悟。“悟”字一边是个“心”,另外一边是个“吾”,意思是当能真正认识自己的时候,就有了悟性,其内涵包括对自己心理活动、精神活动以及个人与社会、自然环境关系的认识。悟性是认识自己及自己和环境关系的一种能力。有悟性,首先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继续学习。悟性,自古就备受禅家重视,也同样被后来的医家重视。如今很多老中医招收徒弟,也要看其悟性如何,决定是否将医技传授给他。俗语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也强调了悟性的重要性。比方说,悟性高的中医,会在临床观察到,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后口渴、多尿、多饮症状迅速改善,那么从中医角度讲胰岛素就具有养阴生津的功效,适合于阴虚燥热患者;但如果将其用于肥胖患者,效果就会较差。临床还发现某些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后厚腻苔消退,于是就“悟”到:在用常规思路治病厚腻苔不退时,可改用大剂量天花粉、生地养阴,一般用量为30克—50克,一周左右厚腻苔就可以消退。而舌光无苔主要见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阴虚,药物常用沙参、麦冬、石斛、白芍、甘草等;一是舌紫暗无苔,用活血化瘀中药使气血顺畅,营养充足,则舌苔渐生;一是舌淡无苔,淡味健脾中药如扁豆、茯苓、山药、甘草等常有卓效。

好的中医会从实践中获得悟性,就西医而言,高血压者要降压,低血压者要升压,中医就不是这样。临床上中医常通过中药补益正气,调整脏腑功能,使高血压者血压下降,低血压者血压升高。再如常有患者表现为上半身热、下半身凉,西医无从下手,中医运用传统哲学思维,以调理气血之法就能治愈。有个中医,受到了刘弼臣教授“从肺论治”思路的启发,治疗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提出“五脏藏神—调整五脏”的治疗思路。刘弼臣教授治疗小儿秽语综合征常用山豆根、板蓝根、黄芩、黄连、苍耳子、辛夷花等清肺利咽、宣通鼻窍之品。联系到《内经》讲五脏藏神,如心藏神、肾藏志、脾主意、肝藏魂、肺藏魄,提示青少年预防身心疾病,应重视调整五脏。根据具体临床表现,或侧重于清肺,或侧重于凉肝、柔肝。如患者以肺热咽痛为主,则清肺热,药用板蓝根、桔梗、甘草、黄芩、重楼;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即以调理脾胃为主,药用陈皮、半夏、白术、茯苓、炒麦芽等;如果记忆力下降,则应该补肾,药用生地、龟板、制远志等。调整五脏可益智宁神,明显提高疗效。再比如说,为什么五更泻的病机脾肾阳虚?泄泻不发生于阳气最虚的子夜,却发生在阳气始升的五更,“阳气当升而不能生”,有人感觉这不能自圆其说。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克绍教授认为:五更泻除了脾肾阳虚、肾之闭藏不及以外,还存在肝气疏泄太过。五更为肝气主时,肾阳虚,闭藏不及,肝气主时,肝气疏泄太过,因此,此时容易发生泄泻。四神丸用吴茱萸温中而不用干姜,有用吴茱萸降逆平肝之意。这就需要去悟了,悟了之后,就会豁然开朗。受此启发,临床治疗易于后半夜发作的疾病,如男子遗精、小儿遗尿、女子梦交及更年期综合征后半夜多汗等,我常采用平肝、柔肝、敛肝的思路,屡获佳效。

所以“云在青天水在瓶”,是瓶中水又如何,是天上云又如何。如是如是大自然。不要执着。常人就是常人,有七情六欲,想做水,又怕被困在瓶中。如来传法49年,最后说我传的是戒定慧大法。弟子问:师尊走后,以谁为尊?如来答,以戒为师。到达摩开悟,传下一个无字。但还有佛,还有戒。到六祖慧能这儿,就本来无一物了。所以达摩说:我只能传到六祖。

李翱去问道,“如何是道?”这个禅师不用语言,只是用手向天空一指,又向地下一指,说:“云在青天水在瓶。”道也是这样。

松下问道,示以无言。无言就是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离文字相。“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你想了解古今兴废事,无须多言,只看洛阳城,就够了。

