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高质量发展 增进人民福祉

2019-09-10梁朋

北京支部生活 2019年3期
关键词:短板体制供给

梁朋

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高质量发展就是为了更好更有效的增进人民福祉。

从经济学理论上看,经济增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不断增加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投入从而引起经济产出规模的扩张;另一种是在技术管理创新条件下,通过资源要素更高效的配置提高效率,不仅产出的数量增加,而且品质也得到明显提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就是要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第一种方式转变为第二种方式,不再以经济规模大小、GDP增长快慢论英雄,而是更多地关注经济增长的品质、效益如何,付出的成本代价是大还是小,是不是可持续。

从更宽广的视野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限于经济范畴,还应考虑与经济发展高度关联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比如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共进。如果说原先经济发展主要是为了解决人民“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则主要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在追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虽然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自然而然地高质量发展了。应该看到,我们距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

生产供给能力相对过剩以及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目前,我国已经具备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但必须看到,我国供给能力庞大但利用率不足。大多数生产能力集中于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导致生产能力大量过剩。而一些有强大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却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把大把钞票花在出境购物、“海淘”购物上。据测算,近几年我国居民出境旅行支出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事实证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产品的质量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缺乏高质量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创新能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要尽快培育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尽管近几年我国R&D、科技贡献率、社会专利申请量等增长都比较快,但在核心领域、关键环节、重要基础性零部件等方面,领军人才短缺,技术瓶颈突破缓慢,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一些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高端装备、优质农产品严重依赖进口,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经济新动能形成和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一些“短板”亟须弥补。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由于我国过去长期偏重于经济增长方面的投入,而在基本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及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家政等领域投入不足,缺乏有效供给,导致出现一些社会普遍反映的上学难、看病贵等难点和痛点。只有尽快弥补这些短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需要的体制机制保障有待完善。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法制化程度还不高,各级政府强力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行政性审批事项多、许可发放繁琐,行业垄断多,民营企业进入市场门槛高,企业税费负担相对较重,各种束缚和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还不少。这些积存已久、盘根错节的矛盾和问题,病根就在体制机制上,因此必须注重从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创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的政策和改革措施都要围绕这个要求来制定、来展开。尤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大功夫、真功夫。

第一,必须以新发展理念指引高质量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质量发展是一场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首先是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面对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变化,如果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老套路上,不仅难有出路,还会错失良机。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二,必须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要从生产端入手,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牵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要打破资源由低效部门向高效部门配置的障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第三,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用。进入21世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供给创新或者供给质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科技创新去实现。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重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充分调動各种资源和各方积极性,加大创新投入,努力补齐创新短板。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创新研究,提高企业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行动能力和参与度。

第四,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无论供给侧还是需求侧,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形成都需要体制机制改革做支撑。从需求侧看,释放潜在消费需求,挖掘新消费需求,催生增量消费需求,没有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消费环境改善以及财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推进是无法实现的。从供给侧看,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支柱产业的形成,以及发展龙头企业和培育品牌产品,没有产权制度改革、垄断行业开放、企业营商环境改善和创新激励机制的重构也是不可想象的。体制机制改革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也是推进经济发展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

第五,弥补高质量发展“短板”。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人民是高质量发展的受益人。如果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发展便无从谈起。当前,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存在一些短板,这些短板也正是人民群众期盼解决的民生难点和痛点。今后,我国应着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把目前存在的短板一块一块补齐,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高质量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发展的质量决定民生建设的含金量,反过来,民生建设的含金量又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催化剂,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者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全社会的购买力和稳定性,创造更大规模的市场需求,从而形成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猜你喜欢

短板体制供给
聚焦短板弱项 精准发力施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木桶短板理论”更具人生价值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最俗的创业故事是“离开体制”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经典来信