道,无处不是道,随处都是道。“道法自然”,你看云在青天上、水在瓶子里,这都是道的表现。为什么还要问?为什么还要各处找?各处去访问呢?水要是清了,月就现出来,尘沙就都没有了。性要是定了,就不被境界所转、所摇动。情要是空了,烦恼也就没有了。

“云在青天水在瓶”,就是不假外求,是自己本有的。正如李翱《复性书》中的一段话:人之所以为圣人者,性也。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皆情之所为也。情既昏,性斯匿矣,非性之过也。七者循环而交来,故性不能充也。……情不作,性斯充矣。……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圣人者,岂其无情邪?……虽有情也,未尝有情也。然则百姓者,岂其无性者邪?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也。虽然,情之所昏,交相攻伐,未始有穷,故虽终身而不自睹其性焉。情之动弗息,则不能复其性而烛天地为不极之明。故圣人者,人之先觉者也。觉则明,否惑,惑则昏。明与昏谓之不同。明与昏,性本无有。同与不同,二者离矣。夫明者所以對昏,昏既灭,则明亦不立矣。

心中有水墨的人,却处处留白。《复性书》三篇,教人复性灭情。性即本心,情即烦恼。妙觉本心为烦恼所覆,智慧光明为情爱所障。譬如性如水,情如沙,水因沙而混,所谓“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按照中国的五行哲学,哪吒属于“火”,而龙子敖丙属于“水”。但水和火却成了朋友。这也是《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中的一个亮点。《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烦劳则张。”意思为阳气非常宝贵,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万物生长靠太阳,但如果阳光太强,树苗就会被烤焦。人体阳气太过也会折寿。因此,《内经》反复强调“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强调的是清静,恬淡虚无,不能烦劳过度,阳气过用,使阳气弛张,并不是在强调阳虚需要扶阳。在中国古代,“气”被认为是充塞宇宙的一种特殊物质,“阴”和“阳”则被认為是“气”的两种状态,并且可以相互转化。这个观点集中体现在《周易》和《道德经》里。在古希腊,哲学家则认为世界由土、气、火、水四种物质构成。这与中国古代的“气”及其“阴”和“阳”何其相似。在中国古代,把人与天地相比。天有风雨晦明,人有喜怒哀乐;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草木,人有毛发。而古希腊人将人体比作一个小宇宙,认为人体是整个大宇宙的缩影,构成人体的元素与构成宇宙的元素是一样的,人体的规律也与宇宙的规律是一致的。

说回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引用导演的话来说,“就像现实中追求自己理想的年轻人,会遇到很多困难,也有来自周围社会、亲朋好友的偏见。我希望这部电影能给他们鼓舞和力量,让他们敢于打破偏见和成见。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算”。在当今社会,哪吒可以作为和命运斗争的勇士,让观众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问: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也是个诗人,他喜欢写打油诗。您觉得他写的打油诗如何?

答: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打油诗,没有“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这样的文化味,但很幽默,很好笑,比如“生活你全是泪/越是折腾越倒霉/垂死挣扎你累不累/不如瘫在床上睡”。还有这首:“关在府里无事干/翻墙捣瓦摔瓶罐/来来回回千百遍/小爷也是很疲倦”,出自一个3岁小孩之口,很不错了。

我个人特别欣赏哪吒的这首打油诗:

我是小妖怪 逍遥又自在

杀人不眨眼 吃人不放盐

一口七八个 肚子要撑破

茅房去拉屎 想起忘带纸

哪吒说出了最真实的自己,虽然自己是妖怪,但是心性还是非常乐观,“逍遥又自在”。有一种满不在乎的口气,他要“做自己的英雄”,正契合了影片“不认命”的哪吒精神。

年轻可以被原谅。一个人只要自己不放弃,谁都放弃不了你。

问:我前几天在《解放日报》上看到一则报道,文章的标题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爆红的冷思考:下一个“哪吒”在哪里?[2]文中说:国产动画电影近年来屡创佳绩,仅仅是数个“高峰”还是一片“高原”?

让《哪吒之魔童降世》迅速“燃”起的,并不是暑期档的“热度”,而是它的口碑。网友“嘟嘟熊之父”观影后总结:“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国漫新希望,不再是简单的中国风堆砌,而是借神话寓言塑造真正的小人物。父子、母子、师徒、兄弟、友敌,每一段关系都处理得有血有肉;美术剪辑、配乐、动作设计,处处都是亮点;就连喜剧部分也非装疯卖傻,有无数细节支撑。飞驰的想象力和一流制作实力结合,值得一刷再刷。”

特效“加持”固然帮助电影“入眼”,但真正让这部影片“入脑入心”的,还要归功于它的主题,即“人的成见,是一座大山”“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更多90后观众为这个“高燃哪吒”叫好,有观众评价:“这是个不完美的哪吒,也是一个不屈服、不认命的哪吒,更贴近当代青年性格特质。”在他们看来,一部成熟的动画电影就是要看到这样的不完美。“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动画片是给孩子们看的,是非分明,非黑即白。但现实世界复杂,人是要成长变化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是不是一次“偶然”?影片出品方包括光线彩条屋影业、可可豆动画、十月文化,其中,光线彩条屋出品过《大鱼海棠》《大护法》《大世界》,这些国漫作品近年来的努力突围,被观众和业界看在眼里。而十月文化正是口碑佳作《大圣归来》的出品方。

2015年,十月文化原创出品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在暑期档热映,凭借好口碑推动,累计获得9.56亿元票房,打破了当时国产动画电影的多项纪录,更引发全球动画领域的热议,成为现象级作品。2016年,同样在暑期档,《大鱼海棠》上映不到3天票房逼近2亿元。

此番《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和几家出品方的经验积累有很大关系,也被一些观众认为是国漫作品的一次“三级跳”。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杨宇更是直言:“当国漫成为一个普通的必需品时,当大家不说国漫崛起的时候,它就真崛起了。”

答:这篇文章我也看了,写得非常好。尤其是,国漫向传统文化“取经”,这一点提得好。文中也说了,《大圣归来》 《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国漫爆款的成功,让业界再次看到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给予国漫的“富矿”。影评人杨婕说:“大到《山河社稷图》的惊艳亮相,小到仰韶文化的陶罐酒壶,还有战国青铜文化元素的小仙等,《哪吒之魔童降世》中,传统文化元素扎根其间,成为可以被高度输出与识别的国漫神韵。”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片尾有两个“彩蛋”,分别预告了续集《哪吒2》和《姜子牙》。

中华传统文化是国产动画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回顾近年来广受好评的国产动画电影,都在不同程度融入了中国本土的历史文化或社会现实,并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取材自明代小说《西游记》,《白蛇:缘起》取材自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大鱼海棠》的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则又一次选择了传统故事的题材。这些都说明,国漫的传统文化题材日趋增加。

《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在传统神话故事里,哪吒杀了敖丙,抽了它的龙筋。这场面过于血腥,导演就把哪吒与敖丙改成好朋友,这样改编多和谐啊。哪吒与敖丙可以看成一个人的正邪两面。导演饺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哪吒的形象和故事进行了颠覆性改编:元始天尊从天地灵气孕育而成的混元珠中分化出灵珠与魔丸,灵珠可助武王伐纣,魔丸则为祸世间。太乙真人受命将灵珠托生在陈塘关守将李靖儿子哪吒身上,却不料灵珠却与魔丸调换。于是,哪吒成了魔丸,一颗魔丸,让哪吒打从出生起就被贴上了妖怪的标签,从小受到来自外界的误解。

两人阴差阳错之下,成为彼此的对立面。他们代表阴阳两极,代表事物的对立面,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十足的恶。哪吒的恶来源于魔丸,但他也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恶念。在大战敖丙的时候,他知道乾坤圈能够抑制魔丸的能力,所以将其束缚在手上。这一次,他没有六亲不认,也没有失去理智,为了拯救苍生,他使出了浑身的力量。最后敖丙跟哪吒身死,魂魄还在。这样不知算是喜还是悲的结局,也让人沉思。

参考文献

[1] 李丽.《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个哪吒又皮又丧[N].羊城晚报,2019-07-16.

[2] 李君娜.《哪吒之魔童降世》爆红的冷思考:下一个“哪吒”在哪里[N].解放日报,2019-07-30.

猜你喜欢

魔童哪吒
我的堂弟小“哪吒”
哪吒VPro
The Analysis of Color Narration of Animated Film Ne Zha
“小魔童”给我的烦恼
《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台词
《哪吒之魔童降世》二次延期 将上映至10·26
哪吒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